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组的张阳,我的说课题目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将从七个方面来进行本次的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所选文章主要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和坚定信念。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而选择修习的课程。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满足了论证严密的学习要求,满足语言逻辑性考察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教材中立德树人和革命文化教育的根本理念。
二、说学情
学生现状: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整体对于文本内容的阅读问题不大
学生问题:对文本分析、文章体裁和历史具体事件的把握上有所欠缺,所以在本文的学习中,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文章体裁和历史背景的了解就尤为重要的环节。再来就是本文结合历史史实来推动爱国情怀的教育,升华学生对国家的热爱。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上述学情, 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学习开幕词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写法。
2.品读文本,理清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重点)
3.结合历史背景,体会“站起来”的内涵,思考它对当下的启示。(难点)
四、说教法
依据《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的理解、探究和应用能力的要求,在教与学中采取以下方式:
1、诵读与点拨法:学生分层次诵读,在诵读任务中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情感内涵,教师适时引导其排除障碍,解决疑难问题。
2、讨论与归纳法,学生讨论并归纳中国革命历程,锻炼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3、多媒体展示法,充分展示学生赏析语言的成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提高学习效率。
4、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候课(课前3分钟)
提前五分钟到达教室门口,组织学生准备好学案、课本、积累本、笔,阅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课时学案环节一知人论世部分。
2.导入——情景式导入+视频导入(2分钟)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部分采用情景式导入与视频导入相结合的方式。
讲课明确:将学生在历史中学习的时间轴运用到导入中,从1840到如今,中国所发生的大事件做一个汇总。目光回到1949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再加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的视频,让学生们了解历史,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不易,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开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会议,然后引入到今天所讲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开幕词。
3.学习目标(1分钟)
带领学生朗读教学习目标,并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上课过程中主要攻克。
4.自学指导(7分钟)
5分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2分钟,填写“初读感悟”部分,完成后同桌互换、评分!
5.授课(共23分钟)
第一部分:整体把握,理清结构(9分钟)
(1)简单回顾毛泽东的相关文学常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rèn)。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
(2)了解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1949年9月21日晚,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里举行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性盛会。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巨幅会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3)开幕词
①何为开幕词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②开幕词的组成部分
开幕词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A.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B.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 “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C.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a.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
b.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
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
c.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主体部分的思路是怎样的?
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
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最后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开幕词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回顾过去(3-5段):回顾斗争历程,说明此次会议召开的基础、性质和任务。
立足当下(6-8段):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阐述其伟大意义,但革命工作还要继续。
展望未来(9-12段):分别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三个方面提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任务,描绘出祖国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并坚信我们一定可以“稳步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部分:品读内涵,披文入情(14分钟)
此环节主要是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对重点语句的内涵以及其中寄寓的情感的理解,这一部分主要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给学生们规定6分钟时间,对一下三个题目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进行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并由老师加以引导和总结。
思考1: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题有什么深刻内涵
思考2:这篇开幕词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从文中内容来看,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思考1: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题有什么深刻内涵
历史层面:中国人民从此结束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新生活。
现实层面:揭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
情感层面:中国人民从屈辱的被压迫者成为有尊严的国家主人,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毅与自尊,胜利与自豪。
深刻内涵:“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震撼历史的宣言,既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也指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自由解放,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而用它做标题既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出了广大中国民众深藏已久的心声。
思考2:这篇开幕词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从文中内容来看,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观点一:是推翻了旧制度,即将建立新制度。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全国人民团结一起,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旧制度被推翻,人民即将当家作主,意味着伟大时代的开始。
观点二:是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在中国历史上将出现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
在第5段,介绍会议议程,宣布了这次会议要完成的任务。
①“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各党派实现政治协商,共同治理国家有了法律保障;
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意味着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将有自己全新的组织机构;
观点三:是我们即将在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济必须富强起来,文化必须繁荣起来,国防必须强大起来。因此,经济的富强、文化的繁荣、国防的强大,是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
6.课堂小结(1分钟)
以本篇文章的结构作为小结重点,梳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开幕词作为一篇划时代的文献而载入史册,它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宣告了一个新民族的崛起。通篇读来,气势磅礴而一泻千里,意境昂然而充满激情,言语简洁而脉络清晰,表述明快而蕴藏着一种波澜壮阔、此起彼伏的气概,那扣人心弦、层层推进的表述,充分体现了一位革命家、战略家在革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7.当堂训练(12分钟)
当堂训练以分析选择和简答为主,选择题主要是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简答题主要是让学生们增强语言组织能力,随讲随练。
8.日清任务(1分钟)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需要学生总结“站起来”内涵及时代意义,对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和知识点进行整理。
板书设计
详见板书设计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