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1 11:0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秋词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 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4. 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悠悠中华,精深博大,万古华夏,和美无暇。诗经楚辞,千年风雅,唐诗宋词,绝妙天下。同学们看这几幅水墨山水图,你想到了哪个季节呢?有哪位同学知道有关秋天的诗词呢?
生:《天净沙秋思》《枫桥夜泊》《题苏公林亭》
师:有这么多描写秋天的诗词,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怎样的呢?
PPT出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生:悲伤,凄凉
师:对,就像平时秋天给我们的感觉一样,但是有一首诗歌,却有着不一样的风味,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刘禹锡的《秋词》,首先,让我们齐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PPT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展开联想和想象,赏读诗歌的写作手法,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领悟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郎州时写的,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
自主探究:
一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要求学生标出疑难字音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要求学生在诗歌中划出节奏
二读:结合注释,读明诗意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了解诗意遇有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交换看法
三读:品析意象,读出情感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所写之景物有哪些,思考这些景都带有什么色彩
展示评价一读:
在学生自读展示2-3遍后的基础上泛读明确听读要求指名学生或小组朗读二读:出示幻灯片检验学生掌握字词情况三读:出示“意象”释义幻灯片引导学生通过意象体悟作者情感适时出示本诗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要求学生带感情朗读播放视频录音两遍
思考问题
1.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人对秋的感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色胜春朝。”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
借景抒情的句子是哪一句?诗人在诗中借冲天而上的“鹤”,抒发了什么感情?
、熟读成诵,男女竞擂。
六、课外补充插图,加深理解。
师:我们读过诗,大都配有插图,但这首诗没有,课后有兴趣给《秋词》配上插图。
检测反馈:
一、时间分配(有老师卡表计算,实际诵读时间超出20分钟。)
学生读诗:12分钟多;教师讲述:3分钟多;师生互动:7分钟。
二、学生检测(总共42个学生,抽测其中一组共12人。)
1、背诵情况:流利6人;能背出5人;背一半1人。
2、理解情况:理解透彻1人;有些理解10人;不理解1人(抽测的题目有这些:a说说诗人喜欢秋天的原因;在一般人眼里,b秋天给人的感觉是怎么样的,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c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画面。其中理解透彻者能讲出诗人写这首诗目的及表达的情感,完全自己悟出,很不简单)
3、学生情感:喜欢古诗8人,一般4人,不喜欢0人。
根据以上检测,小结如下:
本次古诗诵读课基本完成预设要求,证明诵读课20分钟是科学的,粗讲熟读的诵读策略是适合的。但古诗文诵读中,怎样挖掘情感,让古诗在学生中产生共鸣还有待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