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习|《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宣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这里的“盟国”是指
A.中美英苏
B.中美英
C.全世界人民
D.26个同盟国家
2.“……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夺取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这段文献最有可能出自
A.《开罗宣言》 B.《德黑兰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3.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下图理解最不恰当的是
A.画中的屠龙者是丘吉尔
B.标志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破产
C.体现作者对战胜法西斯充满信心
D.表明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4.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完全胜利而宣告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B.英、美等国从根本上放弃反共政策而联合苏联
C.法西斯国家战争消耗太大,无力继续战争
D.美、苏、英等大国参战,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
5.下列摘要出自1943年《开罗宣言》的是
A.“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
B.“他们希望促成所有国家在经济领域内最充分的合作,以促进所有国家的劳动水平、经济进步和社会保障。”
C.“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D.“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6.1929—1933年,德国纳粹党党员的人数不断上升,由15万达到100万,其中2/3为职员、独立劳动者和农民,1/3为工人。这表明纳粹党
A.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C.得到下层群众支持
D.煽动民族复仇情绪
7.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 )
A.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
B.英法等大国的领导人决策不当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D.希特勒这一人类恶魔的出现
8.在一次国际会议中,美方提出:“日本由中国夺取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等,当然应归还中国。”中方提出,在“台湾”之后应该加上“与澎湖列岛”,以避免产生歧义。这次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雅尔塔会议
9.20世纪40年代,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A.罗斯福整顿金融行业的措施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0.下列方框中文字为1942年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的影响是
①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②刺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③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④确立了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11.1942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率领200多艘军舰、700多架飞机,发起了对美国在太平洋的一个海军基地的进攻。关于这场战役,下列说法最正确是
①使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于这次战役结束后次月
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④是反法西斯各主要战场中出现的最早转折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材料表明,二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稳定欧洲秩序 B.谋求建立全球霸权
C.维护两极格局 D.确保原有势力范围
13.下列两张历史照片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伸张正义 B.助纣为虐 C.强权政治 D.睦邻友好
14.1936年11月,德日签署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规定:当缔约国一方遭到苏联进攻或进攻威胁时,另一方不得采取任何有利于苏联的行动并立即商讨“保护共同利益”的措施。该协定在当时旨在
A.建立侵略苏联的同盟 B.摆脱国际联盟的束缚
C.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 D.掩盖对外侵略的野心
15.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下列各项, 突出体现了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上述意图的是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B.撕毁《凡尔赛和约》
C.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二、简答题
16.太平洋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17.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
18.结合史实,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存在着哪些内在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与二战的爆发有何关系?美国是怎样利用这些矛盾在亚太地区抵制日本势力的?结果怎样?
三、材料分析题
1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了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要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移民政策中排外主义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义政策的原因。
2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再现了人类迄今为止展开的最大规模的交战,还有战场之外的斗智斗勇,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外交舞台上的明争暗斗,以及一场场局部战争的来龙去脉。在这100年里,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了这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波及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无法估算。这是法国贝当将军关于凡尔登战役的回忆:“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遮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1945年8月在日本广岛、长崎升起的两朵“蘑菇云”顷刻之间使两座城市化为乌有……而今,局部战争频发,流血冲突屡见,民族纠纷、大国干涉、宗教仇视已至恐怖活动很快就成为我们整个人类头上的利剑。我相信这一个个瞬间一定会敲击出每一位读者心灵的共鸣。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主要针对的是哪个国家?
