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基础训练
1.“抽签选举制使富人失去了运用其财富和地位等方面影响选举的可能,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在古代条件下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引文所描述的当指
A.中国先秦时期的军功爵制度
B.中国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古代雅典民主机关的选举方式
D.美国总统选举时的选举人团制度
2.有文章指出,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在当时完全不具普世价值,无法推广到幅员辽阔的国家。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完全不具普世价值”的原因是
A.直接民主形式 B.财产等级制
C.轮番而治的管理方法 D.人民主权原则
3.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在于( )
①雅典人民的民主 ②有利于实现民主 ③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实现科学决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将希腊城邦政体划分为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等类型的标准是
A.参政公民人数的多少 B.是否存在公民大会
C.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D.国民是否有公民权
5.大约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他们逐步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逐渐分化,各种社会地位被世世代代地固定下来,种姓制度超出了种族压迫的范畴,演变为一种社会分层制度。由此可见,种姓制度( )
A.形成于雅利安人占领征服前 B.是对征服居民进行统治的制度
C.体现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D.因雅利安人的职业划分而形成
6.下图是绘制于5000~6000年前的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由此可知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是
A.农耕畜牧业的产生 B.城市的发展
C.国家政权正式形成 D.文字的产生
7.雅典官员在短短的一年任期内,要经过资格审查、信任投票、卸任检查和陶片流放四道关卡的严格监督,基本杜绝了官员享有特权,切实维护了多数公民的利益。这主要表明了
A.雅典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B.雅典人民主权的特点
C.雅典杜绝了官员腐败 D.雅典民主注重程序
8.苏格拉底曾说,雅典公民本身的知识素养无法保证民主投票的质量,乱哄哄的投票场面难以产生真正正确的决策。这反映出雅典
A.公民素养决定了城邦的兴衰 B.直接民主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C.直接民主不能做出正确决策 D.民主形式影响决策的科学性
9.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述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时说:“男人就是城邦”。对这句话最确切的解释是:
A.成年男性公民是城邦发展的决定力量 B.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子决定城邦发展
C.全体男性参与各类事物确保城邦安全 D.全体男性享有民主权利承担社会义务
10.“梭伦的金权政治对于当时的雅典不失为一次革命。我们不能忘掉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阶级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这一评论基于梭伦改革
A.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C.确立了财产等级的参政制度 D.颁布了免除一切债务的“解负令”
11.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黑格尔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A.欧洲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B.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议制之母
C.欧洲文化是古希腊文化持续发展的产物
D.古希腊文明在某种程度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12.英国学者帕克指出:“公民阶层始终限于成年男性,他们必须是出生于雅典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其他的一切权利由此产生。”在他看来,雅典民主政治
A.采用轮流坐庄的形式 B.易被政治野心家利用
C.对世界政治影响深远 D.主体范围具有狭隘性
13.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分别产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他们都与农业最初的发生地几乎完全一致。这反映了( )
A.早期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 B.农业决定了文明的高度
C.早期文明与农业息息相关 D.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密切
14.武力扩张和商业活动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如图直接反映了( )
A.波斯帝国的西侵进程 B.希腊城邦的海外扩张
C.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 D.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
15.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 )
A.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 B.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
C.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 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
16.雅典的“宪法”规定将军、执政官、议员、陪审员等公职人员均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选举法规定,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反映出,雅典崇尚( )
A.主权在民,轮番而治 B.直接民主,分权制衡
C.依法治国,绝禁人治 D.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其中,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多山多岛,不可能像东方大河流域平原那样可以提供大片肥沃的宜农耕地,但起伏的山坡地却适宜栽植葡萄、橄榄……。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元前443—公元前429),所有公民都有权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事。公民大会已演变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凡20岁以上男性公民皆可与会。五百人会议作为处理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机关,它由10个地区部落按抽签法各选50人组成,50人为一组,轮换执政。以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负责审理国事罪、渎职罪等要案,并审理公民追究五百人会议和公民大会违宪行为的“不法申诉”,还负责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陪审法庭也参与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后批准权。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伯里克利时期雅典与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地理和经济的角度简析伯里克利时期雅典与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差异的成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没有哪个民族比雅典更重视自由演说,希腊文明与演说自由密切相关。在雅典,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等演说家通过自己的雄辩才能,宣扬民主、自由,赢得多数人民的支持,完成自己民主改革的使命。由于雅典公民大会议事时留给演说家的时间并不多,因此,能够在公民大会上演说的演说家也只能是少数被人们信任的人。这些人往往成为城邦事务的实际领导者,利用人民的信任推行公民大会的决议。虽然演说家的出现往往招致反对派的不满,但他们作为城邦政治的李生物,却能够积极维护公民的权利,捍卫城邦的政治地位,并使雅典公民大会一直对寡头政治取向心存警惕。
——摘编自杨巨平王志超《试论演说家与雅典民主政治的互动》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治领袖往往也是军事将领,雅典将军普遍参与政治活动。公元前4世纪时期,将军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趋减弱,公民大会受到演说家的控制,演说家成为政治上的活跃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伯里克利是雅典将军参政向演说家参政的转折点,在伯里克利之后,雅典将军与演说家在政治上逐渐分离,演说家与将军区分十分明显。演说家的出现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演说家是雅典民主政治始终都存在的传统。公元前5世纪后期以及公元前4世纪的战争,虽然给雅典将军提供了展示军事实力的舞台,但长期的海外作战,也割断了将军与政治的关系,雅典政治领袖逐渐由将军向演说家转变。
——摘编自晏绍祥、张岩《“沉默的”将军:古典时期雅典将军参政情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演说家对城邦政治发展的贡献,并指出其体现的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政治领袖身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C2.A3.D4.C5.C6.A7.B8.D9.A10.C11.D12.D13.C14.B15.D16.A
17.(1)形势: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变法运动成为潮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先后建立;秦国崛起;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2)不同特点:
国家 主权的归属 权力的运作 官员的来源 决策方式 制度的实质
雅典 主权在民(或法律至上) 分权制衡 抽签选出、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 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
中国 君权至上 权力高度集中 君主任免(或官僚政治) 君主专制 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
(3)中国:位于大河流域,平原多;适宜农耕,小农经济发达,商业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来维系国家的统一、安定;希腊:四面环海,多山;以经济作物为主,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
18.(1)贡献:宣扬民主、自由政治理念;推行并实施公民大会决议:维护公民权利,捍卫城邦政治;抑制雅典寡头政治倾向的出现。
特点:以公民为主体;直接民主。
(2)变化:由将军逐渐演变为演说家。
原因:雅典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演说家得到人们的信任;演说家符合民主政治的传统要求;长期海外作战割断了将军与政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