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阅读提升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回:回旋
B.万里悲秋常作客 常:经常
C.艰难苦恨繁霜鬓 繁:茂盛
D.潦倒新停浊酒杯 新:刚刚
2.课堂上朗读诗歌,按照语意关系,下面四种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艰难/苦/恨繁/霜/鬓 B.艰/难/苦/恨/繁/霜/鬓
C.艰/难苦/恨繁/霜鬓 D.艰难/苦恨/繁霜鬓
3.某位同学向游学来访的外国学生介绍“落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指飘落的树叶。木,树木,这里指树叶。
B.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用的典型意象之一。
C.借鉴了屈原《九歌》中“木叶”的表达。
D.形容四季的树叶,准确精妙而引人回味。
4.对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天景色的特点。
B.三、四句用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C.五、六句重在表现情感,从时间方面着笔,由眼前写到未来的凄凉晚景,充满伤感。
D.这首七律,八句四联,皆两两对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5.前人评此诗颈联有“片言明百意”之赞语,“百意”体现在哪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北极: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的吐蕃等。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还祠庙: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指此诗。《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遗。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
6.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同时收录两首诗的一项是( )
A.《古诗源》 B.《乐府诗集》 C.《唐代近体诗集》 D.《万首唐人绝句》
7.以下对两首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
A.沉郁顿挫 B.清雅委婉 C.瑰奇明丽 D.高古淡远
8.比较并分析杜甫这两首诗思想情感异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B.《登高》颈联诗人点明题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C.《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许多感慨。
D.《登岳阳楼》颈联叙述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广而狭。尾联笔力一转,以“戎马关山北”的博大胸襟,与颔联恢弘伟丽的自然气象相得益彰。
10.结合作者写作这两首诗时的境况,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至》首联写“春水”“群鸥”,渲染居处之景的秀丽幽静,“但见”透露出诗人些许寂寞之情。
B.《登高》颈联对仗工整,意蕴丰富;其中“万里”极写距故乡之远,“百年”夸张多病时间之长。
C.《客至》语言质朴自然,如话家常;诗人选取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
D.《登高》语言慷慨激越,意境沉郁悲凉;前四句重在写景,后四句重在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12.《客至》《登高》都写到了酒,各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②?
【注】①唐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火,友人张祜遭逢失意前未拜访,二人重阳登高,诗人有感而作。②牛山句: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泪”“牛山下涕”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开篇描写登高之所见,多感官、多角度地渲染出一种凄冷孤苦的意境氛围。
B.《九日齐山登高》标题点明了登高的时令是重阳节,诗中多处体现重阳佳节的习俗。
C.《登高》全诗意境深沉,忧国伤己,无一景不悲,无一语不悲,无限悲凉溢于言表。
D.《九日齐山登高》全诗意境清冷、低沉悲凄,颈联、尾联都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悲凄。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日齐山登高》首句“涵”字极为传神地写出了江水的清澈,“雁初飞”点明了时节,整个画面动静结合,生动形象。
B.《登高》颔联用“无边”对“不尽”,“萧萧”对“滚滚”,写出了肃杀寥廓的秋景,透露诗人面对广阔天地的豪情壮志。
C.《九日齐山登高》最后一句由眼前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登上牛山落泪的故事,告诫友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D.两首诗的作者在秋日登高,虽然描绘的秋日之景各有不同,抒写的登高心境也不尽相同,但两首诗都属于登临诗的杰作。
15.《九日齐山登高》的颈联“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丘而望远①
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②安可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李白南游吴越之时。那时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多穷兵黩武、荒淫误国之事。②古之黄帝与神通,且战且学仙,铸鼎于荆山,有龙下迎。
16.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临海,极目远眺时,李白心潮澎湃,但他并没有写沧海扬波、洪涛排空的景象,而去写与大海、高山相关联的神话传说。
B.李诗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是虚妄,以此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究一死。
C.杜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其中首联刻画眼前的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展现。
D.颔联写杜甫登高远望,仰望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的江水,在动静相生中构造出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水墨画。
17.两首诗都是登高抒怀诗,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在情感抒发上的不同点。
二、情景默写
