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树和天空》同步练习 (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4《树和天空》同步练习 (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1 08:0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4 树和天空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母校桃李林旁,一棵百年古槐静立,深情守望着林子中琅琅读书的少年。
B.雪花在天空中快乐地跳着舞蹈来到这个世界,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关于童话的故事。
C.石老人如同一个有了生命的雕像,在海中一站就是千年,见证了这世事的沧桑。
D.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
2.把下面六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别了,大城市的一切。__________________
①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他确实受了重创,这只能让这片能容纳人世间所有痛苦的土地来抚慰了。
③他从荣誉的巅峰重重摔下,不摔死也会受一身重伤。
④他在一个夜晚静悄悄地踏上了归途。
⑤大地宽厚的胸怀能够容纳人世间的所有痛苦。
⑥不,他没有徐志摩潇洒,回家的路,他每一步都走得步履蹒跚。
A.⑥③④①②⑤ B.①⑥③④②⑤ C.④①⑥③②⑤ D.④①②⑤⑥③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安静地打开书本,你有可能与仰慕已久的古圣先贤或当代精英不期而遇,同时,进入安静阅读的境界也是 人生经验和阅读滋养的有效途径。
②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 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③ 在十字街头,望着眼前的一切心感渺茫,胜利、掌声、鲜花早已离我远去,我完全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找不到未来的路。
④爱过,笑过,恨过,终于一切随风飘去,零落成泥,然而,生前身后的空间, 着细腻的温情,淡淡飘香。
A.汲取 总算 徜徉 充溢
B.汲取 总算 徘徊 充溢
C.获取 终于 徘徊 充斥
D.获取 终于 徜徉 充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鸡鸭。① ,只是树冠牵连。有农人挑两桶肥料往坡上走。路边一头牛在犹豫着。蓦然响起叫卖声:“卖麻花来——”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往上走便没有路,只一堆一堆的茅草。管草苫在崖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我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② 。坡上吹起了微微的小风,紫荆的浓郁香气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驻足,忍不住远望。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河水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只这一条河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树地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地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却听得清一支曲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
4.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引用、顶真 B.比喻、拟人、排比
C.排比、拟人、顶真 D.借代、引用、对偶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那条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横贯村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二: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被遗忘的船长【注】
【瑞典】特朗斯特罗姆 李笠译
我们有许多影子。我走在
九月夜晚的回家路上,Y
从躺了四十年的坟墓里走出
与我结伴
起初他空如虚影,只是个名字
但他的思想
比时间走得快
并追上了我们
我把他的眼睛放在我的眼睛里
于是看到战争的海洋
他驾驶的最后的那条船
在我们的脚底下生长
前前后后爬动着大西洋的船队
有的将幸存下去
有的被打上了记号
(看不见的记号)
失眠的昼夜竞相交替
但与他无关——
救生衣穿在油布大衣下
他没有回家
一阵内心的哭泣
让他的血在加的夫的一家医院流尽
他终于躺下
变成地平线
再见,时速十一迈的船队!再见1940!
世界史在这里结束
轰炸机悬挂在空中
石南的野地开花
一张世纪初的照片展示一道海岸
六个穿盛装的男孩站在那里
他们手捧帆船
多么严肃的表情!
对他们中的一些人船变成了生死
而描述死者
也仅仅是游戏
因将到的东西而变得沉重
(有删改)
【注】本诗描写的是二战初期发生在欧洲北海靠近英国一侧的一场海战,准确地说,是德国空军对一支盟军运输船队发动的空袭。诗中称Y为船长而非舰长,表明他是一名盟军货船船长。
7.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第一句“我们有许多影子”中的“我们”指孤独存在的集合,而“许多影子”则指每一个个体所对应的虚无世界。
B.“他空如虚影,只是个名字”一句,诗人借此表明Y并不一定指向某个具体真实的人,Y可以指向任意一个军人。
C.“失眠的昼夜竞相交替”“内心的哭泣”写的是遭遇空袭后,Y船长重伤垂死时的无意识状态。
D.“他终于躺下/变成地平线”“再见,时速十一迈的船队!再见1940!”,从这几句诗中可以看出Y船长的生命结束于1940年。
8.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前后后爬动着大西洋的船队”运用拟物的手法,将船队当作爬行的动物来写,写出了船队行进的缓慢。
B.诗中说船长“躺下”“变成地平线”,这种写法与陶渊明的“托体同山阿”有异曲同工之妙。
C.“再见,时速十一迈的船队!再见1940!/世界史在这里结束/轰炸机悬挂在空中/石南的野地开花”,是插叙,交代了Y船长眼中最后的画面。
D.诗歌倒数第二节写了Y船长小时候的纯真理想,其与Y船长的牺牲形成对比,突出了战争、死亡的残酷。
9.第二节中,诗人说“我把他的眼睛放在我的眼睛里”,那么诗歌的叙述视角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10.你是如何理解“而描述死者/也仅仅是游戏/因将到的东西而变得沉重”这几句诗的?
