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9.那个星期天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
(1)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填写下面的鱼骨头。
母亲答应买完菜就去,但是回来后去翻箱倒柜忙开了。
母亲答应睡完午觉去,但我醒来后母亲在洗衣服。
上午
下午
黄昏
早晨
兴奋、焦急
焦急、自责、无奈
失望、委屈
小组合作交流
默读第六自然段,思考:本段落运用了什么方式来表达情感。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一声不吭
一声不吭
一声不吭
学习任务一
(1)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在表格中梳理“我”做了什么事;
(2)思考“我”的心情,选择其中一件,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说给同桌听。
“我”做了什么 “我”的心情
跳房子
翻看画报
看天看云彩
拨弄蚁穴
看云彩
跳房子
翻看画报
拨弄蚁穴
等待
这段时光不好挨。
“我”做了什么 “我”的心情
跳房子
看天看云彩
拨弄蚁穴
翻看画报
母亲应该很快就回来。
我多想快些出去玩,母亲快回来了吧!
母亲怎么还没回来,她答应过带我去玩的。
母亲快回来了吧,我马上就可以出去玩了。
再读第六自然段,思考:这句话除了写具体事件,还写了什么?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光线
学习任务二
(1)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光线的句子;
(2)读句子,提取关键词填写光线变化图;
(3)发现光线变化的特点。
阳光明媚
沉郁缥缈
漫长而急遽的变化
无可挽回地消逝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
阳光明媚
沉郁缥缈
漫长而急遽的变化
无可挽回地消逝
(1)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2)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爱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明白了。
(3)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到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衣服,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4)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阳光明媚
沉郁缥缈
漫长而急遽的变化
无可挽回地消逝
期待
无奈、伤感
惆怅、失落
彻底失望
学习任务三
(1)快速浏览《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结合具体语境,比较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试着填写下面的表格。
课文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表达内容 表达方式 描写手法
《那个星期天》
课文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表达内容 表达方式 描写手法
《那个星期天》
都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写了时光匆匆的特点,表达了“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写了“我”第一次的盼望,然而盼望最终落空,表现了“我”盼望到失望的内心变化
侧重直接把情感表达出来(直抒胸臆)
侧重直接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物中
全文以内心独白贯穿始终。
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进行了描写,同时用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烘托。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南北朝)刘勰
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自然抒发。
我的狗走丢了,我四处寻找,就是找不到。我难过得留下了眼泪。
具体的事例
内心独白
融情于景
课后作业:
1.阅读史铁生《务虚笔记》的“童年之门”这一部分,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