18.《登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1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万里”:离故乡远;“悲秋”:伤心的季节 ;“常作客”: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 “百年”:年岁已老;“多病”:百病缠身 ;“独”:举目无亲的孤独;“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词语、内容的能力。
C.“繁:茂盛”错,在本句中的意思是“多,增多”,句意是: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节奏的能力。
题干要求“按照语意关系”,“艰难苦恨繁霜鬓”中,“艰难”的意思是“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的艰难”;“困苦”指的是“极恨,极其遗憾”;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故按照语意应该是2-2-3结构,即“艰难/苦恨/繁霜鬓”。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词语、内容的能力。
D.“形容四季的树叶”错,“落木”指的是秋天的落叶,符合《登高》一诗描写的“秋”景。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C.“由眼前写到未来的凄凉晚景”错,“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作者眼前的情形,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龄大了,又有疾病缠身,如今独自一人登上高台,有无限的悲凉,可见无“未来”。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颈联的意思,然后分析颈联传递出的“百意”。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意思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万里”言离家万里,可见离家之远;“悲秋”言季节以及心境,“秋”本就给人萧条之感,“悲秋”则更让人黯然神伤;“作客”是言境遇,身在他乡,漂泊异地;“常”修饰“作客”,可见是常年漂泊,居无定所;“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点明年龄;“多病”言身体状况,可见身体之衰弱;“独”言孤身一人,可见孤苦伶仃;“登台”点明人物行为,“台”是所登之处,可见高峻阔远之感。由此可见,颈联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展现了“百意”。
6.C 7.A 8.相同:①漂泊流离的苦楚。②对时局国事的担忧。③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境遇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深沉慨叹。不同:《登高》直抒老病孤愁的哀伤凄苦;《登楼》则表达了对朝廷永固的希冀与信念,对入侵者的警告和斥责,同时借诸葛亮《梁甫吟》的典故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无奈。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的分析能力。
这两首诗歌都是八句,二四六八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特点。而“近体诗”包含绝句和律诗。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风格的判断能力。
两首诗都是杜甫的作品。
从内容来看,《登高》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体现沉郁顿挫的诗风。
《登楼》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寄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先看相同之处:
两诗都表达了漂泊流离的苦楚。《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时在夔州。“万里悲秋常作客”,“常作客”,指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登楼》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花近高楼伤客心”,一个“客”字包含无限辛酸,即使春天繁华盛开,也无法排遣心中漂泊流离的苦楚。
两诗都抒发了对时局国事的担忧。《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中“艰难苦恨”不仅仅是个人的艰难,更有国事的艰难,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登楼》“万方多难此登临”,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攻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两诗都表达了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境遇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深沉慨叹。《登高》尾联写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登楼》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再看不同之处:
《登高》直抒老病孤愁的哀伤凄苦。颈联“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登楼》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表达了对朝廷永固的希冀与信念,对入侵者的警告和斥责。尾联写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借诸葛亮《梁甫吟》的典故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无奈。
9.B 10.(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意思是:遥望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一想到这,凭轩遥望的我不禁老泪纵横。(2)诗人此时年老多病,又遭逢乱世,亲友被分隔在别处,没有音信,让自己思念不已。自己晚境凄凉,连一个稳定的住所都没有,只能孤舟相伴。所以这一联中作者表达了对自己衰老多病、穷困潦倒以及举目无亲境况的感慨和哀叹。(3)作者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个人境遇哀伤之中,此时此刻他心中想的仍然是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止。“戎马关山北”表明了对国家遭受战乱的担忧,同时又隐蔽地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报国无门的悲苦。
要点:个人境况: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
