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冲刺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冲刺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0 22:0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冲刺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回望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留下一长串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化的足迹,艺术因工具变迁更加精彩。每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每一次艺术的重要变革,都离不开新科技文明的推动。如果没有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就不可能出现文艺复兴绘画的兴盛;没有摄像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将无法诞生,更别提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从真人到CG的演变了。
艺术创造者的视野与艺术灵感因科技要素刺激不断拓展,新要素的灌注往往也给艺术受众带来薪新的艺术审美体验。画家陈丹青说:“艺术跟着工具走……一切取决于那件工具发明了没有,人发明什么,就有什么艺术。”艺术发展总是因工具、手段的丰富而变迁成长,从艺术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在融入新技术文明的潮流下获得再生。
传统艺术有了新工具的“点化”,被赋予了新生命并创造出了新鲜艺术体验,艺术表现力和表达形式也变得更震撼更强大,新艺术场景营造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著名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在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中,以他独具的艺术创意与视觉特效设计,借助先进数控技术,用传统烟花神奇地演绎了“70”“人民万岁”等字样,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力量把观众带入了火药爆破艺术的震撼空间。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在科技变革中不断调整更新,丰富着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知不觉间也改变了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艺术表现力也因为技术加持获得了超能动力。
当代艺术与生活间距离越来越小,艺术就是生活,不同艺术门类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多种艺术呈现融合趋势。艺术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融合、交叉、难以分类的趋势,新艺术形态顺势而生。如同照相机的发明产生了摄影艺术一样,虽然数码相机的发明把胶卷相机送进了博物馆,却也使摄影变得更简单,摄影的普及程度前所未有。今年剧场运营因新冠肺炎疫情几乎停滞,“非常态”环境又给舞台艺术革新提供了创生契机。行业主动探索,重新思考传统舞台艺术内涵与形态的新空间。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于今年4月闪亮登场,该剧由广州大剧院与腾讯共同打造,全过程依托网络载体,完全以网络为表演空间,吸引了29万观众线上观剧,人数达到了广州大剧院一年的观众量。
艺术传播上,网络让艺术能被更多人欣赏。网络平台让艺术传播范围和受众数量获得了指数级增长,传播媒介迭代使得传播范围扩大。传播主体也从发行方宣传延伸到互联网时代自发传播,社交媒体成为传播主导者,从而倒逼艺术创作提高质量,更加关注公众的消费行为习惯与心理趋向。在这个数字化影响越发深入的时代,文化生态、艺术形态或许只有深度网络化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摘编自《艺术因科技发展赋能更精彩》)
材料二:
近段时间以来,“热搜式追剧”成为不少观众看剧的“新姿势”。这背后,实际上是社交媒体、片方和播出方利用智能算法与观众口味达成的一种“共谋”。
如今智能算法已然大行其道,不仅为创作者提供市场决策依据,还可以根据观众行为推荐与其兴趣相匹配的内容。智能算法对影视行业的“入侵”也远不止于营销和传播层面,而是以一种“理性工具”的面孔深度渗透到内容策划、拍摄乃至后期制作等多个环节,这在具有天然技术优势的网络视听平台上尤盛。大数据运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观众的喜恶和市场的走势,能有效地帮助影视创作者掌握话题热点,实现经济效益。
因此,智能算法规则下诞生的影视作品往往有着明显的“吸金体质”。算法显示,影视作品要想引发舆论讨论,设置具有话题度的“热搜工具人”角色是比较稳妥的方法。于是,家庭剧里都有重男轻女的父亲母亲,依赖他人的兄弟姐妹;情感剧里遍布处处留情的大渣男,工于心计的第三者。作品虽然题材各异,却都在算法的指导下,为脸谱化的人物设置程式化的剧情,打造一系列吸引眼球的话题标签,收割极为短暂的市场热度之后只留下一地鸡毛。
