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虞美人》
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问题设置,合作探究
导入
01
02
03
目录
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教学目标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不论是我们漫步古代的文学殿堂,还是漫步现代的文学殿堂,总能见到一些“含泪”的“不朽”篇章。
导入一
导入
作品和风格
作品 风格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艾青《我爱这土地》)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曹雪芹《红楼梦》)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这些诗歌都浸透了作者自己的眼泪。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因为这首词在完成后不久,就给作者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就是“词中之帝”李煜作的《虞美人》。
导入一
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为甚。身为一国之君,他没有成就一生霸业,成为一代明主,反而沦为阶下之囚,为人所害。却因词曲方面的巨大成就,被人尊为“百代词宗”“千古词帝”。
导入二
所以有人评说他“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也有人说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在一个弦月盈盈的夜晚,他没能踏碎一地清辉,却要饮下一杯名为“牵机”的毒酒。一首《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了他生命的绝响。这个人便是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绝命词——《虞美人》。
导入
(1)初读诗歌,根据情感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词中的韵脚及押韵特点;
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
播放《虞美人》歌曲视频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大家喜欢这首词吗?最喜欢哪一句?请说明并分析原因。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
诵读环节完成后,自主整体感悟诗歌。
词眼
(2)本词也是李煜的绝命词,是他蘸着血,和着泪写下的一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具体说说,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李煜的“愁”
(3)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忧愁,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感受得到。为什么呢?那么,这首词中有哪些含情的意象?这些景物融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愁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
问题设置 合作探究
1.小组划分
全班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并由每组成员快速推选出组长,以便后期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学习,并随机进行组内讨论。
2.任务安排
将本词分为六部分,每组负责一个部分,每部分设置一个问题,组长负责领取对应问题。
3.具体流程
第一组——春花秋月何时了
问题情境: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结呢?
一个人为什么会一反常态,对向来美好的事物产生反感的情绪呢?我想一定是因为美好事物让主人公想起了某些伤心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提示: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但却勾起亡国君主李煜对往事的伤心怀念,更是无比凄凉。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的烦恼,甚至可诅咒的了。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多离不开春花秋月。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返,所以他发出哀怨的感叹。同时,亦有时间上的,这首词写于被囚的第二年,过去的时光里,日日夜夜,一年一年,此恨绵绵无绝期。身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又何尝不是一种讽刺,让其厌烦,所以,这声“何时了”之问也在情理之中。
点拨:情、景间关系
从景与情的感彩角度来说,景与情有以下4种关系:
《虞美人》中,“春花秋月”本为乐景,李煜用其抒发心中哀情,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第二组——往事知多少
问题情境: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请大家联系作者的生平思考问题
南唐灭亡之后,从国君到阶下囚的身份跌落,让作者想起的一定是自己曾经的美好岁月。
A.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
B.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荣耀、地位、生存的安全感等多少往事,划过天际,曾经在南唐的点点滴滴……
提示
想象:富裕生活,万民尊仰,而今,囚徒生活,苦不堪言。昔日欢乐,今日屈辱形成对比。一幅春花秋月图的背后,是后主对往事的无限怅惘,对过去生活的无限追思。这便是——往事之哀
第三组——小楼昨夜又东风
问题情境:“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从时间上来看,度过了一年。第二个春天来临了。与其在说时间,不如说是重复囚徒般屈辱的生活,透过文字,我们感受到,一年年的屈辱生活,无数次对故国的思念。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第四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问题情境:不忍回忆过去,尤其想到南唐,自己的家国,唉,强烈的今昔对比让作者这位敏感的词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这春风拂动,月明之夜,俯仰之间心绪难平。本词两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列举带“月”字的诗词名句。
思考:这些诗句中的月亮与本词中月亮的含义是否相同?
常见意象“月”
①古人对月思亲怀远,用以表现离愁别绪、思乡思国之愁。
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②表示永恒。
如: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其他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有思亲、思友、思乡之愁
想象: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小楼,迎面而来的春风,带他回到自己故国。这便是诗人痛苦的故国之思。
第五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题情境: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而不选择其他的景物?如:小草、野花等等?
提示:因为这是李煜曾经最熟悉的地方,这里,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留下他星步如飞的足迹,留下他美好的回忆,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自己。亦是自己皇权和尊严的象征。
问题情境:“应犹在”,推测这些应该还在,后一句“朱颜改”是什么?
提
示
A.词人的容颜、地位、身份、人生境遇、感受等
B.世事的改变,故国的改变。
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依旧,而人去不在。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都在,永恒不变,而往事已非,故国不堪,朱颜已改,在对比中,一种回忆,一种凄楚,弥漫开来,夜夜难眠。
第六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通其意
修辞—比喻、夸张。水多流急、汹涌浩荡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且连绵无绝。
悟其情
抽象情感的形象化。
特色
此时,我们已能充分地感受到那如波涛起伏,猛烈地撞击着作者心扉的愁情,此情奔流不息,汪洋恣肆,无尽无休。使抒情达到了极致。正可谓,怎一个愁字了得?此为——亡国之恨。
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南唐故都金陵即南京,在东南方向)这在宋太祖看来会有“东归故国”之意。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而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拓展延伸:你能说出一些写“愁”的诗句吗?
诗句 作品 愁的状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长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愁无法抑制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
愁多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愁的重量
欲上高楼去避愁,
愁还随我上高楼。
辛弃疾《鹧鸪天》
愁的动感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愁的绵长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