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21 07:5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 、选择题
1.老师上课时讲话的声音是通过下列哪种介质传播的( )
A.真空 B.液体 C.空气 D.固体
2.下列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 就能听到声音
C.只要发出声音, 物体一定振动
D.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吸收而形成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只要物体振动, 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4.如图,在做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时,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盖好玻璃罩,当用抽气机向外
抽空气时, 一段时间后还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下列有关原因分析,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玻璃罩与底板的密封性不好
B.电铃的振动变慢了
C.玻璃罩内还有空气
D.电铃还和玻璃罩底部接触 5.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
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 10.59 秒, 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
A.10.30 秒 B.10.59 秒 C.10.88 秒 D.10.18 秒 第 1 页(共 9 页)
6.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即将上钩的鱼儿被岸上走动的人吓跑
B.课堂上,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C.古代士兵晚上枕着箭筒睡觉, 这样能及早发现敌情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 发现水面荡起了波纹
7.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 5200 米/秒、1560 米/秒、 340 米/秒,人耳能分辨前 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 0.1 秒。有一段长 18 米的铁管装满水。将你的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 请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 你能听到的敲击声的次数是( )
A.1 次 B.2 次 C.3 次 D.4 次
8.有一种叫做“鱼洗”的铜制容器。“ 鱼洗”内盛水,当用手搓动两侧的“耳朵”,能看到水珠在水面 上跳动,同时还能听到“滋滋”的声音, 当手停止搓动后,仍能看见这种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 原因是( )
A.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
B.声音仍在传播, 故带动水的运动 C.“鱼洗”周围的空气仍在振动 D.“鱼洗”仍在振动
9.下列的实验和实例, 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 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 只见 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 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发现两次 的声音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 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 看到水花飞溅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 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
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第 2 页(共 9 页)
二 、填空题
11.物体 发出声音, 声音 (填“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声音在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选 填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m/s,为了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 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 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m。 13.每每皓月当空之际, 中国人便容易对神话中的嫦娥仙女遐思不已. 如今我国已经制定了“奔月”计 划, 前期探测工作已经开展, 预计 10 年后将在月球上建立小区.登月时,宇航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
对话, 而一旦到了月球就只能靠无线电交谈, 这是因为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三 、实验题
14.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 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 m/s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水 0 1450
E 铁 0 4900
(1) 通过比较 (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 通过比较 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3) 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 一端, 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 声敲打声。
四 、解答题
15.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 20 ﹣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 s ﹣ 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 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第 3 页(共 9 页)
(2) 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 15℃时声速为 m/s。
(3) 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 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4) 20℃时, 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 0.3 秒钟听到右面 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 0.5 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计算这个山谷的宽度。
第 4 页(共 9 页)
0.2.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老师上课时讲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的,故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2. 【分析】(1)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 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振动频率要在 20Hz~20000Hz,才可以听到声音;
(3)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4) 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故 A 错误;
B、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振动频率要在 20Hz~20000Hz,才可以听到声音, 故 B 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 C 正确;
D、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 C。
3.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解答】解:A.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故 A 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故 B 正确;
C.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不能直接用口语交谈, 故 C 错误;
D.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说法错误, 声音需要介质传播才能听到声音,故 D 错误。
故选: B。 4. 【分析】在玻璃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我们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 中传播,在抽气过程中, 听到的电铃声会减小,进一步分析推理可以得出: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当用抽气机向外抽空气时, 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减弱,一段时 间后还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有可能是玻璃罩与底板的密封性不好,玻璃罩内的空气抽不净,玻璃罩 内还有空气,或者电铃还和玻璃罩底部接触, 故 ACD 有可能;
第 5 页(共 9 页)
(2) 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 当用抽气机向外抽空气时,一段时间后还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 由电 铃的振动快慢无关, 故 B 不可能。
故选: B。 5. 【分析】要知道运动员和发令枪都在起点,而计时员是在终点。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
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 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 所以计时员少记了一些时间。
【解答】解: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t=≈0.29s,由于计时员比运动员听到枪声晚 0.29s,
所以计时员给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 0.29s。所以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10.59s+0.29s=10.88s。
故选: C。
6.D
【解析】A.即将上钩的鱼儿被岸上走动的人吓跑, 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故 A 不合题意; B.课堂上, 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说明气体能够传声, 故 B 不合题意;
C.古代士兵晚上枕着箭筒睡觉, 这样能及早发现敌情,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故 C 不合题意;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 发现水面荡起了波纹,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7. 【分析】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 0.1s,分别算出声音在三种不同的介质中走 18m 所用的时间,再比较三次时间相差是否大于 0.1s,即可判断出人听到几次声音。
【解答】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 18m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1 ==≈0.003s;
t2 ==≈0.012s;
t3 ==≈0.053s;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 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
故选: A.
