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0 17:0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石 壕 吏
学习目标
1.分析探究老妇和诗人的“苦”情,感受他们的复杂心情。
2.理解诗人忠君和爱民的矛盾的思想情感。
任务一: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用诗中的一个字表达你最深刻的感受。


任务二:赏读课文
(一)妇人之苦
1.妇啼一何苦!老妇人有多少苦?谁能告诉我们?
有何苦? 原文
(1)丧子之痛: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新,刚刚,最近。失去了儿子,而且两个。(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年丧子)
(2)贫寒之苦:室中更无人、出入无完裙——无人,无男人。无完裙,没有完好衣服。(家境贫苦)
(3)用心良苦:老妇迫不得已的苦痛,隐瞒老翁,维护儿媳,保住家庭。
A.自觉自愿:老妪力虽衰——衰,弱。虽,即使。(虽年老体衰,但自己愿意顶替。)(她本来可以不去,为何要去?)
B.着急心态: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急,快速。犹得,还能够。(老妇的心情如何?着急。急什么?赶紧让官吏离开。为什么要这样?)
C.内心用意: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惟有乳下孙——捉,抓。逾,翻越。惟有,只有。(一抓一逃,一老一少,保住男丁,维系家庭。)
(二)诗人的苦心
1.投宿这样一个家庭,见了这样一件事情,听了这样一段话,“我”制止了吗?没有。“我”说话了吗?有还是没有?
(1)朗读最后一段,“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谁在哭泣?
(2)谁听到了?听了多久?
古代兵役制度:
《新唐书·兵志》:“开元旧例凡民二十为兵,六十而免。”
《旧唐书·食货志上》:“二十为丁,六十为老。每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
(3)为什么我一夜未眠?请小组讨论。
杜甫在前一年(公元758年)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时从洛阳回华州任所,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
注解:司功参军,官名。唐朝时掌管官员、考课、祭祀、礼乐、学校、选举、表疏、医筮、考课、丧葬等事。
A.内疚、自责。老翁一家留我住宿,我却没有帮助他们逃脱苦海,有恩不报非君子。
B.纠结、矛盾。一方面是官军征兵评定叛乱,不能误了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又觉得军属之家,要感激帮助之。既反对战争,又支持这场战争,因为它为了大多数百姓的幸福:矛盾纠结的苦痛。
诗人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斗争中过了一夜。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此时此刻,与老翁告别,诗人会是怎样的神态、表情和心情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神态、表情、动作描写。
小结:诗人的心情——内疚、自责、纠结、矛盾、无奈、痛苦。
(三)苦难时代
1.刚才,我们从课文中读出了苦情的老妇、苦役的官吏、苦心的诗人,那么,你从他们身上读到了什么?
苦命的时代:人们生活艰苦、名不聊生,百姓不得安居乐业,官府不得专心吏治。怎一个苦字了得啊。
作业布置
1.背诵本篇诗歌。
2.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古今对比,写写你生活在当下的感想,字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