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2022春·广东潮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合议辩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
A.绘画能力较强 B.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C.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积极巩固新生政权
2.(2022春·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底座上的十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D.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2022春·广东东莞·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表明《共同纲领》( )
A.消灭了封建主义残留 B.宣告中央人民政府诞生
C.体现了社会主义因素 D.发挥国家正式宪法作用
4.(2022春·广东阳江·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摘自著名文史学者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会议应该是( )
各单位代表发言完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有周恩来做主持,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被毛泽东称为“天书”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上面留下了644位代表的珍贵签名。这可以用来研究( )
A.筹建新中国 B.文化新篇章 C.巩固新政权 D.经济新发展
6.(2022春·广东·八年级期末)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是指
A.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暂时使用《中华民国宪法》 D.制定了1954年宪法
7.(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1949年,《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会后他撰文:“我庆幸个人此生不虚,更庆幸中国由此进入了一个人民民主的时代。”他的感慨来自于( )
A.解放战争获得巨大胜利 B.全国政协会议成功召开
C.开国大典宣告国家新生 D.祖国大陆实现完全统一
8.(2022春·广东河源·八年级统考期末)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该公告
A.强调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有利于国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标志中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表明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
9.(2022春·广东揭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毛泽东和朱德最先登上天安门城楼。在雄浑的礼炮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开国大典隆重举行
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庆祝北平和平解放
D.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0.(2022春·广东江门·八年级统考期末)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的心声,他们共同表达了( )
姓名 身份 心声
巴金 文学家 我们怀着快乐的、感激的心来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
季羡林 大学教授 我们都觉得从此河清有日,幸福来到了人间
张均范妻子 上海妇女 人民政府的婚姻法帮助我们妇女翻身,脱离苦海
A.人民对新国家的认同 B.完成国家统一后的喜悦
C.人民富起来后的自信 D.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激
11.(2022春·广东河源·八年级统考期末)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一五计划的完成
12.(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华南师大附中校考期末)“中国道路的成功有效冲击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打破了西方模式的垄断地位,推进了世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这里的“中国道路成功”的意义是指(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
C.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D.中国从此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3.(2022春·广东江门·八年级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创新初级中学校考期末)学习历史,要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以新中国成立为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49年10月1日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C.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D.开国大典上安庆礼炮鸣28响
14.(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执信中学校考期末)董必武在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们现在采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名称。共和国说明了国体,“人民”在今天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爱国的民主人士……,这已经把人民民主专政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把“民主”二字重复一遍。材料反映了( )
A.政协会议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协会议规定“人民”代表范围
C.共和思想与民主政权建设相结合 D.共和国思想与人民民主专政冲突
15.(2022春·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在工厂劳动;农民头包白毛巾,身穿圆领对襟或单衣,在农田、果园劳作;妇女一改此前的纤弱形象,呈现出劳动妇女的健康美。此举意在( )
A.倡导“五讲”“四美” B.塑造社会的新风尚
C.贯彻“双百”方针 D.追求工业的现代化
16.(2022春·广东东莞·八年级期末)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标志“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A.中共成立
B.抗战胜利
C.土地改革
D.新中国成立
17.(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朱敬德(开国大典亲历者)回忆说,在开国大典的群众游行活动中,天安门城楼路段出现了拥堵,扩音器不断播放“同志们,前进”的呼喊。他认为,这句话有双重含义,一是希望游行队伍尽快向前走,缓解拥堵;另一方面也是在鼓励人们努力奋斗,自强不息。这表明,新中国的成立( )
A.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B.给人民带来新希望
C.提高中国人民素质 D.推动解放战争进程
18.(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某记者在一篇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指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渡江战役胜利 C.港澳顺利回口 D.西藏和平解放
19.(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1951年5月,赴北京和平谈判的西藏地方政府首席全权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毛泽东称赞其“办了一件大好事”。这是因为该事件( )
A.标志着西藏农奴制被废除 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推动了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
20.(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经过长期的斗争和工作,终于挫败了美英等国家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地方政府代表团,于1951年4月下旬抵京谈判。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战争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运动 D.新中国的成立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通过国内外人士对于新中国成立的热切期望与拥护反映出了国内外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盼望之情,故选B.
