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苏武传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苏武传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1 10:2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见犯乃死,重负国
爱国及坚守
——班固《苏武传》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班固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20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班固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20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曹大家)和同郡人马续补写而成的。
班固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12),表(8),志(10),传(70),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汉书
班固
读史使人明智
读书可以明志
见犯乃死,重负国
爱国及坚守
——班固《苏武传》
学习任务一
检查预习:疏理字词句
学习任务二
自主思考:梳理传记情节,给各部分情节设置小标题。
梳理情节 设置标题
奉命出使
因变被扣
自杀徇汉
卫律劝降
北海牧羊
李陵劝降
获释归汉
学习任务三
合作探究:把握细节,分析、苏武人物形象,感悟其精神品质。
思考:
为了让苏武投降,匈奴先后使用了哪些手段?
思考:
面对这些手段,苏武是如何一一应对的呢?
以死恐吓
以利引诱
以苦折磨
故友劝降
幽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徙北海上无人处,
廪食不至
羝乳断念;
别其官属各置他所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掘野鼠去草食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肉体
精神
思考:
从最初的以死明志,到被幽大窖乃至北海牧羝时的绝境求生,苏武前后对生死的选择不是矛盾吗?
抉生
苏武前后对生死的选择矛盾吗?
择死
不矛盾
匈奴想要从逼降、摧垮苏武意志来达到羞辱大汉的目的,匈奴变化方式逼降,他的对抗方式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而且苏武“抉生”不是为了富贵苟且偷生,而是与艰苦环境的抗争,与“威逼利诱”的抗争。
思考:
李陵是怎样劝说苏武的?
以死恐吓
以利引诱
以苦折磨
故友劝降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先论交情,转达单于“虚心欲相待”之意;再披露苏武家庭悲剧,劝说苏武不要“空自苦亡人之地”;
接着说明初降切身同感;
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安危不可知。
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卫律:
软硬兼施、威逼利诱
(相坐胁迫—举剑威胁—钱权利诱)
李陵: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饮酒叙谈—责汉薄情—家庭悲剧—同病相怜)
同样是劝降,李陵和卫律劝降的情形和说辞却全然不同,为什么?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小结
不管是威逼利诱,还是发自肺腑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不二的苏武。扣押匈奴19年,苏武展现出了历经磨难,始终守节不移,怀着满腔爱国之情、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绝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伟大情操。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品读尾句。
叹惋
敬佩
欣慰
不待论断而于叙事之中即见其指。——顾炎武《日知录》
学习任务四
拓展:阅读文章节选外内容,感受史书记录人事的笔法。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赞:赞助(添加)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原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班固为何要安排这个意外?为何不按时间顺序叙述,要用补叙的方式将这个意外安排在返回汉朝之后?
春秋笔法
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补叙的生活细节真实动人,使人物有血有肉,更加丰满。
苏武:舍小家赴国家的忠臣形象
汉天子:刻薄寡恩转人情味,立
体化的国君形象
情节安排巧妙。
“不虚美,不隐恶”,充分尊重史实、不随意删减的同时,也有着巨大的主观能动性。
调整叙事顺序,在情节上下功夫,目的是为了刻画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
积累“气节”的名言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8.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9.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1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1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13.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14.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见犯乃死,重负国
坚守十九年,苏武不辱使命回归故国。
请你为他颁奖,并设计一段颁奖词。
(要求:定奖项,字数60字以上。)
作业布置
苏武
云边燕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试看子卿持节处,
雪花如席不知寒。
——温庭筠《苏武庙》
——张养浩《咏史》
梳理情节 设置标题
出使匈奴,单于受礼
缑王谋反,祸及汉使
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饮雪吞毡,此志不渝
李陵劝降,忠贞如一
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历尽艰难,发白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