题型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问候天空
简媜
大自然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教我认识世界,传授给我力量新生的秘诀。
曾经,在课堂上老师口沫横飞地叙述一个古老的神话:一个不自量力的人疯狂也似的追着太阳,终于活活渴死。记得当时自己是个乖乖的女学生,文文静静地专心听讲,照理应该提笔在书页上记下“不自量力”的教训才是。可是,却有一股莫名的情愫在我心底涌出,便锁着眉吊念那位名叫夸父的人。如果他不渴死,一定可以追得到太阳。我想。
某一个夏日的下午,有风。天空大大方方地蓝着,在无际的绿稻平原之上。就像夜晚灯下变化多端的蓝色晶体,总让人觉得神秘。可是还不至于深不可测到像一本有字天书。天书有的有字,有的没字,对我而言,无字天书是比较好懂而内容丰富些。读有字天书需要一等的智慧,读无字天书,则需要一等的心情。那天下午,我读的是一本全开蓝底没有封面的无字天书。踩着脚踏车,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反正没有字里行间。书名叫“天空”。
蓝色令我心旷神怡,让我想笑。而远远天边堆垛的云朵,则让我向往,让我想跑。
蓝的天空与白的云,向来是大自然最活泼、亮丽的打扮,像个热爱自由的少年。每次看到那么亮蓝的天空与洁白的云在平原之上耳语时,我的心情就倏地开朗起来。只是想笑、想跑、想攀登那仰之弥高的云之山峦。云,即是高高的山峰,高到只能用眼睛去攀登。我向往有一天能躺在云峦那柔柔的曲线里睡一个宁静的午觉。这说来可笑,但我无法禁止自己在看到云朵时不兴起这样的念头。
那天,看不见阳光,天空是带着神秘的温柔。而云,那真是诱惑。一团团地,像一头撞进太阳的怀里般,沾着粒粒金粉。一切变得神秘,令人愉快的神秘。
我骑车弯进路头,那样的下午只能用来唱歌,歌词里有阳光、绿叶、飞鸟,车轮碾歪碎石的声音是伴奏,风在和音。我弯进路头,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看蓝得水水的天,看一团白云恰好在远远的路边的一家农舍的竹丛上头,好像不小心被竹子钩住跑不掉似的,我爱这样宽阔的平野任我一个人乱闯的那种感觉,我爱心房的栅栏一下子撞破了,兴奋的触须痒遍全身的那种激情,我爱这广阔天地只属于我一人的狂想,我也爱风在耳边激动地呼啸,把我的头发梳成虬结的团线的那种痛快。一心一意,我要追赶那团云,趁她还未解掉竹钩时,一头钻进她那如棉如絮又如春日海水的胸怀里。车在颠簸,心也在颠动。恨不得有一双长臂,两手一伸一揽,收集天上所有的云朵,堆成一张弹簧床,轻轻拍一拍,纵身便依偎了进去。于是,我加快速度,决心要追赶那云,啊!云,我的故乡!