感情:时值战争未平、国家多难,因而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怨天尤人”错。结合杜甫生平,以及由第二首诗《登岳阳楼》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一句可知,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第二首诗中,作者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而登上岳阳楼之后,看到浩渺的湖水,引发了作者复杂的思绪。联系《登高》一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几句的内容,以及《登岳阳楼》一诗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可知,作者这“涕泗流”,一是为自己而流:“艰难苦恨繁霜鬓”,诗人此时年老多病,又遭逢乱世;“潦倒新停浊酒杯”,自己晚境凄凉,连一个稳定的住所都没有,只能孤舟相伴;“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百年多病独登台”“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所以这一联中作者表达了对自己衰老多病、穷困潦倒以及举目无亲境况的感慨和哀叹。
此外,作者这“涕泗流”,还有一重原因,就是为国家而流,战争未平,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此句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由此可知,作者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个人境遇哀伤之中,此时此刻他心中想的仍然是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止。“戎马关山北”表明了对国家遭受战乱的担忧,同时又隐蔽地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报国无门的悲苦。所以,在这一句诗中,作者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11.B 12.《客至》:
①“樽酒”“旧醅”,表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情厚谊。诗人家境贫穷,没有好酒,但是竭诚待客,主客融洽相得。
②“余杯”,表现诗人、客人、邻翁性格的真率及会客场面的兴致盎然。诗人请邻翁共饮作陪,引未饮完的残酒,足见率真自然和平日关系的和谐。
《登高》:新停“浊酒”更深一层表现诗人的悲怆之情。诗人因身体多病而停杯断酒,潦倒之情就只能郁积心中,更加无法排遣。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B.“‘百年’夸张多病时间之长”错误,“百年”指晚年。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诗人因身体多病而停杯断酒,潦倒之情就只能郁积心中,更加无法排遣。新停“浊酒”更深一层表现诗人的悲怆之情。
13.D 14.B 15.表层含义:面对重阳佳节,痛饮为欢,没必要面对落日余晖而心生叹恨。
深层含义:面对落日余晖难免而生人生迟暮之感,借登高饮酒暂时摆脱生活的束缚与烦恼,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同时也表达了大醉忘忧、暂得行乐的思想。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D. “全诗意境清冷、低沉悲凄,颈联、尾联都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悲凄”错。首联描写了雁过秋江,与客提壶登山的美景,表现出诗人置酒会友,佳节登高的愉悦之情;颔联的“开口笑”及“菊花满头”,也能体现诗人及时行乐的思想。由此两联来看,意境并非清冷悲凄。再者最后两联,诗人只想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而感叹,更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也饱含诗人友人和自我的安慰。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透露诗人面对广阔天地的豪情壮志”错,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寓情于景,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并非抒发面对广阔天地的豪情壮志。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句含义的能力。
颈联的意思是说,只应纵情痛饮来酬答这重阳佳节, 不必为登高远眺落日余晖而心怀叹恨。表层含义:面对重阳佳节,携酒登高,置酒会友,就应该痛饮为欢,无须面对落日余晖而心怀叹恨。
深层含义:结合背景来看,杜牧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施展,同游的友人张祜又遭逢失意,难免面对落日余晖而生人生迟暮之感,“但将”“不用”等词语的运用,充分表达诗人借登高饮酒,暂时摆脱生活的束缚与烦恼,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同时也表达了大醉忘忧、暂得行乐的思想。
16.D 17.①李诗借古讽今,表面上讽刺了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求仙、穷兵黩武,实际上借以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荒淫误国。②杜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漂泊异乡、年华老去、体弱多病、壮志未酬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分析】1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在动静相生中构造出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水墨画”错误。颔联是动景,并没有用动静相生的手法。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李诗望中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这一段为全诗之主旨所在。秦始皇骊山构陵,汉武帝茂陵筑墓,均已倾废荒芜。到而今,当年的英豪雄强早已灰飞烟灭,风光不再,只有听凭牧羊子赶着羊群来登临践踏。他们的魂灵守不住他们的墓冢,他们的余威阻止不了盗墓者贪婪的掘夺。昔日穷兵黩武,威加四方,何等霸气。如今仍落得个如此下场,要想乘飞龙而成仙,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历史就是无情的,自然也是残酷的。那些想超越自然法则的“野心家”们,终究如凡夫俗子一样,化作灰,堕为尘,成为深埋土堆里的一把枯骨,与庶民百姓没有两样。而他们那些愚妄的做法,最终成为后人的笑柄。诗意还不仅限于此。怀古仅仅是引领诗兴,由之写来,直奔主题。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比起秦皇汉武来,犹过之而无不及;其穷兵黩武之举,荒淫误国之行,与之相比,并无二致。借古鉴今,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才是这首诗真正的主旨。表面上讽刺了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求仙、穷兵黩武,实际上借以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荒淫误国。
杜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18.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作客”“啸”“渚”“萧萧”“鬓”“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