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欣赏一首曲调,闭上眼睛,仔细聆听,用心灵感知聆听的过程,你想到了什么?
“德国抒情诗中的明珠”
“在自己的领域中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歌德(1749-1832),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恩格斯称他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
作者简介
歌 德
歌德除了诗歌之外,在小说、戏剧、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浮士德》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开启了德语小说新时代,引领了文学审美的的革命,是古典修养小说的经典之作。
文学成就
初读诗歌
壹
“读诗使人聪慧。”
——培根
学生活动1:自由伴乐诵读,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美。
迷 娘(之一)
歌 德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行,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岗?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正歌
副歌
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
谈谈你对这首诗的
初读感受
《迷娘曲》是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
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小说中,迷娘的姓名不详,只因第一次自我介绍时说“人们叫我迷娘”,故而大家都以“迷娘”一词称呼她。“迷娘”原为法语mignon,意思是“可爱的,动人的”。她性格内向、身体瘦弱,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私生子,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被威廉·麦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她一直怀念自己的故土意大利。
《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写作背景
缘景明情
贰
“诗歌贵在能有据可感的意象,则是古今中外之所同然的。”
——叶佳莹
主要意象 意境特点 主要情感
第一小节
绽放的柠檬花
茂密的绿叶
金黄的橙子
蓝天
宜人的和风
静立的桃金娘
高昂梢头的月桂
明媚绚丽
静谧美好
知识链接:
(1)柠檬花,是四世纪殉教的罗马圣女圣维维亚纳之花;
(2)桃金娘,是罗马美神维纳斯的神树,象征爱情;
(3)月桂,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树,被罗马人视为光明的象征。
这些具有意大利南国明媚风光的意象是迷娘故国之思的寄托之物,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主要意象 意境特点 主要情感
第二小节
房子
成行的圆柱
辉煌的厅堂
宽敞明亮的居室
凝望我的大理石立像
富丽堂皇
典雅气派
知识链接:
(1)圆柱和大理石立像则是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
这些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传统的意大利建筑意象,承载了迷娘幼年生活的回忆,暗示了迷娘心中流离异国的委屈,渲染了对故国生活的眷念之情。
主要意象 意境特点 主要情感
第三小节
云径和山岗
雾
觅路前进的驴儿
藏有古老龙种的岩洞
欲坠的危崖
奔忙的瀑布
神秘险峻
知识链接:
(1)这些写的都是古老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风光,是迷娘被诱拐到德国时曾走过的路,也是她回归故园的道路。
通过这些神秘险峻的意象,写出了迷娘返乡路途的艰险,烘托她急于返乡的迫切心情和坚定决心。
【探究】三个诗节主歌部分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都与意大利有着密切的联系,都表现出故乡的思念。
首节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鲜明的意大利自然风光的地域特征;
第二节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
第三节则以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阿尔卑斯山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
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
------海涅
诗歌的正歌部分借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无穷魅力,构建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
小 结
涵泳诗情
叁
这首诗歌的副歌部分有哪些突出的艺术特色?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座山岗?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1.在抒情方式上,采用直抒胸臆,表达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在这里,抒情主人公情感与前面的典型景物意象相融合,构成了一个整体的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特色
2.在句式特点上,采用“复沓叠唱”(反复)。副歌部分的句式架构基本相同,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这样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问题:如何理解诗中的三个称呼 “爱人”——“恩人”——“父亲”
这首诗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倾诉的人是迷娘,而被倾诉的对象实际上是同一个人——麦斯特。迷娘在心中深深地爱着他,可他知道这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由“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进而称呼为“父亲”。
“爱人”代表了迷娘对迈斯特深深的爱恋;
“恩人”则代表了她对迈特斯的感激;
“父亲”代表她对迈斯特既有深深的爱,又有感激、敬重,同时也是一种亲情。
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内心对迈斯特复杂、真挚的情感,既美好又哀婉。从爱人,恩人到父亲,感情层层递进,造成情感的跌宕起伏和流动变化,直至达到巅峰。
背景链接
《迷娘曲》创作于1782年,也是歌德在德国魏玛当官做枢密顾问的第7年,死板沉闷的政治生活,束缚了他作为诗人的那一腔热情与理想,他对此感到苦闷,并一度热切地想要逃到南方。在做迷娘曲之前,哥德已经两次从瑞士的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作此诗之后三年,他终于从魏玛出走到意大利,住了近两年的时间。研究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欣赏意大利人快乐爽朗的生活和地中海的明媚风光,在有古老文化的明媚南国,重新汲取了创作的热情。
课堂小结
肆
“意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只是一个思想,它是一团或一堆相交融的思想,具有活力。”
——埃德拉·庞德
学习小结
哥德《迷娘》每一节前四行运用密集而精致意象群,营造出富有画面感的整体情境;后三行则转为直接抒情,让激荡的情感喷薄而出;三小节之间在画面和情绪上不断转换与呼应,造成情感的跌宕起伏和流动变化,直至结尾达到情感的巅峰。全诗在和谐中有丰富的变化,所有变化又归于和谐,展现出歌德在抒情诗上的高超技艺。
学习小结
鉴赏外国诗歌要通过想象联想,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知识和经验,从带有浓烈个人色彩的具体意象中,设身处地去体验意象组合营造的独特情境,从意象的转换、跳跃感受情绪的变化流动,并关注意象组合的内在呼应,整体挖掘诗歌隐含的深刻意蕴,并由此感悟出社会人生的哲理真谛。
拓展练习:意象
还给我 严力
还给我
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过锁的门
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
哪怕已经被你吃掉了
也请把骨头还给我
请还给我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
哪怕已经被你录在了磁带上
也请把笛子还给我
请还给我
我与我兄弟姐妹的关系
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爱的空间
哪怕已经被你污染了
也请把环保的权利还给我
请还给我整个地球
哪怕已经被你分割成一千个国家
一亿个村庄
也请还给我
“还给我”是这首诗的核心诉求,简要概括作者希望“还给我”的究竟是什么?(4分)
①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和谐相处的关系。
②符合自然规律和人性的田园生活。
③不被商业化、纯朴天然的艺术形式。
④兄弟姐妹之间的天伦之爱。
⑤纯洁美好、不受世俗污染的爱。
⑥和平、团结、友爱的大同世界。
(4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拓展练习:意象
还给我 严力
还给我
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过锁的门
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
哪怕已经被你吃掉了
也请把骨头还给我
请还给我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
哪怕已经被你录在了磁带上
也请把笛子还给我
请还给我
我与我兄弟姐妹的关系
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爱的空间
哪怕已经被你污染了
也请把环保的权利还给我
请还给我整个地球
哪怕已经被你分割成一千个国家
一亿个村庄
也请还给我
抓关键意象。
“门”,这是“没有装过锁”的门,“门”“锁”而无法进,喻指人与人间的距离与隔膜。
“雄鸡”,它能“早晨叫醒我”,换言之,叫醒现代人的是闹钟,那种只用“雄鸡”来叫醒的充满乡村气息的生活方式已经远离我们了。
“牧歌”,是“半山坡上的”,是即兴的歌唱,带着个体那一刻不可复制的情感体验,不是原生态牧歌的赝品——磁带。
诗的后半部分诗意比较显豁。
素材积累
伍
歌德语录
1.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2.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少年维特之烦恼》
3.你要批评指点四周风景,你首先要爬上屋顶。——《格言诗》
4.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着地去追忆往的不幸,会更多的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的多。——《少年维特之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