《鹊桥仙》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静女/《诗经·邶风》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 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鉴赏诗歌的形象 2.鉴赏诗歌的语言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5.古诗词曲中常见意象 6.古诗文常用典故
【课文内容分析】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扬州大学教授刘勇刚认为,此词是秦观为寄情长沙义倡而作,写于湘南郴州,时间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的七夕。绍圣三年(1096年)春,秦观从监处州酒税削秩编管郴州,长沙是必经之路。关于长沙义倡,洪迈《夷坚志补》卷二有较详细的叙述:“义倡者,长沙人也,不知其姓氏。家世倡籍,善讴,尤喜秦少游乐府,得一篇,辄手笔口咏不置。”秦观南迁,取道长沙,访潭土风俗,邂逅了这位艺妓。秦观观其姿容既美,出语真诚,遂亮明身份,艺妓又惊又喜,殷勤款待少游,遍歌淮海乐府。秦观与她缱绻数日,临别之际,艺妓表达了侍奉左右的心愿。秦观答应她,将来北归重逢,便是于飞之日。一别数年,秦观竟死于广西的藤县。艺妓行数百里为秦观吊孝,哀恸而死。艺妓的故事“湖南人至今传之,以为奇事”。洪迈提到常州校官钟将之感其事,为艺妓作传,名《义倡传》。当时秦观贬谪的路还要往南走下去,他与长沙歌女不得不洒泪而别。到了郴州以后,秦观日夜思念他的恋人,但戴罪之身,人命危浅,相聚又谈何容易。其实《踏莎行·郴州旅舍》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沉重叹息也包含了对长沙艺妓的长相思。绍圣四年(1097)七夕,秦观在郴州写下了这首《鹊桥仙》,借牛女双星的鹊桥相会寄托了他对长沙歌女的恋情。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词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接着写织女渡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在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在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度”。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化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句,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像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总观全词,每片前三句皆为写景抒情,后两句均作议论。这些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一是因为有前三句做精彩的铺垫,令后两句的议论自然流出,尤觉深沉真挚。二是立意高妙,既能收得住前句,又能宕开,融汇情、理,醒明本旨。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学情整体分析】
高一部分学生知识积累薄弱,未能掌握诗词的基础知识,再加上文化背景缺失以及解读方面的欠缺,以致面对一些诗词时,出现欲解而茫然失措、以今解古、理解偏差、自以为是、理解错误等问题同时,学生诗歌训练缺乏系统性,鉴赏水平浅薄。
大多数学生鉴赏水平仅停留在文字解读层面上,不具备开掘出诗歌蕴藏的深邃思想、浓厚情感的能力,甚至对一些浅显的诗歌有时也存在分析障碍,即使能分析出一些道理来,也是很浅薄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活动准备】
一、任务专题设计
1.了解创作背景,反复吟咏诵读——通过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入手了解背景,然后诵读增进感知。
2.做好整体感悟,重点内容探究——分句详解,对重难点进行深度探究。
3.作品比较阅读,能力拓展延伸——同类作品比较阅读,作品内涵深度领悟,能力快速提升。
二、教学目标设计
1.把握秦观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策略设计
本篇需要学生对比“七夕”词,对比本词与其他“七夕”词的不同之处,感受词的匠心独具,体会词中表达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欣赏与评价,意识与态度的核心素养。
四、教学方法建议
对话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讨论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理解秦观的“爱情观”,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爱情观”。
难点:意境的品味。
六、教学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导入
教学策略:两种导入语,一种是从七夕节出发,引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最后引出课文《鹊桥仙》;另一种是从杜牧的《七夕》出发,作一个微型的比较阅读。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入语一:
同学们都知道七夕节吧?与七夕节密不可分的,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正是因为这则神话美好又让人难过,所以它曾流露于无数才子佳人的笔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词,便是围绕这一神话故事谱写的一曲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千古绝唱,这就是北宋秦观的《鹊桥仙》。
导入语二: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一传说也出现在了无数诗词曲作品中,比较经典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七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的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歌,也与牛郎织女的传说密不可分,该作品可以说是这类作品中的登峰造极之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认识秦观,走进《鹊桥仙》,徜徉在七夕诗词中,揭开谜底。
设计意图:本环节带领学生回顾了相应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的素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内化完善的能力。
二、教学精讲
(一)了解创作背景,反复吟咏诵读
教学策略:教师在这里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是否了解中国古代四大爱情神话,另一个是能否流畅地讲述这四个爱情神话。好的情况是两个问题学生都可以顺利回应,如果学生在哪个问题上出现了回答困难,即实际结果与预设效果并未达成一致,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师: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爱情神话吗?
