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学习目的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本课字词。2、把握小说情节,分析别里科夫形象,体会文章主题。
3、品味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后期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人把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著有《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1880年契诃夫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学习,同年开始文学创作。
作者简介
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做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其作品有的以日常生活的笑话故事为题材,斥责沙皇专制统治;有的嘲讽官吏奴才心理,
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有的表现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憎恨,如《万卡》《风波》等;有的以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为题材,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文学教师》等。有人评价契诃夫“只用一个词就可创造一个形象”,这句话道出了他在语言文学上的高深造诣。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艺术描写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感。
相关链接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法国的莫泊桑
俄国的契诃夫
美国的欧·亨利
莫泊桑:《羊脂球》《漂亮朋友》
《我的叔叔于勒》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警察和赞词美诗》
19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当时担任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在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转引自《契诃夫传》)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
背景简介
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契诃夫在日记中写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丧事 ( sāng ) 讥诮( qiào )
怂恿 ( sǒng ) 尽(jǐn )管
暖和 ( huo ) 降( xiáng )服
讥诮 ( qiào ) 契诃( hē )夫
瘦削( xuē ) 削铅( xiāo )
削 ( xuē )足适履
又热又闷(mēn ) 生闷( mèn )气
战战兢兢( jīng )
字词预习
2、掌握词义
辖制:管束
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周济:给穷困的人以物质上的帮助
撮合:从中介绍促成(多指婚姻)
3、掌握字形
唉声叹气 青年人 筋(精)疲力尽 辩护 辩证 辨证
4、近义词辨析
(1)辖制 挟制
辖制:管束。
挟制:依仗势力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制使其服从。
例句:①最新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4%的巴勒斯坦人拒绝以方以任何形式控制圣殿山;82的巴勒斯坦人拒绝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由以方辖制。
②他被关闭在一个狭小的团体式社团内,默默无闻地受着他人的指挥和挟制。
(2) 不止 不只
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不但,不仅。
例句:①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
②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不只可供灌溉、防洪,而且可用来发电。
(3) 回报 汇报
回报:多指报答,酬报。
汇报:指综合材料向上级或群众报告。
例句:在他的汇报材料中,他反复提到要用自己 的知识回报社会和人民。
5、完成《新坐标同步辅导》基础梳理部分的作业。
思考:
(1)本文主要写了别里科夫哪些事?根据情节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2)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从中可见他怎样的性格?
整体把握
序幕:从( 第1自然段)到(第5自然 )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
性格。
主体:从(第6自然段)到(倒数第3自然段)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
尾声:从(倒数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1自然
段)
——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
科夫。
注:主体部分的情节分析见《新坐标同步辅导》。
整体把握·结构分析
别里科夫是一个学校的古代语言教师,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什么都要有一个“套子”。
默读课文,填写表格:
整体把握·人物分析
生活的套子
论调的套子
思想的套子
职业的套子
外表的套子
“套中人”性格特点
套子的内容
套子的类别
雨鞋、雨伞、棉衣、黑眼镜、羊毛衫等。
教古代语言,
歌颂过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
和报纸上的文章。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卧室象箱子,睡觉蒙脑袋,不跟人并排走路。
远离人世
躲避现实
因循守旧
胆小怕事
维护现行秩序
点击
1、别里科夫为什么把自己藏在“套子”里?
问题探究
明确:
小人物的严重自卑心理。过分小心,担心一切都会出岔子。这虽然是个个例,是小说的文艺加工,但也代表了小人物的悲哀,从另一角度也折射出社会不公的现象。
2、听说全城的人都怕他,有什么具体表现吗?
明确:
在教务会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过气。他说什么不管男子中学也好,女子中学也好,年轻人都不安分,教室里闹闹吵吵——唉,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
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减低彼得洛夫和叶果洛夫的品行分数,把他们禁闭起来,到后来把他俩开除了事。
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
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你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适的!”
“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思考:
别里科夫是个中学的希腊文教员,
为什么全城的人们都怕他?
明确:
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旧制度旧思想。扼杀新思想,乐于告密。他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他“辖制”全城,城里的人没勇气和他斗,实际上正说明沙皇思想统治的严密,全城都受着沙皇思想的“辖制”。
外表的套子
职业的套子
思想的套子
语言的套子
生活的套子
套 己
套 人
封闭怀旧
思想僵化
胆小多疑
维护现行秩序
套 中 人
套 己
保
守
套 人
开除学生
干涉别人
辖制整个中学
辖制全城
乐于告密
扼杀新思想
反
动
封闭怀旧
思想僵化
胆小多疑
维护现行秩序
外表的套子
职业的套子
思想的套子
语言的套子
生活的套子
套 中 人
3、你认为别里科夫的死是“自杀”还是“他杀”?为什么?