第一次,我惊觉到自己有着夸父的血统。
然而云是愈追愈远了。农舍经过了,才发现她在河的对岸平原上。想必是她伶手俐脚地,竹钩上一条云丝也没留下地溜了。不知道当初那个被追的太阳是否曾在长河平野上踏下几个慌张的脚印?也许,云本是行于天上的,不似太阳有火轮般的脚,所以不会下凡来领受我的盛情美意,不过是我的错觉罢了,只是,这错觉未免太美了点。
如果,蓝天是一本无字天书,云必是无字的注脚,而我急速的车痕翻译云的语言于路面上则是最新出版的注疏。天空以变幻的蓝色铺叙,云以干净的手法描绘,然后交给我的眼睛去印刷,我们都在叙述一个夸父的故事。那个古老却仍年轻的神话。
我读懂了这一本无字天书。
从此热爱天空。无论何时何地,总献上我舒畅的笑声与问候的眼神。
后来,我的走姿变了。低着头,不理一切。凡尘太多,把我的心房占得客满。我很少再去关切天空。那时候,我几乎不再读云。曾经,我认为她是诗的放牧者,曾经,我羡慕她是天庭的流浪汉,她的行囊里装着的是神秘而奇幻的故事……而我不再是爱听故事的少年。没有人能懂我望云的眼神。那时,天色是阴沉的。
梅雨开始,形成雨季。雨连续着,以一种无奈的落姿。有一搭没一搭的雨丝,像是乌云对大地不休地诉苦,无可奈何地。断断续续的雨,就如断简残编;不成句的字,不成字的笔画,组成一篇难懂的文章。诉得出的苦其实不是苦,诉不出的苦,方是真苦。云的倾诉,向来谁也不懂,大地不爱做考据。
生命的历程中,其实也有雨季。所有的豪情壮志都在一刹那间被打湿了,像湿了翅膀的鹰,沮丧地凝望阴霾的天空,想要振奋,却挣不断细细密密的网丝,想要展翅,却甩不掉羽翼上凝聚的重露。乌云至少还有大地可泄漏,不管懂不懂,泄完了,雨季也就过去了。而无处可诉的苦,日积月累地便在内心形成阴沉的气候,形成没有阳光的一方天空。最悲哀的是,明明心里延续着梅雨,脸上却必须堆积着虚伪的晴朗。生命之中,总难免有这样的季节。
等待阳光,是最折磨的等待。却又不甘心终日梅雨。有一天,路过淡水,见平畴绿野之上,太阳在一堆泼墨也似的乌云之中挣扎。时灭时显的光线,在天空中挣脱着要出来。我突然惊讶,内心深深地感动着。大自然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教我认识世界,传授给我力量新生的秘诀。天下没有永远阴霾的天空,只要让生命的太阳自内心升起。我感受到日出的惊喜。
于是,我想起夸父,觉得他与我是如此地亲近。我聆听那血液在我体内窜流的声音,并感受到有一股蛮不讲理的生命力,在我的心里呼啸着,说要霸占整个春天。
于是,昂首,问候天空,伸指弹去满天尘埃,扯云朵拭亮太阳。从今起,这万里长空,将是我镶着太阳的湛蓝桂冠。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倏地(shū) 眼拙(zhuó) 情愫 令眼看待
B.文绉绉(zōu) 膝盖(qī) 颠簸 仰之弥高
C.阴霾(mái) 召集(zhāo) 惦记 兵慌马乱
D.湛蓝(zhàn) 吮吸(shǔn) 秘诀 战火硝烟
12.如何理解“我读懂了这一本无字天书”?
13.请对文中画线语句加以赏析。
昂首,问候天空,伸指弹去满天尘埃,扯云朵拭亮太阳。从今起,这万里长空,将是我镶着太阳的湛蓝桂冠。
14.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夸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题型四:课内经典阅读理解
15. 《树和天空》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有什么特点?“我们”起什么作用?