学生: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此时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每组派代表分别讲述相应的神话故事,讲述之前可有5分钟小组讨论以做讲述准备。
示例:相传牛郎织女相恋而结合,触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
教师总结:四大爱情神话,可以说是个个惊天地、泣鬼神,尤其是牛郎织女的美好爱情,才子佳人将其诉诸笔墨,后世儿女为其垂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鹊桥仙》,就立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并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及手头的其他资料弄清楚生字生词的读音、释义。
教师播放《鹊桥仙》名家朗读视频并范读。
《鹊桥仙》名家朗读和教师范读情感对比,帮助学生纠正字音,也启发学生在诵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织女心丝》,学生再读词作。再读词作,体会词人情感,能有感情地诵读词作。
设计意图:诵读教学中,教师负责为学生范读,以及提供名家朗读视频、背景音乐等素材,字音的纠正、情感的体味都将由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育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的素养。
(二)做好整体感悟,重点内容探究
教学策略:无论是诵读环节,还是内容感知环节,教师都只是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素材和做适当的引导性提问,教师的精力都放在了刀刃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大提高。
1.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
(通过朗诵视频初步感知月亮是动态运行的,再回到诗词原文找月亮在不同位置时的诗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为学生后续找出诗词画面及情感做铺垫。)
2.赏析:“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中哪些字用得好?好在何处?在这几句词中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习策略:通过词的关键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引发对秦观爱情观的讨论,同时引导学生表达个人对待爱情的看法,将课堂学习引向深入,训练学生领会理解、内化完善的能力,培育其交流与语境、批判与发现、体验与感悟的素养。
【多媒体分析】
巧解诗歌“炼字”题的三种方法
1.套用法
试题中常见的“炼字”有两种。一是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对诗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二是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会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因此,考生可以记住各类词的词性,以及它们作关键词时通常具有的作用,答题时可直接套用。
2.删换法
先整体把握诗歌中某一句的内容,然后再把该句中的关键字删去或换成另外一个字,看其内容及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变化就体现了该字的关键之处,往往是答题的要点。
3.倒推法
一种情况是先看命题者所给出的提示。如:“全诗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作者在某联中用了某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般要说该字用得好,而“好处”中的其中一点就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另一种情况是先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或说明的道理,再根据某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行例推分析。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炼字”理解本词的深意,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其课堂主体地位,培养信息提取、应用交际的学科能力,提升交流与语境的核心素养。
(通过赏析词作,把握词作鉴赏的两大分析方向:“意象”和“炼字”。)
3.思考:怎样理解“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中“一”与“无数”的对比?
(通过辨析“一”与“无数”,把握作者对待凡俗之爱与牛郎织女灵魂之爱的不同态度。)
4.试分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中作者为何使用“水”和“梦”来写牛郎织女之“情”和“相逢之期”?
(以自己的语言表达词作,体会作者词作语言的精练得当。)
5.尝试理解秦观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中传达了怎样的爱情观,谈谈你自己对待爱情的看法。(每四个人为一组,展开小组讨论)
提示:秦观发出了不同于传统的爱情宣言,惊世骇俗,振聋发聩。它超越了世俗的审美趣味,不再执着于儿女情长,而是着眼于宇宙人生的永恒之爱。生命有限,真爱永恒。故分离,并不是一种不幸,恰是一种坚定,一种执着,一种超越现实的天长地久,一种超越悲情的感天动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针对《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展开比较阅读,从而将学习引向深入,实现深度学习,培养学生领会理解、解决问题和批判赏析的能力,提升学生整合与语理、直觉与灵感、欣赏与评价的学科素养。
三、板书设计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