影视剧应当是思想的产物。而正是这种宝贵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作品与众不同,让创作百花齐放。而“热搜定制爽剧”却千人一面,套路雷同。在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者一味地通过智能算法来编织影视作品的骨架和肌理,无条件地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喜好,不仅将会使影视创作走入机械重复甚至倒退的“死循环”,而且将带着观众在“娱乐至上”的歧途中走入钳制自主思想的泥淖
实际上,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存在的智能算法,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取向的。让其产生“异化”的是那些妄想用算法走创作捷径、迅速在市场中捞一笔热钱的浮躁心态。这必须引起业界的警惕。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智能算法在影视创作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诸多裨益。它提升了作品的生产效率,拉近了创作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影视作品实现“为人民而作”的根本宗旨。因此,对于创作者而言,应当辩证地看待应用智能算法,在充分发挥创作主动性的基础上,真正让智能算法为影视创作锦上添花。
(摘编自《“算法”定能“胜算”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艺术随技术发展而发展变化,因工具变迁而更加精彩,新科技文明决定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和艺术的变革方向。
B.被新工具“点化”后,传统艺术能创造新艺术体验,增强艺术表现力,丰富表达形式,从而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享受。
C.如今智能算法已经在影视行业大行其道,“入侵”至影视拍摄、制作、传播的各个环节,在一些网络视听平台中更是如此。
D.在算法的指导下,为脸谱化的人物设置程式化的剧情,打造一系列吸引眼球的话题标签,就可以持续收割市场热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与科技紧密相连,如文艺复兴绘画的兴盛离不开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电影的诞生必须有摄像技术及数字技术的支持。
B.科技变革使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不断调整更新,使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断得到丰富,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C.只要避免通过智能算法来编织影视作品的骨架和肌理以及无条件地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喜好,就能够创造出极具思想性的影视作品。
D.那些妄想用算法走创作捷径、迅速在市场中捞一笔热钱的浮躁心态,让作为新兴技术存在的智能算法产生“异化”,我们应当警惕。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2009年全球首部将IMAX和3D技术结合的电影《阿凡达》成功上映,颠覆了人们的传统电影认知,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新鲜的艺术体验。
B.凤凰卫视、故宫博物院一起打造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宋代汴梁的市井生活活起来,角色代人感极强,让人们不知不觉沉浸在了历史回响中。
C.在bilibili网站“2019最后的夜”新年晚会上,虚拟偶像洛天依与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合作了一曲《茉莉花》,完全打破了虚拟和现实的边界。
D.微软人工智能少女“小冰”既可写诗唱歌,又会设计绘画,还是拥有亿万粉丝的节目主持人,人们担忧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人类职业的替代者。
4.材料一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列举两种并简要分析。(4分)
5.身处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当代艺术工作者如何才能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并向大众推广?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文本一:
荷花淀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没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
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
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一九四五年五月于延安(有删改)
文本二:
织席记
孙犁
真是一方水养一方人。我从南几县走过来,在蠡县、高阳,到处是纺线、织布。每逢集日,寒冷的早晨,大街上还冷冷清清的时候,那线子市里已经挤满了妇女。她们怀抱着一集纺好的线子,从家里赶来,霜雪粘在她们的头发上。她们挤在那里,急急卖出自己的线子,买回棉花;赚下的钱,再买些吃食零用,就又匆匆忙忙回家去了。回家路上的太阳才融化了她们头上的霜雪。
她们是急于卖出席,再到苇市去买苇。这样,今天她就可解好苇,甚至轧出眉子,好赶制下集的席。时间就是衣食,劳动是紧张的,她们的热情的希望永远在劳动里旋转着。