16.娜拉为了自己的幸福奋力挣脱束缚,毅然出走,有人评价这是带着诗性正义的理想结局。那么,娜拉出走后的心理,如果要用《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来表达,你会选择哪一首诗?并说说你的理由。
题型五:语言表达
17.请对“柳树”“红豆”“月亮”这三种意象进行阐发,适当加入文艺元素,为《中国诗词大会》设计一段主题串联词。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运用了拟人手法,“静立”“深情守望”赋予百年古槐人的动作和情感。
B项,运用了拟人手法,“快乐地舞蹈”赋予雪花以人的动作和情感。
C项,运用了比喻手法,本体是“石老人”,喻体是“雕像”。
D项,运用了拟人手法,“撑不住”“噗嗤一声”“笑”均是人的动作,故是把雪写成人。
故选C。
2.C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详解】解答时应注意话题一致,结构一致,陈述对象一致,词语照应,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等问题。本题要注意④句“踏上了归途”与上文的照应,①句化用徐志摩的诗句,写“他”走时的动作,⑥句,紧承诗句转折,把“他”的离开与徐志摩离开进行对比,写他离开时的沉重,因此①⑥两句内容的连贯,③②两句写他摔下来到受了重伤,衔接紧密,⑤句写出“大地”能“容纳人世间的所有痛苦”,三句间话题一致,词语照应,衔接紧密。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汲取:吸取(经验、营养)。获取:取得。“经验”“滋养”应该和“汲取”搭配。
第二组,总算: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或表示大体上还过得去。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语境强调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练就过硬本领,应用“总算”。
第三组,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语境强调没有方向、内心迷茫,应用“徘徊”。
第四组,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充溢:充满。语境中没有厌恶之意,应用“充溢”。
故选B。
4.B 5.①原文多是短句,句式活泼,语言简洁;②原文层次感明显,先是介绍小河的位置,接着介绍小河的状态“弯弯曲曲”“远远地来,长长地去”。 6. 树其实稀疏着 不知道是否还是原样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修辞手法的能力。
“管草苫在崖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为什么气壮如牛”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文“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多为短句,语言简洁精练。“弯弯曲曲”“远远地来,长长地去”更富有层次感,对小河的状态描写得更细致。
6.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后文“只是树冠牵连”,说明此处应填写表示树并未紧密相连意思的语句,可用“稀疏”或“疏落”表现树的状态。
②处,根据前文“我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可知,此处是作者对记忆中的事物现状的猜测,故应填写“不知道是否还是原样”之类的语句。
7.B 8.C 9.没有发生变化。诗人通过“把他的眼睛故在我的眼睛里”。穿越时空,进入了Y船长的视界,看到了他死前的遭遇。但因为是将“他的眼睛放在我的眼睛里”,故主要叙事视角还是“我”,是诗人在替Y船长回忆叙述当年的情景。 10.描述、谈及他人之死,对于创作此诗的特朗斯特罗姆、对于读者(我们),固然轻巧如游戏,然而死亡是没人能够回避的“将到的东西”它如此“沉重”,是每个个体必须面临的终结。
【解析】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B项,“Y可以指向任意一个军人”理解错误。在这首诗中,很多信息可以看出这场战争是有具体背景的,比如“再见,时速十一迈的船队!再见1940”“对他们中的一些人船变成了生死,而描述死者,也仅仅是游戏,因将到的东西而变得沉重”,可以看出战争是二战初期,所以“Y可以指向任意一个军人”错误,Y指向的是任意一个在二战期间牺牲的军人。
故选B。
8.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C 项,“插叙”错。应为“倒叙”。本诗先写Y船长已死在加的夫一家医院里,再写船长遭遇空袭后眼中看到的最后一幅画面(轰炸机悬挂在空中石南的野地开花),属于“倒叙”。
故选C。
9.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叙述视角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这句诗是指“我”借助Y船长的眼睛,以“全知视角”叙述看到的景象,也就是他亲历的一切。但这又是诗人“我”在替“他”回忆叙述,故虽然“我”通过Y船长的眼睛看到他死前所经历的一切,但叙述视角还是诗人本人。
1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本诗写“我”通过Y船长的眼睛,看到他遭遇空袭,流尽了血,死在加的夫的医院里的故事。对于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和读者来说,描述、谈及这个故事是轻而易举的,因此诗人说“而描述死者/也仅仅是游戏”。但是“死亡”本身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将到的东西”,是每一个个体都必将面临的终结﹐无比沉重,因此诗人说“因将到的东西而变得沉重”。
