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0 18:4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辛亥革命
教科书 书 名: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理解辛亥革命的爆发既有其偶然性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培养唯物史观。 2.通过了解三民主义等重要概念,知晓武昌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范围以及辛亥革命的主要经过。 3.通过史料分析,认识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及其存在的局限性。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 1.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辛亥革命烈士、地理学家、李大钊恩师白雅雨的《绝命诗》 。诗中表现出先贤当年舍生取义、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及革命未成、寄语后人的悲壮,荡气回肠,令人肃然起敬。 山雨欲来风满楼——辛亥革命的背景 材料一:“1911年9月24日,决定中秋节起义(10月6日)。不料,南湖炮队事件突发而至,当局加强了军队管制和人员防范,不得不向后推延起义日期。”10月9日,革命党人在汉口俄国租界配制炸弹,不慎起火,起义秘密暴露。清政府按照发现的革命党名册,全场搜捕。 10月10日,工程营排长陶启胜查房时,恶声责问士兵金兆龙晚上为何擦枪,是否想造反?战士程正瀛举枪便射。瞬时武昌城内外枪炮齐鸣,起义不经意间变成了现实。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 材料二: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教师提问:辛亥革命的爆发仅仅出于偶然吗? 展示通过时间轴,看一看辛亥革命爆发前的中国历史大事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在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但是他们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悲风笼罩在中华大地上。 教师课件展示清末新政内容和预备立宪的内容和过程, 使学生了解“预备立宪”这股歪风暴露以后,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材料三:清政府曾把新政当做永固皇基,熄灭革命火焰的灵水,但历史捉弄了欺骗历史的人。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政加重了租税,因而大大扩张了他的对立面;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的反封建斗士;新军淘汰了绿营练勇,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王朝的武装力量。清政府不愧为“革命制造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理解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准备的条件: 1、新政中创办实业、奖励实业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新政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培养了新式知识分子和民主革命志士,使民主共和革命思想得以传播,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3、新政编练的新军也成为了清廷的掘墓人、武昌起义的主力军。 教师通过时间轴展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使学生了解革命党人掀起的革命浪潮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春风。 教师介绍保路运动,使学生了解保路运动给辛亥革命带来了东风。 教师总结:山雨欲来风满楼,辛亥革命在悲风、歪风、春风、东风的交织中到来,既有其偶然因素,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惊天动地普春秋——辛亥革命的经过 教师展示时间轴 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并得出结论:辛亥革命可谓是来势凶猛,惊天动地。 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 由”“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通过阅读材料,学生了解《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三、青史凭谁判是非——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五: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 ——伦敦《泰晤士报》社论 材料六:辛亥革命 “基本是一场失败,不是一个创造”,仅是“政体的变革”。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800~1985)》 教师提问:辛亥革命最终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 通过时间轴展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材料七: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还很薄弱;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大多仿佛沉睡着,或者只做一些无望的分散的反抗;站在革命运动前列的是一批受过近代教育而没有实力的知识分子。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引导学生得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材料八:“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帝制不存,三纲焉附?辛亥命后三纲的合法性成了问题,这也是新文化运动能够一呼百应三位重要原因。 ——袁时伟《昨天的中国》 材料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发表了宣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 辛亥革命后,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实业,制定和颁行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条例。如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拟定的《商业银行条例》,鼓励民间私人资本开办银行,……实业部拟定了《商业注册章程》,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取消前清规定的种种注册费用。“只要资本实业”“于民生主义,国计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以批准,“力为保护”。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教师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并认识理解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方面促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使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总结: 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历经四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让中国醒过来,新中国成立让中国站起来,改革开放让中国富起来,新时代让中国强起来。因此,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