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课《蜀相》课时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第一部分:课内诗歌阅读
阅读杜甫《蜀相》,完成1-5题
1、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祠堂”,今称诸葛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B.“映阶”,遮蔽着台阶。“好音”,爱好音乐。
C.“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的事。“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朝。
D.“出师”句指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英雄”,这里是泛指,它包括了诗人自己在内的所有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3、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武侯祠写起,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佩。
B.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C.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4、杜诗的不同凡俗之处,在其诗境之阔大和情感的低回起伏。“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一“自”一“空”,兴尽悲来,便有推不开的沉重,可谓平中见奇,一波三折。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自”和“空”二字表现力的理解。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追思缅怀,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2)《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两句: , 。
(3)《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4)《蜀相》中“ , ”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惋惜。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提升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②,指挥若定失萧曹③。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伊吕:伊尹、吕尚。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曹:萧何和曹参,汉初名相,刘邦的谋臣。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议论、描写入题,用“垂宇宙”“肃清高”赞美诸葛亮名垂天地、千古流芳的功绩,令人肃然起敬。
B.颈联赞美诸葛亮的才能堪比伊吕,但在辅佐刘备的功绩上却比不上萧曹,体现了诗人对诸葛亮评价的客观公正。
C.本诗和《蜀相》一诗中都有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慨叹,都深切地寄予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D.全诗赞颂诸葛亮的雄才伟略,惋惜其理想难成。作者认为最终导致诸葛亮功业难成的根本原因是蜀汉国运衰微。
7、尾联的“志决身歼军务劳”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诗歌,完成8-9题。
赠李白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①。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②。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注】①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李白好神仙,曾自炼丹药,并在齐州从道士高如贵受“道篆”(一种入教仪式)。杜甫也渡黄河登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两人在学道方面都无所成就,所以说“愧葛洪”。②日卓午:正午太阳当顶。
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以“飘蓬”设喻,交代了两人因仕途失意而漫游,无所归宿的状态。
B.杜诗三、四句是诗人的规劝之词,“为谁雄”写诗人劝告李白不要再雄心勃勃。
C.李诗三、四句以“瘦”起问,以“苦”作答,形式新颖别致,给人以亲切之感。
D.两首诗都是赠诗,杜诗沉郁顿挫,李诗幽默诙谐,但都饱含彼此关切之情。
9、在杜甫笔下,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李白笔下,杜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杜甫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______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字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______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结交了一些风雅人士。他有一个邻居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______,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也花团锦簇、蝶舞莺歌,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莱,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洁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从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______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赫赫 匡时济世 万紫千红 茫茫人世
B.赫赫 悬壶济世 万紫千红 茫茫人世
C.磊磊 匡时济世 五光十色 芸芸众生
D.磊磊 悬壶济世 五光十色 芸芸众生
1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故人供禄米”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障壁”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记录了悠悠中华的历史、描绘了大千世界的璀璨,其中蕴藏的美学精神,代表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品格。”当今时代倡导科技兴国,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不断拓展包括诗词创作在内的艺术表现对象,成为诗词发展的动力引擎。