在集市里充满热情的叫喊、争论。而解苇,轧眉子,则多在清晨和月夜进行。在这里,几乎每个妇女都参加了劳动。那些女孩子们,相貌端庄地坐在门前,从事劳作。
她们,本质上是贫苦的人。也许她们劳动是希望着一件花布褂,但她们是这样辛勤的劳动人民的后代。
在一片烧毁了的典当铺的广场上,因坐着十几个女孩子,她们坐在席上,垫着一小块棉褥。她们晒着太阳,编着歌儿唱着。她们只十二三岁,每人每天可以织一领丈席。劳动原来就是集体的,集体劳动才有乐趣,才有效率,女孩子们纺线愿意在一起,织席也愿意在一起。问到她们的生活,她们说现在是享福的日子。
生活史上的大创伤是敌人在抱楼“戳”着的时候,提起来,她们就黯然失色,连说也不能提了,不能提了。那个时候,是端村街上一天就要饿死十几条人命的时候。
她们是绝处逢生,对敌人的仇恨长在。对民主政府扶植苇席业,也分外感激、公家商店高价收买席子,并代她们开辟销路,她们的收获很大。
生活上的最大变化,还是去年分得苇田。过去,端村街上,只有几家地主有苇。他们可以高价卖苇,贱价收席,践踏着人民的劳动。她们常常提说这件事!她们对地主的剥削的仇恨长在。这样,对于今天的光景,就特别珍重。
一九四七年三月(有删改)
6.下列对两个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结尾写水生嫂流下眼泪,既表明她对丈夫的忠贞,也暗示了他们可能要面临生离死别。
B.文本二最后两段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贫苦人民对敌人与地主的仇恨和对新生活的珍重之情。
C.两个文本都写到“织席”,因为苇席是北方农村重要的生活物资,更与主人公的命运紧紧相连。
D.两个文本都描写了女性形象,水生嫂和集体织席的女孩子们勤劳善良,她们都是作者赞美的对象。
7.下列对两个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夫妻告别的情节主要通过对话的形式差现,这些对话既符合人物身份,又有助于愬造人物形象。
B.文本二有多处典型的场面描写,比如妇女们赶集卖席、女孩子们在广场上织席,反映了穷人生活的艰难。
C.文本一重愬造个像,个像能以小见大地凸显主题;文本二重屡现群像,群像便于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D.孙犁的作品选材独特,他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选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此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8.文本一中的画线句表现了水生嫂细微的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4分)
9.谈到孙犁作品的创作风格,研究者喜欢用“诗意化”来概括它,请结合两个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桓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宣帝、刘琨之俦,有以其比王敦者,意甚不平。及征还,于北方得一巧作老婢,访之,乃琨伎女也,一见温,便潸然而泣。温问其故,答曰:“公甚似刘司空。”温大悦,出外整理衣冠,又呼婢问。婢云:“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难。”温于是褫冠解带,昏然而睡,不怡者数日。母孔氏卒,上疏解职,欲送葬宛陵,诏不许。赠临贺太夫人印绶,谥曰敬,遣侍中吊祭,谒者监护丧事,旬月之中,使者八至,轺轩相望于道。温葬毕视事,欲修复园陵,移都洛阳,表疏十余上,不许。进温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委以专征之任。温遣督护高武揭鲁阳辅国将军戡施电河上勒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入河。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于是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袁宏曰:“运有兴废,岂必诸人之过!”温作色谓四座曰:“颇闻刘景升有千斤大牛,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以享军士。”意以况宏,坐中皆失色。师次伊水,姚襄屯水北,距水而战。温结阵而前,亲被甲督弟冲及诸将奋击,襄大败,自相杀死者数千人,越北芒而西走,追之不及,遂奔平阳。温屯故太极殿前,徙入金墉城,谒先帝诸陵,陵被侵毁者皆缮复之,兼置陵令。遂旋军,执降贼周成以归,迁降人三千余家于江汉之间。遣西阳太守滕峻出黄城,讨蛮贼文卢等,又遣江夏相刘站、义阳太守胡骥讨妖贼李弘,皆破之,传首京都。升平中,改封南郡公,降临贺为县公,以封其次子济。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温遣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河上/勒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入河
B.温遣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河上/勒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人河
C.温澧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河上/勒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人河
D.温澧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河上/勒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人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空,官名。据《周礼》司空主掌水利、土木建设,晋时与太尉、司徒并称为三公。
