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广东省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广东省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0 22:3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7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2春·广东潮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490万美元,出口额则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额为60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D.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2022春·广东湛江·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5月23日,拜登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会谈,会后拜登对媒体公然表示,美国将采取军事手段“保卫台湾”,坚决反对大陆“单方面以武力改变现状”。美国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美达成的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基本精神
C.不结盟运动的纲领 D.《联合公报》规定
3.(2022春·广东湛江·八年级校考期末)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4.(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从敌对到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原因主要有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改善两国关系成为共同的要求
③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
④中日建交推动了中美关系改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1972年,中美发表的《联合公报》阐述了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并明确指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反映了
A.美国受益于中国的贸易投资 B.承认分歧是一种政治智慧
C.中美力量对比发生重要变化 D.尼克松访华获得民众支持
6.(2022春·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果以“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联合公报”等为关键词写一篇历史论文,这篇论文的题目应该拟定为( )
A.中国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7.(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但外交战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下列概括性词语符合这一时期外交成就和特点的是( )
A.“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政策成熟” B.“双拳出击”“举足轻重”“和而不同”
C.“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D.“合作伙伴”“和平发展”“反对强权”
8.(2022春·广东东莞·八年级统考期末)为发展中日关系,周恩来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主张与对新中国友好的日本人士合作,打开了中日民间接触的途径。后来,周恩来在回顾中日恢复邦交的历程时说:“两国人民把事情都做了,两国首相就剩下签字和喝香槟了。”材料旨在说明( )
A.新中国外交的灵活性 B.民间交流主导国家外交事业
C.中日建交的漫长历程 D.国际环境利于中日关系发展
9.(2022春·广东阳江·八年级统考期末)1979年7月1日,中美签订贸易关系协定。1990年底,美国在各国来华投资中居首位。199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到142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近五倍。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成为日本对外投资的重要市场。1988年,日本在中国投资兴办三资企业共654家,协议总额21.94亿美元。这表明
A.外交政策的调整利于经济建设 B.中国外交成就卓越
C.美国在中国投资推动中美建交 D.中国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
10.(2022春·广东江门·八年级统考期末)1985年,中国政府派出大型参观团参加日本世博会,希望增进与各国的科技交流和合作,以提高中国的科学技术能力。这说明( )
A.中国坚持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C.中日两国经贸联系加强 D.中国主动加强对外交流
11.(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历史潮流不可抗拒》。社论指出,这是联合国内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多年来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社论中的“结果”是指
A.中国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2022春·广东河源·八年级统考期末)“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中国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他们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材料中“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主要因素
A.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B.亚非国家的大力支持
C.美国国际地位下降 D.华约成员国的团结
13.(2022春·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在评价某一重要事件时,国际社会有如下说法:“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中国突然变成了一出戏的主要演员之一”;“在处理我们所面临的重大国际问题时能有更大的权威”。这些评价针对的是中国
A.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 B.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4.(2022春·广东湛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周恩来曾说:“对中国来说,台湾的地位比联合国的资格重要得多。中国不会按照‘双重代表权’的方案进入联合国。中国人有的是耐心,还可以继续等待。”这段话表明
A.非主权国家也可以加入联合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C.中国重返联合国得到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D.新中国不急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5.(2022春·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2020年二十国集团新导人特别峰会上,中国坚定提出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抗击疫情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材料所体现的外交理念是
A.“求同存异”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一带一路”倡议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6.(2022春·广东东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时,中国派出医疗团队赴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等国家协助开展疫情防控,举办100多场疫情防控经验交流会,向国际社会提供数以亿计的抗疫物资援助。材料主要阐明( )
A.疫情影响世界发展 B.国际社会摒弃偏见
C.中国展现大国担当 D.和平发展成为主流
二、综合题
17.(2022春·广东河源·八年级统考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千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是什么?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将推动建立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
18.(2022春·广东汕尾·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
——摘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他(毛泽东)在1973年2月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
——摘编自李潜虞《中美关系缓和的多角度分析》
材料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如今,我们的“朋友图”覆盖全球……迈向复兴的中国将与世界携手前行,为推进和平与发展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第六集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3)有人说,从新中国翻开外交事业的新篇章到今日覆盖全球的“朋友圈”,中国的外交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你赞成三个阶段的划分吗?请谈谈你的依据。
19.(2022春·广东湛江·八年级廉江市第一中学校考期末)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它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年表
大事 时间
1950年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5年 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材料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2002年至201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0年间,中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
——《中国共产党简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20.(2022春·广东湛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亚非国家间有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可能。因此,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友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而且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前提,打下了基础。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
材料三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代表团是如何化解“关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的?这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两项外交成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新世纪的外交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之相对应的史实。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国现代化外交中得到的认识。
21.(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1953 年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4 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1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1972 年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1972年9月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此时,美国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了。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作出了积极的反应。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两个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并概括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71年中美关系改善的历史背景。(答2点即可,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进入21世纪后,我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史实。(答2点即可)
22.(2022春·广东佛山·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1》
材料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自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布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展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和意志,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
——摘编自人民网《大国外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原则”是什么?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原则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突破。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的今天,形成怎样的外交布局?