(3)“把体面的和平从德国带回了唐宁街”,“为了和平我们牺牲了捷克”“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这是英国首相参加了一次重要会议后所发表的言论,请问这次会议他们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个政策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4)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的时候,当世界沉浸在喜悦与悲伤、希望与绝望、激情与冷漠之中时,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重新摆在人类面前: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一切重演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21. 材料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准备迎战德国入侵,他们表现了高昂的爱国热情,这让张伯伦等非常惊恐,他们不愿自己也被卷入战争的旋涡。英法两国通过外交途径向希特勒表示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他们还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让给德国。希特勒也使出两面手段,一边抓紧备战,用武力相要挟,向英法两国进行威慑,同时又摆出一副伪善的面孔,宣称苏台德区是他在欧洲的最后要求。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果然就相信了,于是对希特勒一再迁就。9月28日,希特勒邀请英、法、意三国首脑到慕尼黑开会,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英法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国界不会遭到侵略
——摘编自(英)乔治·威尔斯(美)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实行绥靖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中、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协调对日作战的共同军事问题和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等政治问题,故盟国应指中美英三国,B项正确;A项,苏联并未参加开罗会议,排除;全世界人民明显错误,排除;D项,26个同盟国家在开罗宣言中未体现,排除。
2.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德黑兰会议期间,中美英三国举行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必须归还中国,因此A项符合题意;这一国际法文件针对的法西斯国家主要是日本,而雅尔塔会议主要是针对德国法西斯,排除B项;《雅尔塔协定》和《联合国家宣言》没有涉及“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排除CD项。
3.B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英国此时被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丘吉尔上台后对法西斯采取强烈政策,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故ACD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A项正确;二战时期,英、美等国并未从根本上放弃反共政策,B项错误;法西斯国家战争消耗太大,无力继续战争只是客观因素,不是反法西斯战争能够获胜的根本原因,C项错误;美、苏、英等大国参战,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只是反法西斯战争取胜的客观条件,并非其根本原因,D项错误。
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出自《租借法案》,排除;B项出自《大西洋宪章》,排除;C项出自《联合国家宣言》,排除;D项出自《开罗宣言》,符合题意。
6.C
【详解】
本题考查德国法西斯专政。材料“纳粹党党员的人数不断上升,由15万达到100万,其中2/3为职员、独立劳动者和农民,1/3为工人”反映了德国下层群众支持纳粹党,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故A排除;纳粹党并不代表工人阶级利益,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复仇情绪,故D排除。
7.B
8.A
【详解】
该会议上美国主张日本侵占中国的土地要予以归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涉及日本归还中国领土的国际会议是开罗会议,故选A;德黑兰会议的主题是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波茨坦会议的主题是敦促日本投降,雅尔塔会议的主题是美苏划分战后势力范围,都没有涉及到归还中国领土的问题,排除BCD。故选A。
9.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使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故B正确;罗斯福整顿金融行业的措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故C错误;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在1995年,也不是金融体系,故D错误。
10.C
【详解】
从“保护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和“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等信息可以看出,反法西斯国家形成同盟,联合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这一行动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①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在1941年12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是在1942年,雅尔塔体系确立了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②④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含有②或④的A、B、D项。
1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本五十六亲率200多艘军舰、700多架飞机,对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发起的进攻为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这次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是各主要战场中出现的最早转折,中途岛海战结束后次月即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②③④符合史实,D项正确;使美军开始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的是1942年的瓜岛战役,不是中途岛海战,说法①错误,与之组合的AC两项错误;中途岛海战是二战中主要反法西斯战场中最早出现的转折点,④正确,忽略④的组合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12.B
【详解】
杜鲁门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因此“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说明美国谋求建立全球霸权,B正确;杜鲁门的言论指向的是世界而非欧洲,排除A;美国要领导世界,意味着其并不在于维护两极格局,而且1946年两极格局尚未正式形成,排除C;D明显与杜鲁门“领导世界”的意图不符,排除。
13.B
【详解】
据所学知识,在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上,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妄图牺牲捷克斯洛伐克,谋求本国的和平,纵容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野心。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虽然使苏联得以暂时不被拖进战争,但也使德国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因此,最符合两张照片的主题是“助纣为虐”,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
14.D
【详解】
1936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以“反共”为旗号,真正意图是欺骗英法等国,准备扩大战争,故选D,排除A;BC不符合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主要目的,排除。
15.D
【详解】
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希特勒想以反对共产主义为幌子来摆脱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束缚,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故D正确;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是在1941年,而材料反映的是在二战爆发前,故A错误;B.撕毁《凡尔赛和约》是对凡尔赛条约的公然对抗,与材料“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的信息不符,故B错误;材料中反对共产主义的口号与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相矛盾,故C错误。