A选项绘画能力较强并不是本题考查的主题,也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主题;
C选项《共同纲领》规定我国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但题目中主要通过人民对新中国国旗的重视程度体现对新中国成立的期待,C选项与题意无关;
D项,1949年9月中华大民共和国还未成立,巩固新生政权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B选项。
2.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召开,为了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憧憬和缅怀,决定在天安门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C
【详解】根据题干“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信息可得出,《共同纲领》体现了社会主义因素,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消灭了封建主义残留,排除A项;开国大典宣告中央人民政府诞生,排除B项;《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不是正式宪法,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政协组织法”“定都北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表涉及的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即“新政协”相关内容,B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由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上面留下了644位代表的珍贵签名”及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会议,主要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A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要讨论筹建新中国,文化新篇章、经济新发展只是其部分内容,排除B项、D项;巩固新政权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
6.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幕。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基础,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也即是题干中的变通办法,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工作,排除;C项是袁世凯时期颁布,排除;D项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排除。故选B。
7.C
【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参加的是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所以开国大典的举行宣告了国家的新生,C项正确;开国大典前,解放战争已经获得巨大胜利,排除A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所以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发生在开国大典之前,排除B项;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完全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可知,该公告表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即表面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D项正确;AC发生于1956年,排除;B有利于国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项。
9.A
【详解】依据材料内容“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可知,这段材料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人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欢庆新中国的诞生。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A
【详解】依据材料“感激的心来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幸福来到了人间”“脱离苦海”等词汇描写可知是人民对新国家的认同,A项正确;材料中是对新中国成立的认同,不是对国家统一的喜悦,排除B项;人民富裕起来是指改革开放之后,排除C项;农民翻身做主人是指土地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因此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新中国的成立,B项正确;中华民国的成立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A项;渡江战役的胜利,加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脚步,排除C项;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初步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道路的成功有效冲击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打破了西方模式的垄断地位,推进了世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中国道路成功”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C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使中国从此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历史观点就是对历史事件进行性质、评价等定位。“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是对新中国成立意义的定位,属于历史评价,C项正确;A、B和D均属于历史事实,排除。故选C项。
14.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共和国说明了国体,‘人民’在今天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爱国的民主人士……,这已经把人民民主专政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把‘民主’二字重复一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共和思想与民主政权建设相结合。C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规定“人民”代表范围,排除B项;共和国思想与人民民主专政冲突,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据材料“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工人……农民……妇女……”等信息可知:新中国初期提倡尊重和热爱劳动的理念,以此塑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尚,B正确;“五讲”指的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指的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与材料中“尊重和热爱劳动”主旨不符,故排除A;“双百”方针是新中国关于文艺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木材米料倡导工人、农民和妇女等阶层热爱劳动,“追求工业的现代化”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D。故答案为B。
16.D
【详解】依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不是被人侮辱的民族”所以可以看出是在摆脱了外来民族的压迫,这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正确的是D项,ABC没有体现出摆脱了外来民族的压迫,排除;故选D。
17.B
【详解】据“一是希望游行队伍尽快向前走,缓解拥堵;另一方面也是在鼓励人们努力奋斗,自强不息。”结合所学可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给人民带来新希望,B项正确;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A项;提高中国人民的素质题干中没有提及,排除C项;开国大典进行之时解放战争即将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
1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与材料中的“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一致,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排除A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B项;中国先后于1997年,1999年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香港,澳门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澳门不属于我国大陆的部分,排除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同年10月,人民解放军在西藏人民支持下,顺利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C项正确;1959年西藏农奴制废除,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1965年西藏民族自治区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20.B
【详解】1951 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B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是1950-1953年,排除A项;土地变革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排除D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