伴随诗歌的悠久传统,科技诗词在诗词的长河中应运而生,并且与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医学、化学等息息相关。中华诗词学会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顾问田麦久认为,“笔墨当随时代”,业界要热情拥抱时代、密切关注时代,切准科技发展脉搏、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努力让诗词展示科技发展风貌,为科技发展大合唱唱出响亮音符、营造良好氛围。作为新时代前进号角,代表新时代风貌的中华诗词要深入和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和灵魂,引起人民思想的共鸣。
周文彰认为,中华诗词学会尤其是科创委的工作中需要呈现阳春白雪、诗和远方,也需要呈现人间烟火、柴米油盐。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紧密联系群众的诗词活动,使诗词真正进入百姓生活。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以“中华诗词”为主语的四个短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4、结合材料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四部分:微写作
15、按要求写作。
杜甫诗歌中歌咏诸葛亮的诗有多首,如《蜀相》《咏怀古迹(其五)》《武侯庙》《八阵图》《诸葛庙》等,请结合这些诗歌,以杜甫的身份给诸葛亮写一则墓志铭。200字左右。
第3.2课《蜀相》课时同步练习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选择题:
题号 1 2 3 6 8 10 11
答案
非选择题
第4题:
第5题:
(1) , 。 (2) , 。
(3) , 。 (4) , 。
第7题:
第9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200字第3.2课《蜀相》课时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第一部分:课内诗歌阅读
阅读杜甫《蜀相》,完成1-5题
1、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祠堂”,今称诸葛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B.“映阶”,遮蔽着台阶。“好音”,爱好音乐。
C.“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的事。“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朝。
D.“出师”句指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英雄”,这里是泛指,它包括了诗人自己在内的所有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3、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武侯祠写起,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佩。
B.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C.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4、杜诗的不同凡俗之处,在其诗境之阔大和情感的低回起伏。“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一“自”一“空”,兴尽悲来,便有推不开的沉重,可谓平中见奇,一波三折。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自”和“空”二字表现力的理解。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追思缅怀,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2)《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两句: , 。
(3)《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4)《蜀相》中“ , ”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惋惜。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提升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②,指挥若定失萧曹③。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伊吕:伊尹、吕尚。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曹:萧何和曹参,汉初名相,刘邦的谋臣。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议论、描写入题,用“垂宇宙”“肃清高”赞美诸葛亮名垂天地、千古流芳的功绩,令人肃然起敬。
B.颈联赞美诸葛亮的才能堪比伊吕,但在辅佐刘备的功绩上却比不上萧曹,体现了诗人对诸葛亮评价的客观公正。
C.本诗和《蜀相》一诗中都有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慨叹,都深切地寄予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D.全诗赞颂诸葛亮的雄才伟略,惋惜其理想难成。作者认为最终导致诸葛亮功业难成的根本原因是蜀汉国运衰微。
7、尾联的“志决身歼军务劳”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诗歌,完成8-9题。
赠李白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①。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②。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注】①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李白好神仙,曾自炼丹药,并在齐州从道士高如贵受“道篆”(一种入教仪式)。杜甫也渡黄河登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两人在学道方面都无所成就,所以说“愧葛洪”。②日卓午:正午太阳当顶。
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以“飘蓬”设喻,交代了两人因仕途失意而漫游,无所归宿的状态。
B.杜诗三、四句是诗人的规劝之词,“为谁雄”写诗人劝告李白不要再雄心勃勃。
C.李诗三、四句以“瘦”起问,以“苦”作答,形式新颖别致,给人以亲切之感。
D.两首诗都是赠诗,杜诗沉郁顿挫,李诗幽默诙谐,但都饱含彼此关切之情。
9、在杜甫笔下,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李白笔下,杜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杜甫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______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字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______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结交了一些风雅人士。他有一个邻居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______,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也花团锦簇、蝶舞莺歌,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莱,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洁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从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______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赫赫 匡时济世 万紫千红 茫茫人世
