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1 10:2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8
梦游天姥吟留别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喝酒: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的剑:安得倚天剑, 跨海斩长鲸。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有远大的抱负,“愿为辅弼”“安社稷”“济苍生”。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心中的李白;
李白是国人心中的“诗仙”,从古到今,无人质疑。他因何被称为“诗仙”?
“歌”有纵情歌唱的意思,如《敕勒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行”是在歌唱中铺叙记事,通常是一种可以歌唱的叙事诗,如《短歌行》《兵车行》;
“吟”“引”重在吟咏情性,多含悲愁慨叹之意,如《游子吟》《梦游天姥吟留别》《李凭箜篌引》
歌、行、吟、引
题解
“梦游”,在梦里游玩;
“天姥”,梦游的对象,山名,在今浙江新昌东,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
“吟”,古诗“歌行体”体式,内容上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
“留别”,出行的人借诗文向留下的人告别。
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0多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唐玄宗仅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诗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唐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放还”为名,逐出京城。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李白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和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朋友表明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决裂的态度。
读准字音
天姥山 mǔ 瀛洲 yíng  天台山tāi
剡溪 shàn 渌水lù   脚著zhuó
殷岩泉yǐn 栗深林lì   澹澹dàn 
霹雳pī lì 訇然hōng 悸jì
恍huǎng惊起          
依据提示,说出诗句,理解诗歌结构。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入梦的原因: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一、入梦之由
二、梦中奇景
三、梦醒长叹
写作思路
感知全文
景仰和向往,为入梦作铺垫。
第一段:入梦之由
1、题目是游天姥,诗人却先谈瀛洲,有何用意呢?
2、作者如何描写天姥山的?用了什么手法?
3、作者这样写天姥山,用意何在?
用传说虚无飘缈的瀛洲陪衬现实中的天姥山,给天姥山涂上神奇的色彩,
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山的念头。
大胆的夸张: 天姥连天,拔五岳,掩赤城,倒天台山
比较衬托: 高峻挺拔、超凡脱俗
——际遇相似,镜像共情。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第二段:梦中奇景
作者的旅游路线图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其意境特点。
月夜渡湖
著屐登山
夜幕山景
仙人登场
壮观雄奇
幽静雅致
震撼恐怖
奇幻富丽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这几幅画面,作者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换?
拟人、用典、夸张、视听结合、铺陈
轻松愉悦、自由浪漫——沉醉、忘我——
震惊、恐惧——恍惚、迷离——失落、惆怅(梦醒)
知识补充
1、铺陈,也称铺叙,是一种叙述手法,其特点是“直书其事,反复叙说”。一个意思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铺陈却从不同的角度反复陈说,以达到强化语气、强调情感的目的。
2、散文中的铺陈手法主要表现为排比、对仗、反复和蒙太奇,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铺陈手法在《诗经》中称之为“赋”
《氓》中弃妇的不幸遭遇: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4、文言文中的铺陈手法
如:《谏逐客书》的第二段,根据论述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用客卿而成帝业的事实,来说明客卿的功劳,这便是铺陈写法。
本诗的“梦境”,评论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美梦,有人认为是噩梦,也有人认为是美梦与噩梦的矛盾共同体。你怎么看?
“美梦”说
依据: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境是美好的,作者醒来才会惋惜失落。
2、文章第一段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天姥山的超凡脱俗与雄伟高大,让作者心向往之。所以作者的梦里的天姥山也是美好神秘的。
“噩梦”说
依据:
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魂魄都惊动了,应该是因梦中之境而“惊”醒。
2、结合写作背景,梦境是对现实的隐喻。对仙境的描述正是宫廷生活的映照。与后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发愤之言”相呼应。
补 充 资 料
“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给人奇谲(jué)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
——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
第三段:梦醒长叹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消极颓废的心理外露吗?
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
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品格。
有摆脱世人“伤离别”而表现的洒脱(扣题目“留别”二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写出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
李白在被权贵排挤压制后,看透了朝廷及官场的黑暗,他意识到自身的个性难与权贵为伍,更不愿过摧眉折腰、阿谀逢迎的奴性生活,因此他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绝尘而去,浪迹名山大川之间,活出自己率性、自由的人生风采。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东晋时候“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彭泽小令陶渊明,他终辞小令一职,最后躬耕南亩。
这一切在我们的心目中叠合出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充,对自由充满向往。
李白的浪漫
1. 他的诗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的强音,不是冷静细致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于抒发个人炽热的内心情感。
2. 善于运用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来抒写感情。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 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也是李白抒写浪漫主义情怀常用的艺术手法。
4. 直抒胸臆,运用自然而又豪气通人的语言,有助于展现其浪漫主义激情。
在人间一身傲骨的李白,到了神仙世界孔没有丝毫自惭形秽。这是因为李白认为自己本就属于神仙世界,既然地上人俗世丑陋不堪,“谪仙”当然应该重返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