(4)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如何更好发挥国际影响力的认识。
23.(2022春·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总理先生,我要感谢您作的如此盛情和意味深长的讲话。此时此刻,通过电讯的奇迹,在观看在聆听我们的讲话的人数是空前的。也许,我们在这里的演讲不会长留于人们心中,但我们在这里做的是能改变世界……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如果我们两国相互敌视,那么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世界的前途就会暗淡无光。但是,如果我们能找到相互合作的共同立场,那么实现和平的机会就将无法估量的大大增加。——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欢迎晚宴上的演讲词
材料三
2001年 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4年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成功举行。 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在杭州成功举行。 2017年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 巴西联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非共和国领导人以视频的方式举行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 2020年 中国与欧盟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外交环境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是两种不同的史料,请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参考答案:
1.C
【详解】据材料“1971年、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出口额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这是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周总理在于缅甸、印度代表谈话时提出,与美国无关,排除A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广大亚非国家的支持,而美国投的是反对票,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1979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美国承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因此美国将采取军事手段“保卫台湾”反对大陆“单方面以武力改变现状”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美达成的《联合公报》规定,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A项;万隆会议是广大亚非国家参与的一次国际会议,万隆基本精神是求同存异,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行动纲领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保护蒋介石集团,“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表明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4.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从敌对到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9月中日建交,故中日建交推动了中美关系改善表述错误,含有④的BCD不合题意;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中,尼克松任总统后,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在对外战略上实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改善两国关系成为共同的要求;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仔细审查A. 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5.B
【详解】根据材料“1972年,中美发表的《联合公报》阐述了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并明确指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缓慢,美国侵略越南受到严重挫折,苏联经济、军事力量增强,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等因素,美国的对华政策从敌对状态转变为实现关系正常化。题目体现了承认分歧是一种政治智慧。B项正确;当时中美并没有通商,排除A项;中美力量对比变化不大,美国一直是经济第一大国,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尼克松访华获得民众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近20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中的“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没有关系,排除ABD项。故选C项。
7.C
【详解】依据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分别对应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关系改善。C项正确;“另起炉灶”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特点,排除A项;“双拳出击”是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特点,“合作伙伴”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特点,排除AB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为发展中日关系……主张与对新中国友好的日本人士合作,打开了中日民间接触的途径,后来,周恩来在回顾中日恢复邦交的历程时说,‘两国人民把事情都做了,两国首相就剩下签字和喝香槟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旨在说明新中国外交的灵活性,排除A项;民间交流主导国家外交事业,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日建交的漫长历程、国际环境利于中日关系发展,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9.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 年中日建交,1979 年中美建交,与美日外交关系的改善,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吸引了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说明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经济建设。选项A符合题意;B项说法与题干内容不符,可排除;中美建交推动美国在中国投资,C排除;“中国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说法错误,D排除。故选A。
10.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国政府主动派遣参观团参加日本世博会,意在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这说明当时中国主动加强了对外交流,D项正确;求同存异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排除B项;题干并未涉及到经贸,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由题干中的“1971年10月28日……这是联合国内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多年来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所以B项符合题意;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2.B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他们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反映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独立并加入联合国,改变了联合国力量对比,有他们的坚定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ACD的内容,排除。故选B。
13.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社会评论说,“中国突然变成了一出戏的主要演员之一”,“在处理我们所面临的重大国际问题时能有更大的权威”,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国际政治,不是军事、核武器、经济组织,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来说,台湾的地位比联合国的资格重要得多。中国不会按照‘双重代表权’的方案进入联合国。中国人有的是耐心,还可以继续等待”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因此中国政府要以合法身份进入联合国,故选B;非主权国家不可以加入联合国,A错误;C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5.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坚定提出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抗击疫情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可见,中国倡议世界各国共同面对,显示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各国之间的相同追求和不同的国家性质等,故A不符合题意;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一带一路”倡议,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C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派出医疗团队赴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等国家协助开展疫情防控,举办100多场疫情防控经验交流会,向国际社会提供数以亿计的抗疫物资援助”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阐明中国展现大国担当,C项正确;疫情影响世界发展、国际社会摒弃偏见、和平发展成为主流等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1)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若答具体内容亦可)
(2)方针:“求同存异”。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事例: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2年,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关系;答案能围绕“合作共赢(互利共赢)”等有关内容作答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可知,1953年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根据材料“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是“求同存异”,这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根据材料三可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的史实有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
(4)据材料四“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结合所学可知,新时期我国致力于推动和平友好、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
18.(1)成为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影响深远,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答出两点即可)
(2)中苏关系恶化,应对苏联的威胁;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外交发展需求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3)表达态度。(赞成或不赞成,或其他合理表述也可。)阐述依据。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自治,表述合理,符合题目要求,酌情给分。
