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基础训练
1.对巴黎公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C.它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D.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政策措施的失误
2.马克思在伦敦期间进行的活动有
①创建和领导“国际工人协会” ②与恩格斯一起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③与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 ④开始了《资本论》的写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说明
A.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永恒的真理
B.恩格斯承认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C.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研究和解决问题
D.只有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的理论才有生命力
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尽管都失败了,但却表明了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其“觉醒”主要是指
A.开始掌握了科学的革命斗争理论 B.开始提出了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
C.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开始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斗争
5.《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是恩格斯在 1847 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撰 写的纲领,论述了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条件以及未来新 社会的基本特征,阐述了共产党人进行革命斗争的策略原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 共产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这两份纲领( )
A.深刻分析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B.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C.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做了准备 D.推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6.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巴黎公社:“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文件,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这段话反映了( )
A.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斗争的精神
B.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C.巴黎公社是人民民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D.巴黎公社不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
7.当代一位西方学者指出:“马克思关子贫穷将迫使工人阶级发动革命的预言并没有实现,部分原因在于这一预言受到了及时理会”——19世纪下半叶,“政府加快了为民服务的步伐,尤其表现在统一管理大众卫生、教育和食物供给”:“雇主们开始提高工资,改善工作状况。”“经济繁荣发泄了无产阶级的怒火……‘你不可能煽动一个衣食无忧之人闹事’”。这位学者强调
A.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自我调整
B.政府和资本家的积极合作避免了社会动荡
C.工业革命促成经济大发展和工人阶级状况改善
D.西方社会从此开始建立现代意义福利国家
8.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宪章运动出现三次高潮,其情况如下表所示。
1839年 1842年 1848年
工人请愿书的大致内容 年满21岁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 不仅提出了政治要求,还提出包括缩短工作日、改善车间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等经济要求。 号召“向暴君手里夺取自由”,“决不再做驯服的奴隶”。
请愿书上签名的工人数量 约125万 约331万 约500万
材料说明英国工人阶级( )A.斗争意识的不断增强 B.已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 D.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9.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这反映出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个人的主观认识
C.铲除资本主义 D.工人运动的发展
10.《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A.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B.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C.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11.巴黎公社"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都交由普选出来的人担任,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这一规定说明巴黎公社
A.践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B.突出体现民主这一特点
C.真正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是典型的无产阶级专政
12.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
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
1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67年,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1875年,马克思完成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这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全部设计与写作。据此推知,马克思主义
A.伴随着工人运动的实践而发展 B.吸收了人类全部的思想精华
C.推动工人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 D.以剖析资本主义制度为目标
14.1811年,英国工人发起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卢德运动”,后来遭到失败。1836年英国工人掀起“宪章”运动,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这一变化说明英国( )
A.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提升 B.工人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社会贫富差距已逐渐缩小 D.经济发展淡化了工人的斗争意识
15.《人权宣言》宣称:“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共产党宣言》指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结合材料和所学,判断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都产生于欧洲工业革命之后,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B.二者都继承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前者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后者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D.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后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纲领
16.【加试题】读马克思,感受其伟大思想与人格魅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上中学时,启蒙运动的精神已在学校传播。校长是他的历史老师,也是他家庭的朋友,被称为“康德哲学专家”。毕业时,马克思在一篇作文中写道:要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马克思认为,康德哲学乃是与法国革命相呼应的思想革命。在康德的哲学世界中,一个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使其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则。面对时代的转形移步与思想的起承转合,马克思借助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试图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错误起点拯救出来。
——摘编自〔英〕戴维 麦克莱伦《卡尔 马克思传》等
材料二 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得到。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现在和将来都是有价值的,可是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攀登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
——引自恩格斯《卡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为〈民主周报〉作》
(1)结合所学,概述材料一中康德的思想观点,归纳马克思与启蒙思想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资本论》的理论贡献。综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矢志不渝的思想准则。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忍饥挨饿的英国失业工人被逼得走投无路,以致爆发了公开的暴动。数千人聚在一起,前往西克斯公司的一家工厂,冲入厂房,彻底破坏了全部自动织机。人群接着向布拉克本前进,来到市内一家有自动织机的埃克尔斯公司的一家工厂,毁坏了全部织机。
——摘编自<苏>门德尔逊《经济危机和周期的理论与历史》第一卷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会运动发展很快,许多部门都成立了工会。工会领导人逐步走上了工联主义道路。工联主义者企图依靠资产阶级的让步来改善工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鼓吹劳资合作,把改善目前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视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唯一要求。
材料三 巴黎公社是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巴黎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它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展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民主国家的雏形。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从客观因素来看,当时的法国,资本主义还有较强的生命力,以社会主义制度来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条件尚未成熟,国际和国内资产阶级的力量比无产阶级的力量强大得多。
——材料二三均摘自史仲文、胡晓琳主编《世界全史(百卷本)》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50年代工人斗争方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世纪工人运动失败原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2.A3.C4.B5.C6.B7.A8.A9.A10.B11.B12.D13.A14.A15.D
16.(1)康德的思想观点: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关系:受启蒙思想影响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以及对启蒙思想予以批判继承。
(2)理论贡献:提出剩余价值学说,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思想准则:为人类工作的思想准则。
17.(1)变化:由捣毁机器等暴力方式,变为成立工会组织进行谈判的和平方式;由自发斗争,变为主动争取经济、政治杈利的斗争。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劳资关系缓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
(2)认识:此时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的力量也比较弱小,还没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