B.洛阳,地名。十三朝古都,因位于洛水之南而得名。类似的地名还有淮阴、衡阳等。
C.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D.县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魏晋时期县公为异姓公爵的第二等封爵,仅次于郡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恒温认为自己的雄姿风度可媲美宣帝和刘琨之类的人物,而有的人却把他跟王敦同等看待,他对此颇为不满。
B.当桓温扶母棂回乡的请求被驳回后,皇帝通过赠爵赠谥、遣官吊唁、派人监护丧事等手段以表示对他的重视。
C.桓温北伐路过金城,看到之前栽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大了,并因此回想起年少时的往事,感慨地泪流满面。
D.恒温大败姚襄后率军屯驻在原来的太极殿前,后拜谒先帝陵寝,把被侵毁的陵墓全都修整恢复并设置陵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温于是褫冠解带,昏然而睡,不怡者数日。
(2)师次伊水,姚襄屯水北,距水而战。
14.针对袁宏“运有兴废”的回答桓温说了哪些话 为什么众人听到后会大惊失色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①。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秋怀 罗公升②
旧日方山子③,凄凉寄一箪。虫声来倦枕,秋思入凭栏。
已是肱三折④,那堪指一弹。中宵更风雨,谁念客毡寒。
【注】①万钱,丰厚的官俸。②罗公升,永丰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宋亡则倾资力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③方山子,北宋人陈慥,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④“肱”,指手臂。《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就是久病成医的意思。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诗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运用反问句式,点明了诗人热爱国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
B.罗诗颔联,用“秋思”、“虫声”点“秋”字,用“倦枕”“凭栏”二语点“怀”字,寓“怀”于“秋”。
C.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D.这两首诗“实而有条理”,流转自然,语无华饰而爱国情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
16.两首诗均以“秋怀”为题,感秋抒怀,情景交融,但表达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乾坤日夜浮”的壮阔想象与曹操在《观沧海》中的“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锦瑟》中以“________,__________”起兴,且兴中含比,引出诗人韶华已逝的慨叹。
(3)《出师表》中诸葛亮回忆自己受邀出山,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他“________,______”,只为回报先帝的知遇之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春节临近,四川省绵竹市年画村每天__________,热闹非凡。游客和市民_______。他们买年画、请门神,寄托对来年的美好期盼。“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年画村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和迎春喜色。
绵竹木版年画久负盛名,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并称“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__________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漫步年画村,木槌敲打雕刻刀的声音,犹如从久远的历史中飘来的乐音,余青袅袅,缈远、厚重而又清晰,_______________的木雕工房内外墨香芬芳,淡远弥久。这里,青瓦白墙的民居、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蜿蜒玲珑的小桥流水、蓬蓬勃勃的花草树木,加上屋顶升起的缕缕炊烟,堪与江南水乡相媲美。目之所及,( )。人在其中,犹如行走画中。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车水马龙 摩肩接踵 跻身 鳞次栉比
B.络绎不绝 摩肩接踵 位居 密密麻麻
C.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位居 密密麻麻
