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反思
从教三十多年,我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应用题问题一直是中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题。关键问题是学生不理解题意。在中学,学生不会审题,不会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就不能正确列出方程及方程组或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所以也就无法解决问题。所以我认为:应用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审题,分析题意是关键。要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开始,时刻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努力解决学生应用题难的问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的体会:
1、教学生学会读题
解应用题独体是关键,很多学生把应用题读了几遍,还是不理解题意,读不懂题。所以要引导学生正确读题,弄清应用题说了一件什么事?应用题中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这是解应用题的起步。
2、注重审题,通过审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数学语言丰富多彩,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观察能力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核心。在审题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特点,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既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便于探寻解题技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对学生的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3、由浅入深,由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引导到列方程解应用题
七年级的学生解应用题,往往习惯于用算术解法求解。有些应用题,特别是复杂应用题,用算术方法求解很费思索,应探求新的解题方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别对比“算术”方法和“ 列方程”方法求解则很必要的,适当布置和讲解用这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能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优越性。
例: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45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km。(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2)快车先开30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运用他们熟悉的算术方法来考虑第一小题,这时候教师可以有意先让学生用算术方法求解。学生列式后(式子为:),可让学生谈谈算理。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相等关系,设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x小时相遇,列得方程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解答。通过对比练习,激起了学生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兴趣,从中体会到了列方程解法比算术方法解应用题优越。显然从学生熟悉的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引导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今后学习列其他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注重数形结合。
“数”与“形”是对立统一,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常由“数”到“形”或由“形”到“数”,这种“数”与“形”相互转化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即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的重要手段。
我们仍以上面的例题为例,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解答。在第二小题中,由于快车先开30分钟,在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上都比第一小题复杂。为了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理清题目中的两车在时间和路程上的数量关系,可以采用直线型图示(如下图)。若设慢车行驶了x小时两车相遇,画出示意图后对题目中的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图示中所表示的已知量与未知量这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相等关系,从而列出方求解。
如图: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解应用题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要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习惯着手,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去探究。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