8.D
【解析】当手停止搓动后,“鱼洗”仍然能发出“滋滋”的声音,说明它仍在振动,故 D 正确,而 A.B、 C 错误。 故选 D。
9.D
【解析】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 ①符合题意;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是因为里面没有空气,即真空不能 传声, 故②符合题意;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 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因为木梳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因此两
第 6 页(共 9 页)
次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合题意;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 锣声立即消失了,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故④符合题意。 那么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 故选 D。
10.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 播,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解答】解: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 要介质来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 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③吹笛子时, 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说明音的音调与声源 振动的快慢(频率) 有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 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 回弯曲的细线,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合题意。
故选: B。
二 、填空题
11.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 振动;不能。
12. 【分析】(1)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 气体中最小;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激光往返地球和月球间的路程为地球和月球间距离的 2 倍, 知道往返路程就可求得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
【解答】解: 声音在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108m/s,向月球发射的激光速度 v 为真空中的光速,发射的激光经过的路程
为 s=vt=3×108m/s×2.56s=7.68×108m,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 s'===3.84×108m。
故答案为: 固体;气体; 3×108 ;3.84×108。
13.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月球表面是真空, 所以到了月球就只能靠无线电交谈,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第 7 页(共 9 页)
三 、实验题
14.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找出温度相同, 介质的种类不同的实验序号即可;
(2) 通过 ABC 找出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从而得出结论;
(3)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固体中最快, 液体中次之, 气体中最慢。
【解答】解:(1) 比较 ADE 知, 介质的温度相同、种类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可以得出在相同温度下,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 比较 A.B、C 知,介质的种类相同,温度不同,故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同种介质中, 温度越高, 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3)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固体中最快, 液体中次之, 气体中最慢,因此在一根足够 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会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自来水管传播的,第二次 是水传播的,第三次是空气传播的。
故答案为:(1) ADE;(2) 在同种介质中, 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3)三。
四 、解答题
15. 【分析】(1)采用描点法把给出的数据在图象上描出来, 再用一条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即可;
(2) 分析表格数据, 找出声音的速度随温度变化规律。在同种介质中, 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
(3) 从表格的数据可知:温度越低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慢; 据此来分析即可;
(4) 人发出的声音经高山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人发出的声 音传到高山的时间, 进而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山谷的宽度。
【解答】解:
(1) 采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如下:
(2)根据所作图象分析:当空气温度每升高 10℃,声音的速度升高 6m/s,因此当空气温度每升高 5℃,
声音的速度升高 3m/s。现在空气的温度为
第 8 页(共 9 页)
10℃, 声音的速度为 336m/s。所以当空气的温度为 15℃, 声音的速度变为 339m/s;
(3) 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而且温度越低时, 声音传播的越慢,故在低温下更容 易成功;
(4) 声音传播到高山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
则这个山谷的宽度为:s=vt=342m/s×(0.3+0.5) /2s=136.8m。
故答案为:(1) 见解答图;(2) 339;(3) 在空气温度低时进行实验;(4)这个山谷的宽度为 136.8m。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