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中的“母亲”和身边的两位小孩分别代表什么?
(2)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孩”又代表什么?
回来吧!
就缺你一个!
“母亲”:中国;
两个小孩:香港和澳门
台湾
海
峡
两
岸
的
交
往
c
目录CONTENTS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三、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第一目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武力到和平统一——对台政策的演变
阅读课本70页,用时间轴的方式展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
宝岛台湾
武力到和平统一——对台政策的演变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台湾长期与祖国大陆分离。
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中国第一大岛,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台湾问题的实质: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的中国内政问题。(不容他国干涉)
香港、澳门问题:属于外国侵略,属国家主权问题。
武力到和平统一——对台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
成立后
明确提出要
解放台湾
20世纪
50年代中期
争取和平
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以后
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阅读材料,从中分析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演变。
材料一 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材料三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第二目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阅读课本71—73页,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海峡两岸关系由隔绝到缓和的大事件。
⑤达成
“九二共识”
1979年
1987年
2005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5年
①停止炮击金门和妈祖
②台湾当局调整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③台湾成立
海基会
④大陆成立
海协会
⑨胡连会
⑦江泽民提出
八项主张
2008年
⑥汪辜会谈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大事记
⑩实现“三通”
2015年
习马会
⑧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2022年
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①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金门和妈祖。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意义:①实现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②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中国政府
②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意义:打破了40年的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台湾当局
1988年,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调整“三不”政策
不接触
不谈判
不妥协
两岸亲人相见的情景
③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④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民间组织
两岸授权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民间组织
⑤1992年“九二共识”
1992 年 11 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认识见解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后来,海协会和海基会还进行了多次会晤。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史事
⑥1993年,“汪辜会谈”
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民间组织
意义: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
⑦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中国政府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
(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五)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七)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⑧2005年3月,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中国政府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促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⑨2005年,胡连会
2005 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见面,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⑩2008年11月,两岸实现“三通”
海峡两岸民间组织
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举行两岸空运、海运、通邮和安全协议签署仪式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想一想:海峡两岸实现“三通”有什么意义?
为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2015年,习马会
意义: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⑤达成
“九二共识”
1979年
1987年
2005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5年
①停止炮击金门和妈祖
②台湾当局调整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③台湾成立
海基会
④大陆成立
海协会
⑨胡连会
⑦江泽民提出
八项主张
2008年
⑥汪辜会谈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大事记
⑩实现“三通”
2015年
习马会
⑧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2022年
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不和谐之音——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
阅读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两岸关系的不利因素。
阅读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两岸关系的不利因素。
不和谐之音——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
材料一:1990年到1995年间,台湾从美国采购的军备就达83亿美元,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军火外售第二大客户。2008年到2015年间,台湾从美国采购的军备更上升至205.2亿美元。
—— 《环球时报》相关报道
李登辉,1988年至2000年期间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及中国国民党主席,任内鼓吹“台独”,提出“两国论”,导致两岸关系恶化
国际反华势力干涉,台独势力阻碍。
阅读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两岸关系的不利因素。
不和谐之音——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
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正式就任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成为中国台湾地区首位女性领导人,也是首位女性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在李登辉执政时期曾参与所谓“特殊两国论”的起草
陈水扁,2000年-2008年任台湾地区第十至十一届领导人,任内提出“一边一国”论,积极推动“台独”,导致两岸关系恶化。
展望未来——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
阅读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预测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和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
依据材料分析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
展望未来——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
三国-吴国
元朝
1662年
1684年
1885年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
澎湖巡检司
郑成功
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设台湾省
荷兰侵占台湾
明末
1895年
1945年
1949年
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巩固东南海防,维护国家统一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收复台湾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历史因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依据材料分析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
展望未来——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
1988年,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观察图片思考:从图片和他们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依据材料分析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
展望未来——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
台胞来大陆人次的变化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1987
2018 (年份)
(千人次)
47
6136
海峡两岸贸易总额的增长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1978
2018 (年份)
(亿美元)
0.5
2262.5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
展望未来——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
根本保证——
政策保障——
历史依据——
民心所向——
密切交往——
范例借鉴——
法律保障——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
从隔绝到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依据材料说说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应坚决反对。
——江泽民《八项主张》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反分裂国家法》
一个中国的原则
⑤达成
“九二共识”
1979年
1987年
2005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5年
①停止炮击金门和妈祖
②台湾当局调整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③台湾成立
海基会
④大陆成立
海协会
⑨胡连会
⑦江泽民提出
八项主张
2008年
⑥汪辜会谈
⑩实现“三通”
2015年
习马会
⑧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2022年
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展望未来——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
根据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示意图,预测海峡两岸的未来走向。
走向缓和
打破隔绝
迈出重要一步
迈出重要一步
两岸关系新发展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
展望未来——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展望未来——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
《望大陆》或《国殇》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
国有殇!不得大陆,不能回乡,大陆乎,何日光复
课堂小结
海峡两岸的交往
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发展。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日益密切的交往
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举行“汪辜会谈”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2.2015年,习近平和马英九的会面预示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
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考试题链接
【B】
【A】
3.(2021·广西百色·11)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C.反对台独,武力统一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中考试题链接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