明确:
一方面,从他的日常穿着与习惯不难看出,他的思想极为保守,下是这种保守顽固的思想杀死了他。
另一方面,别里科夫的死也属于他杀,当时的俄国实行沙皇专制制度统治,而别里就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从根本上说沙皇专制制度是杀害别里科夫的罪魁祸首。
套 己
保 守
套 人
开除学生
干涉别人
辖制整个中学
辖制全城
扼杀新思想
摧残人的精神
反 动
思想僵化
害怕变革
外表的套子
职业的套子
思想的套子
语言的套子
生活的套子
套 中 人
沙皇政府的忠实奴仆
4、别里科夫死后,城里人有什么反应?
明确:
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人们从心里感到自由。可是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
5、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
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呢!
这句话的深意: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人物形象小结:
当然,别里科夫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恶人,他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更多的是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他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
生活套子把别里科夫套“蠢”
反动套子把别里科夫套“坏”
反动套子把别里科夫套“死”
整体把握·主题分析
明确:
(1)社会的角度:揭露了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对民众的专制。别里科夫能辖制小城的人们,其根源就在于有反动政府的统治作为他的后台;
(2)个人的角度:别里科夫作为一个小人物,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顽固,恐惧社会进步,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他在政治上成了反动政府的卫道士;他在现实生活中,也因为和众人格格不人而孤僻一生,最终孤独地死去。
别里科夫个人的一幕幕丑剧、喜剧、悲剧,都是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造成的,因此,别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艺术特色
这篇小说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表现在哪些地方?有何作用?
明确 :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
思考:
别里科夫害怕新事物,反对社会变革,把自已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
请你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 “套子”, 如果有, 我们该怎样对待?
延伸拓展
提示:
“套子”可理解为行为规则。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定反思,挣脱羁绊,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1
明确:
在现在21世纪这个发达时代下,仍旧存在着一些有形或无形的套子,它们大概分为两个方面,套子的好与坏。
法律,是我国社会主义下所遍布的“套子”。它约束着人类,但在套子的束缚下活得更好,经济得到发展。他从各个方面,从为人民谋福的角度去制定,让人们在“套子”下生活走向富裕。例如财政和税收,它是国家通过政治手段规定的
一项“套子”,但别小看它,因为人们和社会在它的作用下发挥着催生效应,把市场打造的“生机勃勃”,形成信息科技快速进步的春天。正因为有了财政,它可以调节配置资源;使科技、卫生、教育等方面得以发展;使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者说了,税收照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国家储备的资金多,那么可以在更大领域延伸我国,壮大经济实力,并在这种“套子”之下,可保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有渡过去的基本物质保障。难道这不是“套子”的作用吗?
然而当今,不是所有的“套子”都是有益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从平房搬入幢幢冲云霄的大楼。大楼被四面除玻璃就是墙的砖所封闭,形成所感的“套子”,真正把大家包裹在里面,严严实实的与世隔绝,成为陶渊明前辈笔下的“世外桃源”了。或许住楼房让人感觉有面子,因为买一幢楼房是需要本金的,而且认为楼房安全,不至于让坏人轻而易举的进来偷窃。可是,大家住了很长时间,却连正对门家邻居姓什么也不知道,因为一进门,就把各自大门一锁,可谓防盗防盗,真实意义上它已经等价
于了“套子”。我情愿像农村的生活一
样,拥有自己的小院,把它装饰成“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自在的田园
生活,摆脱“套子”。
尽管人们正一步步向全新的科技靠拢,
但不能避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套子”,
形形色色的“套子”,也许“套子”在大多
数占优势,但也不能排除“套子”的存
在,它或许被你遇见,至少,它存在,
并一步步蔓延开来,把它无形的手伸向
现实生活中。
1、给别里科夫写两条墓志铭。
2、以“套子之我见”为题目写一个作文或用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
课后作业
敬请指教
《致别里科夫》
沉重的希腊文压弯你的躯壳/愚蠢的沙俄大衣/裹住了一个没有血肉的灵权柄的黑。伞能遮住太阳的光辉么 /昂然的大盖帽/也难掩住伪君子的面影/塞耳的棉花却敌不过飞鸟的齐鸣/你有嘴,虽能念叨嗫嚅的文告/而你的双脚,永远永在泥辙印中躅躅独行/你活着——是一只大口袋/妄图将世界塞进你的/套子/你终于死去——遗憾那一掊黄土/没能埋葬你那游荡的/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