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 教案
一、设计思想
本单元属古诗文单元,选有四篇文言文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首诗词曲。题材多样,有信札,有传记,有杂说,有赠言,有绝句、律诗、词、曲;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这些作品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无不表达着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文言文复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本单元的复习中我进行了大胆探索,让学生自主探讨尝试,总结复习方法、答题技巧,课后自主梳理知识要点,老师适当点拨。在“古诗苑漫步”这个活动环节中,更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二、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本单元的九篇古代诗文都是我国古代诗文作品中的优秀篇章,非常适合中学生阅渎。这些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浓厚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八年级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并达到学以致用。基于此种情况,本课让学生自主探讨尝试,总结复习方法、答题技巧,课后自主梳理知识要点,老师适当点拨,从而对文言文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吸收古代文学的精华,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常用实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基础知识。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1.文言知识的迁移,把握做题技巧。
2.能正确默写要求背诵的篇目,理解并学习赏析诗歌中的名句。
3.巧妙地运用古诗词写作。
(三)情感目标
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五、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做题技巧。
2.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巧妙地在写作中运用。
(二)难点
1.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做题技巧。
2.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巧妙地在写作中运用。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学采用互动学习模式,学生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互评互议,用小组竞赛和个人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并让学生懂得了“争一争就能行,拼一拼就能赢”、“酒香仍需吆喝”的道理。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课前收集本单元的重点字词、句子的解释,认真复习各篇课文的内容,初步梳理文言文的知识要点,熟练的背诵各篇古诗。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归纳本单元文言文学系的知识要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取典型的考试题型进行分析,精心写好教学设计和堂上练习、课后练习,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得到巩固。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将班级同学划分为八大学习小组,前置性预习和课后巩固由学习小组的成员相互探讨完成,课堂上注重方法的归纳。
八、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单元导航、内容回顾、温故知新、古诗苑漫步、课堂小结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分组探究合作、反馈测评等综合教学法。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古典文言文和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洋洋古文,包罗人间万象,赋手文心,写尽千年绝唱!我们所学过的每一篇作品几乎都能给大家带来享受和启迪,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第五单元,复习本单元的古诗词,领会其中的意蕴,掌握其中的解题方法。
一、单元导航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朝梁)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东晋)
《马说》 韩愈(唐)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明)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赤壁》 杜牧(唐)《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北宋)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
二、内容回顾
《与朱元思书》 给自己写的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五柳先生传》 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马说》 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送东阳马生序》 以良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体会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讽刺、愤恨的思想感情。
诗词曲五首,形式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状物,或咏史抒怀,或表现亲情,无不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
对于本单元的古诗词,你学完之后有没有一些什么疑惑呢?
三、温故知新
(一)理解实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一般实词——识记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大 )
(3)。 A.负势竞上 ( 凭借 )一词多义 ——积累
B.负箧曳屣 ( 背 )
(4)。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通假字
(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词类活用
(6)。录毕,走送之。(跑)古今异义
——辨析
方法指引
(1)。文言实词重在积累,要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解释。
(2)。重点文言词汇一般在课文的注释里,课后练习也有归纳,复习就要紧扣注释和课后的练习。
练习:
风烟俱净 都 一百许里 左右
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 青白色
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横柯上蔽 在上面
疏条交映 互相掩映
祗辱于奴隶之手 只是;辱没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两马并驾
才美不外见 才能 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的方法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晓 其真不知马也 识别,了解
余幼时即嗜学 喜欢,爱好 致书 取得、得到。
德隆望尊 道德高,声望重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提出;询问
腰白玉之环 腰佩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
(二) 翻译句子
例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1.人名、地名、年代、官名、物品名等可直接用,不用翻译。(留)
2.将单音节词扩展成双音节词。(增)
3.对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人称代词、通假字、语气词、应用现代汉语的词汇予以更换。(换)
4.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删)
5.文言文的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汉语语序进行调整。(调)
6.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补)
练习: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凶猛的浪花好像奔腾的骏马。
解析:文言文句中重点词语要翻译正确,省略词要翻译出来。如“甚箭”是“甚于箭”的意思。
(2)食之不能尽其材
翻译: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解析:掌握文言文句中的通假字,以便更好地理解句意,不能妄加推测词语含义。
如“食”通“饲”,解释为“喂养”。 材,通“才”。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解析:翻译文言文句子要正确理解重点词的含义,语句要通顺。
(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解析:运用了补、增、留、换的方法
翻译口诀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三) 内容理解
复习方法:
熟读课文,联系写作背景 ,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题型一:填空题
《与朱元思书》文中描写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是
解析:考查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理解
答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题型二:问答题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为什么开头却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解析:本题意在通过文章的描述,使我们理解人物的性格。
答案:以幽默的笔调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率性旷放的隐士性格。
题型三:理解题
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解析: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课文主旨的把握
答案:自然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表达出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四、古诗苑漫步
班级即将举行“诗词朗诵会”,你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你怎么设计开场白?
参考答案:
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诗歌是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四言诗经,五言古风,唐诗宋词,构成了诗歌国度中无比壮丽的景象。遨游诗海,美不胜收…近段时间,六年级进行了本学期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活动一:根据提示,补充诗句的上下句
(1) ,把酒问青天。(2)怀旧空吟闻笛赋, 。
(3) ,身世浮沉雨打萍。
活动二: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诗句
(1)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 ,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诗句
是: ,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抒发兴亡之叹,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 , ”抒写了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相同的美好愿望。
(5)《赤壁》一诗中作者独辟蹊径,抒发感慨的句子是 , 。
活动三:根据画面的提示,展开想象和联想,给画配诗
活动四:巧妙将古诗词运用到写作中
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如果把古诗词贯穿于文章中,就像华美的锦缎上镶嵌了一颗颗精美的宝石一样,文章会绚烂多姿。
例句:
还记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沧海”的诗仙李白吗?记得他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吗?记得他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的不屑吗?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像李白那样的自信去面对困难,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赢得成功。
方法一:直接引用,为文章增添几分亮色。
例句:
我爱生活,我爱四季。我爱春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桃红柳绿的江南,感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勃勃生机;我爱夏天,在碧波荡漾的荷塘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无限乐趣;我爱秋天,在高远澄明的天地,抒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豪迈之情;我爱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原野,领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苍茫壮阔。
方法二:串引写景,为景物涂抹几分靓彩
例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撒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
方法三:化用仿写,为内容营造几分谐趣
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五、课堂小结
1.小练笔:话题《我与文言文》300字
2.自由发言:请用一句话说说本节复习课的收获。
老师寄语:
同学们今天用自己的智慧栽种了一棵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之树,还要把这种方法带到今后的学习中去,让它们长成一片森林,我们的大脑将会更加充实、心灵将不再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