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基础训练 (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基础训练 (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0 18: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基础训练
1.下列科学家与其科研成果搭配正确的是( )
A.法拉第——日心说 B.达尔文——相对论
C.牛顿——经典力学 D.伽利略——量子假说
2.1784年,法国著名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在巴黎首演,剧中伯爵的仆人费加罗和伯爵夫人的使女苏珊娜相爱,他们冲破野蛮权力、习俗、法律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塑造了下层人民的机智典型。该作品
A.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风格 B.具有反封建的思想主张
C.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D.对理性王国进行了反思
3.《蒙娜丽莎》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神秘微笑”。她嘴角上一丝淡淡的微笑,悄悄地在脸上掠过,像一缕清风漾起涟漪,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喜悦。该作品蕴含了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4.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认识自然的脚步。下列科学理论中可正确解释钱塘江大潮成因的是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C.牛顿的力学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卢梭认为国家是人民通过社会契约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最终属于人民,所以国家的行为必须符合人民的意志。这体现卢梭主张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自由平等 D.人民主权说
6.孟德斯鸠认为,“平民政治的国家里执行法律的人本身也要服从法律,并负担责任”、“判例(即法院可以援引作为审理同类案件依据的判决)则应该固定,以便做到裁判只能是法律条文的准确解释”。这表明孟德斯鸠( )
A.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B.认为国家应努力完善判例
C.强调维护法律的权威 D.呼吁法律的修改应该慎重
7.1529年,英王亨利亲自主持召开国会,免去罗马教廷在英国的代表约克大主教兼国王枢机大臣乌尔西的职务。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这表明英国
A.议会改革完善民主 B.世俗主权逐渐回归
C.宗教改革更加彻底 D.立宪政体开始确立
8.如图为拉斐尔的绘画作品。此画描绘了慈祥和蔼的圣母、活泼可爱的圣子,充满着人间的生活气息,与中世纪僵化刻板的宗教画迥然不同。这一绘画
①收藏于帕拉蒂纳美术馆
②借助宗教的题材表现人性光辉
③说明现实主义绘画已经相当成熟
④表达了画家对古典审美情趣的认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哥白尼写道:“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材料表明两位天文学者观点的共同作用是
A.宇宙只能用跟数学语言进行判断 B.圣经成为教会攻击科学的武器
C.科学与神学思想二者势如水火 D.对宇宙的研究不能由教会独断
10.恩格斯曾指出:“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因此,“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为了“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17、18世纪欧洲的思想家们
A.主张强化王权,进一步消弱教权
B.强调用理性去判断人世间的是非
C.强调人的灵魂获救要靠自己的信仰
D.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11.西方某一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保护和供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这说明
A.文艺复兴存在局限
B.人神合一相互依存
C.教会加强精神独裁
D.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12.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指出:“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以下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过分否定权威产生社会性危机 B.教会不满被抨击进行疯狂报复
C.理性要成为判断是非唯一标准 D.启蒙思想是社会秩序混乱的根源
13.文艺复兴运动中,文学、语言和修辞学被置于至高地位,“对一些人来说,追随西塞罗不再意味着用西塞罗的语言,而是像西塞罗那样以俗语写作。”他们渴望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写作,启迪同胞、创作经典。由此可知,文艺复兴运动
A.将古典文化的再生视为风尚 B.人文主义思潮得到充分发展
C.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兴起 D.冲击了天主教对教育的垄断
14.下图均为宗教改革时期关于马丁·路德形象的描绘。这两幅画作表明宗教改革( )
A.引发较大社会反响 B.推动艺术形式创新
C.阵营内部逐渐分化 D.思想主张日趋多元
15.1347年黑死病在欧洲爆发,意大利港口开始拒绝船只入港,威尼斯成为当时首个关闭港口的城市。与此同时,意大利将黑死病人隔离40天,并在威尼斯泻湖上建立了一个隔离岛,专门用来隔离病人。这一做法
A.促进了人文理性精神的发展 B.抑制了黑死病在欧洲的传播
C.巩固了天主教对欧洲的统治 D.推动了新的商业航路的开辟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中国与18世纪的法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封建专制都盛极而衰,专制政治的弊害暴露无遗;思想界都非常活跃,大批的思想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有最激进的思想家黄宗羲,在法国则有卢梭。黄宗羲写过一本名著《明夷待访录》,此书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反专制的代表作;卢梭的《民约论》则成为西方前所未有的“人民主权”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立平《夕阳与曙光一<明夷待访录>与(民约论>之比较》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温州人宋恕首先发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启蒙价值,积极向友人推荐。1903年,梁启超明确指出黄宗羲为中国之卢梭。同年,时为革命派的刘师培,也著文论述了《明夷待访录》具有中国《民约》的精义。严复虽反对黄宗羲,但他在翻译中仍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先辈们探索民主中国化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为后人借鉴。
——摘编自方祖猷《再论黄宗羲学说在中国近代的启蒙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黄宗羲、卢梭政治.上的核心主张。指出“17世纪的中国与18世纪的法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夷待访录》的“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指出黄宗羲为中国之卢梭”的社会背景。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历史视野。
时间 地区 作者 书籍 记载的内容、地理范围
公元前5世纪 古希腊 希罗多德 《历史》 记载古希腊的历史。地理上除希腊之外还记载了地中海周边欧、亚、非世界。
公元前2—1世纪 汉朝 司马迁 《史记》 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年间三十多年的历史。地理上东起朝鲜,西至巴克特里亚,是欧亚大陆的一半。
16世纪初 威尼斯 萨贝利科 《九章集》 反对神本思想,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
18世纪 法国 伏尔泰 《风教通义》 撰述了欧亚非美国族国家的历史
——摘编于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综合分析上表内容,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请说出其中的两条并予以解析。
参考答案:
1.C2.B3.C4.C5.D6.C7.B8.B9.D10.B11.A12.A13.C14.A15.A
16.(1)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反对君主专制亦可)卢梭:“人民主权说”或“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或“自然权力”亦可)
相似之处:封建专制衰落,专制弊端暴露;都反对君主专制;思想界活跃,涌现出大量的思想家;大量的反专制著作出现。
(2)价值:思想启蒙;传承传统文化;探索结合中国实际的民主观念,为后人借鉴。
社会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民族危机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维新变法的发展。
17.结论一:历史学家的视野不断扩大,从本地区扩大到已知区域,乃至几乎到全球。
解析:古代经济、交通落后,地理知识的匮乏、人类的交往范围十分有限。新航路开辟,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到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世界了解加深。
结论二:体现反对宗教,强调世俗、人性的趋势。
解析: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发展,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冲破中世纪以来教会的权威,使人性复苏。体现资本主义发展方向。
结论三:历史学家的认知与当时时代的条件密切相关。
解析:古代社会、农耕经济的局限,使古代文明的交流有限,故希腊及中国史学家的视野也仅在本国及有限交往的区域。迈入近代,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知识、科技的进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历史学家的认知加深拓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