D.络绎不绝 川流处息 跻身 鳞次栉比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就连横跨德阿公路与成青公路之间的桥身,墙面、牌坊、店门、公共汽车站的站牌,都是别具匠心的涂鸦墙画,无不彰显出当地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B.墙面、牌坊、店门、公共汽车站的站牌,就疾横跨德阿公路与成青公路之间的桥身,都是别真匠心的涂鸦墙画,无不彰显出当地摩重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C.墙面、牌坊、店门、公共汽车站的站牌,就连横跨德阿公路与成青公路之间的桥身,无不彰显中当地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都是别具匠心的涂鸦墙画。
D.就连横跨德阿公路与成青公路之间的桥身,墙面、牌坊、店门、公共汽车站的站牌,无不彰显出当地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都是别具匠心的涂鸦墙画。
20.文中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稿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动物界,____① ,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些动物学家认为,它们之所以这样做,并非因为个体之间有深厚的联系,_ ② , 以便更顺利地完成长途旅行。1970年,研究人员利用空气动力学理论,首次给出了一个结论:与独自飞行相比,一支由25只大雁组成的“人”字形编队可以多飞71%的路程。呈人字形的大雁飞行队伍中,飞在最前面的头雁扇动翅膀,其身后就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大雁紧跟在它后面飞可以借此削减空气的阻力,因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不过,_ ③ 。因此,当飞行路程很长时,雁群需要时常变换队形,轮流充当头雁。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紧跟在后面飞的大雁可以借此削减空气的阻力,因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
B.大雁紧跟在它后面飞可以借此削减空气的阻力,从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
C.紧跟在后面飞的大雁可以借此减小空气的阻力,从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
D.大雁紧跟在它后面飞可以借此减小空气的阻力,因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没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未来智能化、网络化,你可以足不出户就拥有全世界任何行业的及时资讯,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有人说,未来一定是幸福的,因为恶人没有了,对抗没有了,疾病和瘟疫在人类的共同抵制下已无处藏身。
也有人说,未来变幻莫测,难以捉摸,谁想驾驭未来都只能是妄想和徒劳。有一个段子说,未来的企业,车间只有一个人,一条狗。人的职责是喂狗,狗的职责是防止这个人碰机器。
“一起向未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时代青年,上述材料带给你哪些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未来的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B
2. C
3. D
4. ①假设论证。用“如果没有”进行假设,论证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新科技文明的推动。
②引用论证。引用陈丹青的话,证明艺术发展因工具、手段的丰富而变迁成长,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③举例论证。以蔡国强的焰火作品为例,论证新工具使传统艺术拥有了新生命,使观众拥有了新鲜的艺术体验。(以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为例,论证新形势推动了新的艺术形态产生。)
④类比论证。用摄影艺术与舞台艺术进行类比,证明新的艺术形态可以推进艺术不断向前发展。(每点2分,答出两种不同手法即可,其中指出论证方法1分,结合材料说明1分)
5.制作:①艺术创造者要充分利用新的工具与手段,借助科技要素不断拓展视野与艺术灵感。
②用新工具“点化”传统艺术 ,赋予传统艺术以新生命,给观众新鲜的艺术体验。
③在新形势下主动探索,借助新艺术形态使文艺创作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
④辩证地看待应用智能算法,拒绝套路化的“热搜定制爽剧”,提高思想性和艺术性,让创作百花齐放。
推广:⑤深度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进行艺术传播,关注公众的消费行为习惯与心理趋向。 (每点2分,制作方面答出两点,推广方面答出一点即可)
6.C
7.B
8.①手指震动的细节,表现水生嫂听水生要参军时内心的紧张与担心;②“放”吮”等动作,表现她为不让丈夫为难而强装镇定的心理。
9.①诗化的语言,拥有诗的节奏和声韵:②诗化的形象,塑造了健康而美好的农村妇女形象:③诗化的意境,富有诗的画面和意境:④诗化的情感,抒发诗一般的美好情感。
10.(3分)D
11.(3分)B【解析】洛阳因其位于洛水之北而得名,淮阴因其位于淮河之南而得名,衡阳因其位于衡山之南而得名。得名的原因都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12.(3分)C【解析】桓温并不是因为回想起年少时的往事而心生感慨进而泪流满面,而是感叹时光的易逝,十年前栽种的柳树都长成了这么大,人又怎么能忍受(岁月的消磨)呢!
