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诗五首》复习复习目标1、熟练背诵各诗,准确说出作者、朝代等相关信息。
2、说出各诗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能够具体赏析诗歌中的名句。
3、能够从诗歌遣词炼字角度作出具体评价。知其人
陶渊明东晋元亮、五柳先生、靖节先生
第一位田园诗人
“采菊……
南山”李白唐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诗仙“长风……济沧海”杜甫唐子美、少陵野老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安得……俱欢颜!”岑参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忽如……梨花开”龚自珍
近代璱人、定庵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落红……更护花”诵其诗1、《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同时也体现出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 , 。
2、我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饮酒》中与这句话意思相似的句子是 , 。
3、《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与坚定自信的名句是 , 。表现诗人的政治出路遭堵塞的诗句是 , 。暗用典故的诗句是 , 。??? 诵其诗?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表现作者济世安民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 , 。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 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 , 。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有相似意境的句子是 , 。
6、《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 , 。你写对了吗?答案: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明其意 你能判断出五首诗的主题吗?
《饮酒》 悲喜交加的离情
为国尽忠的情怀
《行路难》 安贫乐道的志趣
悠然自得的心境
《茅屋……》 怀才不遇的忧愤
乐观豪迈的气概
《白雪歌……》 博大宽广的胸怀
兼济天下的理想
《己亥杂诗》 边塞雪地的奇丽
依依不舍的别意赏佳句哪些佳句是我们品析的对象?
绘图描景句
抒情点题句
暗含哲理句
巧用典故句
……
绘图描景句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温馨提醒:理解重点字词,找准语句中的意象,
善用形容词描写景物特点,恰当运用修辞,不改变原意温馨提醒:第一步:观察描景角度/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第二步:诗句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第三步: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体现出诗
歌什么样的主题。抒情点题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温馨提醒:
首先明确写作背景,了解诗人生平经历。然后体会诗句体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暗含哲理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温馨提示: 字面义
引申义
现代义巧用典故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温馨提示:用何典故,结合背景,
表达诗人什么感情或志趣品炼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能否换成“望”?为什么?
温馨提示:1、观点明确
2、两字分别表达效果。
3、原字对原诗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不能,
“望”是有意为之,“见”是漫不经心的瞥见。“见”字更符合作者悠然自得、心无挂碍的情趣。换一换品炼词《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什么样的情感?
温馨提示:1、按要求找出相应的词。
2、体现诗人什么心情。
明确:“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找一找请从炼字角度品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温馨提示:确定要赏析的字词,是否使用修辞或表现手法,对于表现诗歌意境或作者志趣有什么作用。
明确:“怒”“卷”把秋风拟人化,写出了秋风肆虐、声势浩大。为茅屋被破做铺垫。品炼词想一想(2011·河南)阅读《行路难》,完成21、22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直击中考答案解析答案: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
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
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1
分)充分表达了作者作者的乐观、
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1分)
(意思对即可)
第21——22小题,诗歌《行路难》赏析。总分4分,市平均1.41分,满分率4.22%,此题难度不大,但“破”“挂”要求写出效果,只有少数学生写出了“富有动感、气势”。 品味诗歌意蕴;
品悟诗歌佳句;
品赏诗歌炼字……
读诗,“品”字当头,方能欣赏诗歌无声的精彩,悟出诗人人生的况味。直击中招阅读《饮酒》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
生活,“真意”是指: 。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 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 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 “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家。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5、6小题。
5、诗的第1节用一系列动词描绘出 “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完全是写实手法,试找出这些动词,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3分)
6、诗人在风雨交加、茅屋残破的悲惨境地中,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民生疾苦,体察的是人间冷暖。找找诗中表达诗人这种博大胸怀的句子,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
温故知新今天你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