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历史上来个朝代,看见城市里有热闹的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瓦子里有专供演出的照子“勾栏”,供住宿的邸店很多。由此确定来到的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王安石变法既有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但也引起了司马光等官僚地主的强烈反对。下列最令官僚集团等守旧势力不满的措施是
A.改革科举制度 B.按土地多少征税C实行“将兵法” D.向农民提供贷款
3.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 B.尧 C.舜 D.禹
4.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行政机构与层级示意图,这一时期是
A.秦汉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5.“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 当涂之昆弟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的弊端。该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的局面是
A.大一统局面 B.团结局面 C.和平局面D.军阀割据混战
7下列不属于明朝加强皇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一省制 B.废丞相 C.设内阁D.建立东厂
8.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D.元朝
9.《南京条约》主要内容中,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必要之举是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C.接受协定关税 D.开放五口通商
10.标志者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1.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A.发展资本主义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C.平均分配土地 D.实行男女平等
12.孔子的思想赖以流传的最初载体很可能是
A,龟甲兽骨 B.青铜器具 C.竹简木椟 D.绢帛纸张
13.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防范边疆危机B.保护民族工业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天朝上国的观念
14.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
15.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其中抗日战争制造的最大的惨案 是
A.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6.《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1928年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
A.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B.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
C.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
17.下表为我国古代实施的某次制度改革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制度改革是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 按田亩缴纳地税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均田制 D.摊丁入亩
18.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其中管辖西藏是
A.行都指挥使司B.行中书省 C.驻藏大臣 D.宣政院
19.1915年,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反封建、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下列与该运动相关的是
A,《四洲志》 B,《华事夷言》 C.《革命军》 D.《新青年》
20.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李鸿章等人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属于
A.外商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洋务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
21.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其中,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相同点是
A.学习西方 B.反抗压迫 C.扶清灭洋 D.保家卫国
23.从制度角度上,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问题是
A.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 B.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C.隋唐时期推行三省六部制 D.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24.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之为社会大变革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
A.铁犁牛耕的使用B.百家争鸣的出现C.分封制的瓦解D.各国变法图强
25.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的朝代是
A.商朝 B.汉朝 C.元朝 D.清朝
26.据记载,西周在举行“射礼”时,不同身份等级的人所使用的乐曲不同,王用《野 虞》,诸侯用《狸首》,大夫用《采苹》,士则用《采繁》。材料所述制度维护了
A.王位世袭制 B.君主专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7.《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侵华的新阶段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的是
A.割台湾给日本 B.赔款二亿两白银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28.中华传统文化很重视编纂族谱、维系宗族关系。直至今日,中国人也十分重视家庭亲戚之间的血缘关系。这源于商周时期的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29.据统计,北魏最盛时期户口数量已经恢复并超过了东汉时的水平,《齐民要术》 中记载的黄河中下游农副业技术领先于长江流域。这表明南北朝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即将完成 B.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
C. 土地改革推动经济发展 D.北魏农业技术比东汉先进
30.商王与诸侯之间只是基于相互之承认与彼此的联盟关系;周王以授土授民的方式分封诸侯,诸侯成为周王的下一级政权单位。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
A.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消除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以血缘关系维系统治秩序 D.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为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 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 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 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的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 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核心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历史意义如何?(6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理学代表人物(至少两人),并分析理学对塑造 中华民族性格的深远影响。(6分)
32.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 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民,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 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不拘年齿。”乃班下郡国。
——摘编自[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
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到了建都天京,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从反满的民族革命大步跃进到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到太平军来了,“郡县所经,如行时雨。旌旗所指,了解倒悬”,给农民们解除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他们有衣有食,感受到革命所给予的幸福,效忠于太平天国。随着形势的发展,再进一步采取向农民颁发田凭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什么不平等条约?(按顺序答,顺序错误没有分)(3分)
(2)材料一、二、三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按顺序答,顺序错误没有分)(3 分)
(3)材料一、三所发生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按顺序答,顺序错误没有分) (4分)
(4)在材料二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哪一条款? (2分)
(5)材料四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对待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有何不同?(4 分)历史答案
C
A
B
C
D
B
B
D
B
D
C
C
B
A
C
C
B
D
D
C
A
B
D
A
B
C
D
C
B
D
大题
(1)核心思想:仁;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2)变化:取得独尊地位(或统治地位)。意义: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代表人:程颐、程颢、朱熹。影响:理学注重气节和品德;注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重要意义。
32. (1)内容:被举荐者限年龄在40岁以上;察举与考试相结合,有真才实学者方可任用;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原因:察举制存在明显弊端,如举荐方式容易造成任人唯亲;以道德品质为主要依据,缺乏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逐步放宽录取标准.
(3)主要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33. (1)材料一:《南京条约》;材料二:《马关条约》:材料三:《辛丑条约》
(2)材料一:鸦片战争;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材料一: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5)态度:太平天国主张向西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