示例:赞成。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部分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孤立,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好的外部环境;第二阶段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交事业开创新局面,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美国日本等国建交;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以后,全方位外交,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不赞成。我认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二阶段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交事业开创新局面,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日建交,出现建交热湖;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以后,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第四阶段为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推行“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详解】(1)根据材料一“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影响深远,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他(毛泽东)在1973年2月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有:中苏关系恶化,应对苏联的威胁;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外交发展需求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3)本题考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考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也可分为四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如:赞成。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部分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孤立,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好的外部环境;第二阶段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交事业开创新局面,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美国日本等国建交;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以后,全方位外交,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不赞成。我认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二阶段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交事业开创新局面,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日建交,出现建交热湖;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以后,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第四阶段为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推行“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19.(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背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打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外交孤立政策;与美国、日本等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标志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有利于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背景: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可知背景为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影响为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根据材料“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成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打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外交孤立政策;与美国、日本等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是标志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有利于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20.(1)做法: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意义:“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也使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原因: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时调整外交政策。成果: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等
(3)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史实: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活动;参与金砖国家活动;倡导建立亚投行;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或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信峰会等国际会议
(4)认识:一切外交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综合国力是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据材料一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亚非国家间有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可能……”和所学知识,在1955年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上,针对与会国家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以及帝国主义阻挠破坏会议的阴谋,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也使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依据材料二“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概括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是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果: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等等。
(3)根据材料三“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概括我国新世纪的外交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之相对应的史实: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活动;参与金砖国家活动;倡导建立亚投行;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或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信峰会等国际会议。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捍卫国家利益,由此得出一切外交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与近代中国相比,近代中国国力衰弱,屡遭外国侵略,弱国无外交,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我国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坚强后盾,有力地捍卫了国家利益,由此得出综合国力是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21.(1)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地位。
(3)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解析】(1)
依据材料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战争开始,1949年开国大典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与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抗美援朝巩固了 新生的人民政权。
(2)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美国总统尼克松王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面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此时,美国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了。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作出了积极的反应。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用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美关系改善的历史背景是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地位。
(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1世纪后,我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史实有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2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中日建交。
(3)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4)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树立和平大国形象
【解析】(1)
根据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是,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的基本原则。内容:根据“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可归纳出和平共处;根据“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可归纳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根据“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可归纳出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包括1971年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
依据材料三“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可知,当今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的今天,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树立和平大国形象。
23.(1)外交环境: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历史信息:1972年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答对两点)
(3)特点: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中国注重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中国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中国积极参展区域性合作活动等等。(答对其中两点)
【解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可知,这体现的外交环境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体现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也许,我们在这里的演讲不会长留于人们心中,但我们在这里做的是能改变世界……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如果我们两国相互敌视,那么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世界的前途就会暗淡无光。但是,如果我们能找到相互合作的共同立场,那么实现和平的机会就将无法估量的大大增加”可知,互相印证的历史信息有,1972年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表格可知,这体现的特点是,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中国注重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中国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中国积极参展区域性合作活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