13.(8分)翻译:
(1)(4分)桓温于是脱下帽子,解开衣带,昏昏欲睡,不高兴了好几天。(褫冠解带:脱下帽子,解开衣带;昏然而睡:昏昏欲睡;不怡者:不高兴;数日:好几天;四点,每点1分)
(2)(4分)桓温的军队驻扎在伊水,姚襄的军队屯驻在伊水北岸,两军隔河战斗。(师:军队;次:驻扎;屯:屯驻、驻扎;距水而战:隔河战斗;四点,每点1分)
14.(3分)①恒温说他听闻刘景升有头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是普通牛的十倍,但是在负重走远路的时候,竟然不如一头病弱的母牛,(1分)魏武帝进入荆州后,就把它杀掉犒劳士兵了。(1分)②桓温拿这头牛来比拟震宏,对袁宏起了杀心,因此众人听后大惊失色。(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当初,桓温自认为雄姿风度是宣帝、刘琨一类的人物,有人却拿他和王敦相比拟,他心中很不高兴。等到征战回来,在北方得到一个手巧的老婢女,细问之下,原来是刘琨当年的伎女,一见到桓温,就流泪哭泣。桓温问她是什么原因,回答说:“您和刘司空很相像。”桓温非常高兴,出外穿戴好衣服帽子,又把婢女叫来询问。婢女说:“脸面很像,可惜有些薄相;眼睛很像,可惜小了些;鬓毛很像,可惜红了些;身形很像,可惜矮了些;声音很像,可惜嫩了些。”桓温于是脱下帽子,解开衣带,昏昏欲睡,不高兴了好几天。桓温的母亲孔氏去世,他上疏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想把母亲送葬到宛陵,皇帝下诏不允许。赠给临贺太夫人印绶,谥号叫敬,派侍中去吊祭,派谒者去监护丧事,一个月之中,皇帝的使者八次到来,路上的轺轩相连不断。桓温安葬母亲后就处理政事,打算修复园陵,把京都移到洛阳,表疏上了十多次,皇帝不准许。晋升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督察司、冀二州军务要事,把专征的重任托付给他。桓温派督护高武占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驻在河上,统率水军进逼许、洛,因为谯、梁的水道已经通畅,就要求徐、豫二州的军队通过淮河和泗水进入黄河。桓温从江陵开始北伐,路过金城,看到年少时做狼琊刺史时栽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大了,感慨地说:“树木尚且长成了这么大,人又怎么能忍受(岁月的消磨)呢!”他折下树枝拿着柳条,泪流满面。于是跨过淮河和泗水,踏上了北方的土地,和各个僚属们登上平乘楼,远望中原,愤慨地说:“竟然使神州陆沉,成为百年丘墟,王夷甫等人不能不担当罪责!”袁宏说:“运数有兴旺有衰败,怎么一定要说成那几个人的罪过呢!”桓温神情变得很严肃,对四周的人说:“我略微地听说刘景升有头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是普通牛的十倍,但是在负重走远路的时候,竟然不如一头病弱的母牛,魏武帝进入荆州后,就把它杀掉犒劳士兵了。”他的意思是用这牛来比拟袁宏,在座的人都大惊失色。桓温的军队驻扎在伊水,姚襄的军队屯驻在伊水北岸,两军隔河战斗。桓温摆好阵势前进,亲自披上铠甲率领弟弟桓冲以及各位将领奋力出击,姚襄大败,自相杀死的有数千人,越过北芒往西逃跑,桓温追击没追上,姚襄终于逃到平阳。桓温屯驻在原来的太极殿前,迁进金墉城,拜谒先帝的各个陵墓,被侵毁的陵墓全都修整恢复,又设置陵令。接着收兵,抓获降贼周成回来,把三千多家降服的人迁徙到江、汉之间。派西阳太守滕嗳率兵出黄城,讨伐蛮贼文卢等人,又派江夏相刘姑、义阳太守胡骥讨伐妖贼李弘,全都击败了他们,把他们的首级送到京都。升平年间,改封桓温为南郡公,把临贺降为县公,用来封桓温酌次子桓济。
15.(3分)A(首联表达的是热爱自然而非热爱国家。)
16.(6分)
(1)欧诗从感念“节物”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3分,每点1分。)
(2)罗诗则表现了深切的亡国之痛。(1分)“凄凉”、“那堪”、“风雨”及“毡寒”等语,未提国势,却浸透着家国危亡之悲;“指一弹”表明诗人深感岁月蹉跎,认识到东山再起的渺茫,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无奈和苦闷;“谁念”表现出自己力图恢复的努力无人能解的孤独、失望和愤慨。(分析部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意思对即可给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7.(6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每空1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18.A
19.B
20.①从内容上看,选取了四川年画村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楼阁以及小桥流水、花草树木等景物一一列举,有利于突出年画村与江南水乡共性特点,令读者印象深刻;②句式结构匀称,都是偏正结构的短语,音韵铿锵,读起来琅琅上口;③能增强语句的表达效果和气势,便于抒发对年画村环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1.C
22.①大雁以列阵飞行而闻名②而是为了节省体力③最前面的头雁容易疲劳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