11.D 12.(1)无字天书是蓝天与白云。(2)蓝天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白云可以让人心生向往。(3)对蓝天上白云的追逐亦如夸父的故事,懂得人生要怀有梦想并努力去追逐。 13.运用了比拟、夸张、想象,比喻。想象自己问候天空,擦亮太阳(或把镶着太阳的天空比作桂冠)。生动形象(细致,有画面感,有文学感染力)。实际上是作者在读懂了自然(蓝天白云)给自己的启示(力量、新生)后,决心摆脱心中的阴霾,表达了要面对并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坎坷的豪迈气概。 14.(1)文章援引夸父逐日的故事成为全文的线索。(2)文章开篇小时候听到故事时对于夸父莫名的情愫,认为他可以追到太阳;(3)当自己追逐云朵的时候发现自己有夸父的血统;(4)结尾处内心中夸父般的生命力帮助自己走出困境。(5)通过作者对于夸父精神理解的深入。写出了作者内心成长的历程,深化主旨,即从自然中获得启迪,唤醒心中的力量去面对困境。
【解析】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眼拙(zhuó)——zhuō,令眼看待——另眼看待;B项,文绉绉(zōu)——zhōu,膝盖(qī)——xī;C项,召集(zhāo)——zhào,兵慌马乱——兵荒马乱。故选D。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结合“蓝天是一本无字天书,云必是无字的注脚,而我急速的车痕翻译云的语言于路面上则是最新出版的注疏。天空以变幻的蓝色铺叙,云以干净的手法描绘,然后交给我的眼睛去印刷,我们都在叙述一个夸父的故事。那个古老却仍年轻的神话”分析,分析句子中“无字天书”的内涵,无字天书是蓝天与白云。结合“蓝色令我心旷神怡,让我想笑。而远远天边堆垛的云朵,则让我向往,让我想跑”分析,蓝天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白云可以让人心生向往。作者借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感悟——人生要不断地去追求、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结全文章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伸指弹去满天尘埃,扯云朵拭亮太阳”,运用夸张、比拟手法;“这万里长空,将是我镶着太阳的湛蓝桂冠”,运用比喻、想象的修辞等。结合“内心深深地感动着。大自然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教我认识世界,传授给我力量新生的秘诀。天下没有永远阴霾的天空,只要让生命的太阳自内心升起。我感受到日出的惊喜”分析,划线句子是想象自己问候天空,擦亮太阳。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在读懂了自然给自己的启示后,决心摆脱心中的阴霾,表达了要面对并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坎坷的豪迈气概。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物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夸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立足文本内容,分别找到写“夸父”的内容,结合作品的结构、主旨等方面分析。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中多次提到“夸父”,文章援引夸父逐日的故事成为全文的线索。结合“却有一股莫名的情愫在我心底涌出,便锁着眉吊念那位名叫夸父的人”“第一次,我惊觉到自己有着夸父的血统”“我们都在叙述一个夸父的故事。那个古老却仍年轻的神话。我读懂了这一本无字天书”“于是,我想起夸父,觉得他与我是如此地亲近”分析,文章开篇小时候听到故事时对于夸父莫名的情愫;当自己追逐云朵的时候发现自己有夸父的血统;结尾处内心中夸父般的生命力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结合“大自然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教我认识世界,传授给我力量新生的秘诀”“那天,看不见阳光,天空是带着神秘的温柔。而云,那真是诱惑。一团团地,像一头撞进太阳的怀里般,沾着粒粒金粉。一切变得神秘,令人愉快的神秘”“从此热爱天空。无论何时何地,总献上我舒畅的笑声与问候的眼神”“大自然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教我认识世界,传授给我力量新生的秘诀。天下没有永远阴霾的天空,只要让生命的太阳自内心升起。我感受到日出的惊喜”分析,通过作者对于夸父精神理解的深入,写出了作者内心成长的历程,深化主旨。
15.(1)抒情主人公是树。
(2)诗中的树有超越了人的自觉和主动性。在雨中,树在“走动”“有急事”“汲取生命”;雨停后,树“停下脚步”和“等待”,它有对生命自觉自为的争取与充盈。
(3)“我们”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是目睹了自然生命律动的一个记录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叙述视角鉴赏叙述人称的能力。
诗人选择“树”作为观照对象,也是抒情主人公,除了事实的触发,恐怕更多的还在于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包括树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蕴含。作为生物,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隆重和充分的表示。它对生命应有的在地下的深度以及永无止境的向上的高度都作了最为坚实而高贵的展览和诠释。于是,树连接了大地与天空,此岸与彼岸,现世与终极——是树,让我们看清了自身的位置和应有的走向。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匆匆走过我们身旁,在这片倾洒着的灰色中,这棵树有急事。它从雨中汲取生命”,即便在“灰色”中也依然可以“汲取雨中的生命”,而那“果园里的黑鹂”更是一个关于生命的积极乐观又欢愉的精灵。真正健全的生命懂得享受自然的每一种赐予,于是在“晴朗的夜晚”才有了“树”“挺拔”的身姿。而支撑这一切的,除了对宇宙规律的默认,更多的应该还是“树”对那个雪花绽开的瞬息最为坚执的等待!诗人与树的视角有了转移,树的走动其实是诗人在树林里走动。树在这里犹如无言的智者,通过写树把诗人的瞬间感受表达出来。诗人感觉到了匆忙的人生,又好像黑鹂在树下为“生命”躲雨。雨后天晴,林子静谧。这优美情景,让树即诗人内心更宁静,焕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树是诗人的代言。