16.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7.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18.存在的矛盾:①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对德国的处理,激起了德国的抵触和群众的痛恨心理,致使希特勒利用这一矛盾上台,以军事手段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②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法在对德问题上和称霸欧洲方面存在着矛盾;美国与英国、日本之间在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上矛盾重重。③殖民地国家和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英法日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了德国的殖民地,同时在战后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导致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与“二战”的关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以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为基础,重新瓜分世界形成的战后统治秩序。在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德国经济复苏,军国主义复活,日本法西斯势力上台,帝国主义之间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导致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一步步突破“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最终导致二战爆发。
美国在亚太地区对日本势力的抵制:在亚太地区美国一度成功地抵制了日本势力的扩张。华盛顿会议上,《四国条约》的签订,埋葬了英日同盟;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使日本的海军受到限制;《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战后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1940年,日本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危及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为了抵制日本,美国对日实行部分禁运,继而又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财产,日本决定报复美国,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详解】
答好此题的关键是准确地概括出该体系存在的“内在矛盾”。明确了这点,再论述这些矛盾的发展变化与二战爆发的关系,就有了明晰的思路。第二问要注意用史实概括。第三问要从华盛顿会议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段时间美日之间的斗争等方面去考虑。
内在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存在的最主要的矛盾是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对德国的处理不当而导致德国的复仇情绪。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体现在,英法美日等国之间,在各方面的利益方面矛盾重重;殖民地国家和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加强了对殖民地国家的经济侵略,导致殖民地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殖民地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关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战后对德国等战败国的处理不当,引起德国复仇主义情绪和不满。在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德国经济复苏,逐渐建立法西斯专政,军国主义复活,日本法西斯势力上台,逐渐成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最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抵制,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上《四国条约》的签订取代了英日同盟;通过《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限制日本的海军;通过《九国公约》,打破了战后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二战过程中,美国通过对日实行部分禁运的方式限制日本。结果,美国对日本的限制和禁运措施导致了日本对美国的报复行为,爆发了太平洋战争。
19.(1)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制定法律推行排外主义;应用文化手段推行排外主义;对非西欧移民存在种族排外倾向。
(2)美国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将不满情绪发泄在移民身上;移民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排外主义势力发展。
20.(1)同意:萨拉热窝事件是恐怖袭击事件,这一突发事件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德国和奥匈帝国发动战争“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一事件的严重危害性已被历史所证明。没有这种恐怖暗杀事件,大战就可能推迟甚至避免。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的规律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仍然存在,但“二战”后同样存在,但“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并没有引发世界大战。相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并未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而只有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却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不同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改变了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过分世界; 在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矛盾斗争中,欧洲列强之间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这三对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和对抗,加剧了战争危机,引发了世界大战,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也会发生世界大战。(评分说明:任选一种观点作答)
(2)德国。
(3)绥靖政策;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是3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受到挫折的原因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也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以致于在大战中损失惨重。
(4)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增强本国综合国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题意,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结果。而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的导火线或者说是个借口而已。前者是必然的,只是迟早问题,后者是偶然性的事件。因此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萨拉热窝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三国同盟失败而告终,协约国为了制裁德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制定了《凡尔赛和约》。
(3)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历史背景可知,这次重要的会议是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由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并最终自食其果。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关于如何防止战争重演,主要从两方面作答:首先要发展经济强大自己,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提高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在国际社会上有发言权。然后联合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1.(1)表现:通过外交途径施加压力,虚假欺骗,谋求同侵略者妥协迁就,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签订《慕尼黑协定》。
(2)原因: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惧怕战争;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一战创伤还没有愈合;对德国希特勒抱有幻想和误判;希特勒的伪善与欺骗等。
【详解】
(1)表现:根据“英法两国通过外交途径向希特勒表示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得出通过外交途径施加压力,虚假欺骗,谋求同侵略者妥协迁就希特勒,根据“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让给德国”得出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签订《慕尼黑协定》。
(2)原因:根据“他们不愿自己也被卷入战争的旋涡”得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惧怕战争;结合所学,还可从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一战创伤还没有愈合,对德国希特勒抱有幻想等角度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