B.赫赫 悬壶济世 万紫千红 茫茫人世
C.磊磊 匡时济世 五光十色 芸芸众生
D.磊磊 悬壶济世 五光十色 芸芸众生
1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故人供禄米”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障壁”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记录了悠悠中华的历史、描绘了大千世界的璀璨,其中蕴藏的美学精神,代表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品格。”当今时代倡导科技兴国,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不断拓展包括诗词创作在内的艺术表现对象,成为诗词发展的动力引擎。
伴随诗歌的悠久传统,科技诗词在诗词的长河中应运而生,并且与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医学、化学等息息相关。中华诗词学会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顾问田麦久认为,“笔墨当随时代”,业界要热情拥抱时代、密切关注时代,切准科技发展脉搏、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努力让诗词展示科技发展风貌,为科技发展大合唱唱出响亮音符、营造良好氛围。作为新时代前进号角,代表新时代风貌的中华诗词要深入和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和灵魂,引起人民思想的共鸣。
周文彰认为,中华诗词学会尤其是科创委的工作中需要呈现阳春白雪、诗和远方,也需要呈现人间烟火、柴米油盐。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紧密联系群众的诗词活动,使诗词真正进入百姓生活。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以“中华诗词”为主语的四个短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4、结合材料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四部分:微写作
15、按要求写作。
杜甫诗歌中歌咏诸葛亮的诗有多首,如《蜀相》《咏怀古迹(其五)》《武侯庙》《八阵图》《诸葛庙》等,请结合这些诗歌,以杜甫的身份给诸葛亮写一则墓志铭。200字左右。
第3.2课《蜀相》课时同步练习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选择题:
题号 1 2 3 6 8 10 11
答案
非选择题
第4题:
第5题:
(1) , 。 (2) , 。
(3) , 。 (4) , 。
第7题:
第9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200字
第3.2课《蜀相》课时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B(“爱好音乐”错误,在诗中指的是优美动听的鸟鸣声)
3、D(“奔放飘逸”错误,应该是“沉郁顿挫”)
4、“自”乃“独自”之意,“空”是“徒然”之意。“映阶碧草春色”和“隔叶黄鹏好音”本是乐景,而“自”和“空”的加入,就使得乐景形同虚设,从而达到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效果,使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
5、(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B(“但在辅佐刘备的功绩上却比不上萧曹”说法错误。“指挥若定失萧曹”,是诗人盛赞诸葛亮那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使萧何、曹参都为之黯然失色,而并不是“在辅佐刘备的功绩上却比不上萧曹”。)
7、①本句是写在蜀汉“气数”已尽的情况下,诸葛亮虽志在复汉大业,但终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
②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美,也是对诸葛亮未遂平生志向的深切哀惋,从中寄寓了诗人自己漂泊失意的慨叹。
8、B(“诗人劝告李白不要再雄心勃勃”错,“为谁雄”意思是说又有谁来欣赏你的勃勃雄心。)
9、①在杜甫笔下,李白是一个四处漂泊、怀才不遇的人,又是一个傲骨嶙峋、狂放不羁的人。
②在李白笔下,杜甫是一个穷困潦倒、苦心作诗、才华横溢的人。
10、A(第一处,磊磊:形容石头很多。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结合后面的词语“功绩”强调多,所以不用“磊磊”。第二处,匡时济世: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悬壶济世:颂誉医者救人于病痛。结合后文修饰的“远大志向”,所以不用“悬壶济世",填“匡时济世”。第三处,万紫千红:用来形容花草,也用来比喻景象繁荣兴旺,事物丰富多彩。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结合后文中的“花团锦簇”,所以不能用“五光十色”。第四处,芸芸众生: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众多的平常人。茫茫人世:指人生时间短暂,来去匆匆。结合后文“自己的归宿”,所以不用“芸芸众生”。)
11、C(文中“故人供禄米”的引号的作用是表直接引用。A.“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B.“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C.“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直接引用。D.“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
12、示例: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在农家茅含里出乎意料地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
【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纯洁心性”与“农民”搭配不当,“纯洁”改为“纯朴”。“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语序不当,“出乎意料地”应放在“找到了”之前。“从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介词误用,“从”改为“在”,或者“从不通文墨的农民那里”。
13、中华诗词要做时代前进的号角,要代表新时代的风貌,要真正深入人的精神世界,要触及人的灵魂。
14、①“阳春白雪”“诗和远方”比喻(象征)高雅的生活和美好远大的理想愿景;
②“人间烟火”“柴米油盐”运用借代的手法,指代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
③用词准确、凝炼,句式整齐,形象地表达了中华诗词学会的责任和意义。
1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