“我们身旁,在这片倾洒着的灰色中”“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着那瞬间”,“我们”是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是自然生命律动的记录员。见证了树“在雨中走动”“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停下脚步”和“等待”的情形。“我们”(在这里代表人类与自然等存在)相互关爱与扶持着,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就像“天空”,是存在共同的家。
16.示例一:我会选择《致大海》。娜拉与丈夫海尔茂结婚八年,一直相信丈夫深爱着自己。但在字据事件后,娜拉看穿了海尔茂的本质,领悟到自己在婚姻中只是丈夫的玩偶,最终毅然离家出走,摆脱束缚,投奔自由,而这与《致大海》所表现的摆脱黑暗、投奔自由的主题相似。
示例二:我会选择《自己之歌(节选)》。因为这首诗歌表现了对宏大自我和旺盛之力的发掘,而娜拉也是个人意识觉醒,发现了自我存在的意义。
示例三:我会选择《树和天空》。在这首诗中“自然”和“我们”一样具有生命力,是平等的存在,这与娜拉最终要求摆脱自身的依附属性,捍卫爱情和婚姻中的“平等”地位的思想相契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心理和对诗歌主旨理解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找出这三首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然后去比较确认娜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与这些主题思想的契合点,加以总结概括即可。
娜拉的出走,标志着她与传统的社会道德、宗教、法律的决裂与挑战。这种决裂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首先,是她识破丈夫那肮脏、虚伪的灵魂,那自私、卑劣的市侩嘴脸,从而不甘于“家庭玩偶”的附从地位,喊出了“我要做一个人”的呼声。其次,是她进一步发现了社会现实的丑恶,对虚伪的宗教、法律进行清醒批判。因此,她的出走,是对资本主义时代妇女解放的赞颂,是妇女奋起向资本主义男权中心家庭结构不合理性的冲击,她启迪人们为追求新生活而斗争。
《致大海》表达了诗人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思想感情。
《自己之歌(节选)》列举了许多自然事物,赋予其诗意,渲染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抒发了对个体价值的赞美,凸显出宏大的自我,体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体价值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开放、独立的个性的追求。“树与天空”的关系,也就寓示着存在(人与自然)与无限、与永恒的关系。“我们”(在这里代表人类与自然等存在)相互关爱与扶持着,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就像“天空”,是存在共同的家。
17.古时,人们喜欢在庭院里、房前屋后种柳树,易活文美观。一旦离开故土,他们看到柳树就会想起家,想起家中的亲人。王之涣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表现将士们的离愁与思乡之情:戍边将士们听到有人用羌笛吹奏出《折杨柳》的曲调,再看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想起家中院子里的柳树,不禁悲从中来。
红豆,又名“相思子”,古人常用它象征爱情或相思。王维的一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相思红豆的寓意,不仅包括男女之情,还包括亲情、友情、师生情、民族国家之情、人类相依相爱之情。此情博大,相思无限……
古人亦常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远离家乡、亲人,常年漂泊在外,不免对月而顿生思家念归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把对朋友的一腔深情化作奇思妙想,请明月代自己去夜郎探望慰问朋友,传达自己对老友诚挚的关切之情。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
“年年东流水,相思流不尽”,“相思”是一个很美的词,却也是一种难言的情感。许多的诗人在诗词中都留下了诉说“相思”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体味那些用爱和思念编织成的最美的诗篇。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本题要求对“柳树”“红豆”“月亮”这三种意象进行阐发,适当加入文艺元素,为《中国诗词大会》设计一段主题串联词,那么答案中就必须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对“柳树”“红豆”“月亮”这三种意象进行阐发;第二,找到“柳树”“红豆”“月亮”三个意象所表达的共同情感;第三,体现《中国诗词大会》的栏目特点,能恰当引用古诗词。此外作为主题串联词,还要力求语言生动,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