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 表格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 表格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0 19:2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学习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课前两首是七言绝句,第三首是词。三首诗词均作于南宋时期,描绘的都是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范成大所作,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宿新市徐公店》写的是杨万里借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春日美景。《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所作,展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指名读;生齐读。 (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1)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2)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3)了解题意。 师引导: “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4)生齐读诗题。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 第二步:互学要求 小组内朗读检查。 第三步:展学要求 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检查课文预习。 主问题1预设答案 稀xī 蜻qīnɡ 蜓tínɡ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第二步:互学要求 小组内讨论交流 第三步:展学要求 联系生活实际来读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感知诗歌的意境 主问题2预设答案 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3.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第二步:互学要求 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 第三步:展学要求 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体会诗歌的主要内容,能够想象画面。 主问题3预设答案 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
第四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4. 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二步:互学要求 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第三步:展学要求 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主问题4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 主问题4预设答案 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
三、教学总结
四、板书设计
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徐、疏”2个生字,会写“宿、徐、疏”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课前两首是七言绝句,第三首是词。三首诗词均作于南宋时期,描绘的都是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范成大所作,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宿新市徐公店》写的是杨万里借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春日美景。《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所作,展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看图初读,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生字。 第二步:互学要求 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人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请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从诗中找景,再看插图理解,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诗中所营造的意境,领略诗中风光,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学习方法。 主问题1预设答案 诗句中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菜花”“儿童”“黄蝶”“径”。
三、教学总结 四、板书设计
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
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
学习重点: 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学习难点: 背诵《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课前两首是七言绝句,第三首是词。三首诗词均作于南宋时期,描绘的都是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范成大所作,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宿新市徐公店》写的是杨万里借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春日美景。《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所作,展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导入词牌、词题,初识宋词。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词读正确,读流利。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拿起课本,用洪亮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词,圈出词中生字。 第二步:互学要求 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不同之处? 第三步:展学要求 小组合作读词。女生读上阕,男生读下阕。说明不同之处。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诗比词多,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词,因此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感知词与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词的学习兴趣。 主问题1预设答案 “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空格,说明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引导想象画面,体会词境。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第二步:展学要求 说出画面,体会词境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采用“以图画为先导,以语言描绘作引子”的方法,让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为学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 主问题2预设答案 一对白发夫妻说着一口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他们最喜欢的顽皮小儿子,正伏在河边剥莲蓬取莲子。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3. 拓展背景,体会情感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同学们,一份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为什么让词人那么向往、那么沉醉呢? 第二步:互学要求 他在陶醉之余又会想些什么呢?相信读了下面这段文字之后,你会深有感悟。 第三步:展学要求 看了这段资料,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那么陶醉。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 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会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通过对同一词人的不同词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田园生活的恬静、和谐,领悟到词的内蕴,在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 主问题3预设答案 描写的是乡村田园风光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三、教学总结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