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0 14:4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 明朝的建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四、经济的发展
目 录
一、明朝的建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醉太平小令》
堂堂大元,
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
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作官,官作贼,混愚贤。
哀哉可怜!
——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三
结合材料,分析总结元朝末年社会情况?
社会情况: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 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元朝灭亡的原因
根本原因: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直接原因: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
一、明朝的建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元末政局混乱
社会矛盾激化,连年天灾
农民无法生存下去
红巾军起义
朱元璋脱颖而出
明朝建立
一、明朝的建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亡,他被迫到佛寺里当了和尚,到处化缘维生。后来他参加了反元起义,由于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领袖。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一、明朝的建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应天府(今南京)
朱元璋 (明太祖)
1368年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明朝的建立
一、明朝的建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明朝建立以后,怎样才能保证新王朝的长治久安?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为了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1、在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三司
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 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实录》
从材料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朱元璋认为丞相权势过大,威胁皇权独尊。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他称这是大明的祥瑞,并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朱元章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的说不出话来。可是他始终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朱元璋感到事情蹊跷,调查后发王见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余年之久, 诛杀了三万余人。
胡惟庸案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中央: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 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相关史事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3、分散兵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目的:
机构:
4、设厂卫特务机构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1.锦衣卫(明太祖)
2.东厂 (明成祖)
职能:
监视官民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考试范围
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答题格式:八股文
八股文: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都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八股取士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影响: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也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 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严守规矩和读死书、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科举制度的演变:
明清八股取士
唐朝
宋朝
隋炀帝设进士科
确立
完善
发展
僵化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1、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四、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
16世纪传入我国。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
花生,原产南美洲。15、16世纪传入我国。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
纺织业:
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纺织业中心)
2、手工业
制瓷业:
景德镇(制瓷中心) 青花瓷
四、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明代青花扁壶
3、商业
商品经济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四、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晋商遗产:王家大院
◎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