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阿Q正传(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阿Q正传(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1 08:1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 阿Q正传(节选)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项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
A.看到您老95岁高龄还这样硬朗,我们从心里高兴,祝您长命百岁。
B.今天是您的生日,妈妈,女儿祝您青春永驻,永远漂亮。
C.大家既然欢迎我表演一个节目,我就不怕献丑了,唱一支歌吧。
D.小芳,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振作精神,胜利终归是你的。
2.下列对《阿Q正传(节选)》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阿Q在未庄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尽管他“真能做”,但未庄的人们只在忙碌的时候会记起他,可见他在未庄没有社会地位,不被人重视。
B.“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表现出阿Q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用虚无缥缈的阔气来安慰自己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C.“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这一投降是阿Q的又一发明创造,实在打不过就自轻自贱,如果别人因此放了自己,也就获得了胜利。
D.阿Q“十分得意的笑”,酒店里的人“九分得意的笑”,“九分”是作者有意生造的词语,“酒店里的人”比阿Q少一分得意,说明他们比阿Q有同情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他便愈被未庄的闲人们喜欢玩笑。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哙,亮起来了。”
B.阿Q的钱便在这样的歌吟之下,渐渐的输入别个汗流满面的人物的腰间。终于只好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
C.虽然阿Q近来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还胆怯。
D.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
4.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先生的文章爱憎分明,对反动势力深恶痛绝;寓意深刻,讳莫如深。而有些壁上观式的议论,虽也不乏针砭,但因没有切肤之痛,不是发自内心,故而徒有其表,或者是为自己粉饰一个“公正”的门面,或者成为千篇一律的口头禅,对反动派既无同仇敌忾之愤,又不能收到警诫世人之效。
A.深恶痛绝 B.讳莫如深
C.千篇一律 D.同仇敌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木棉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他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作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偶尔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5.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C.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
D.西北的长堤上有一丛竹子,也有几株桃树,却不见桃花,没有“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意境,让我有些失落。
6.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鼓胀的木棉花苞就开了,红色的花瓣开满了没有叶子的枝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题型二: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愤愤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有一年的春天,他醉醺醺的在街上走,在墙根的日光下,看见王胡在那里赤着膊捉虱子,他忽然觉得身上也痒起来了。这王胡,又癞又胡,别人都叫他王癞胡,阿Q却删去了一个癞字,然而非常渺视他。阿Q的意思,以为癞是不足为奇的,只有这一部络腮胡子,实在太新奇,令人看不上眼。他于是并排坐下去了。倘是别的闲人们,阿Q本不敢大意坐下去。但这王胡旁边,他有什么怕呢?老实说: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
阿Q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检了一回,不知道因为新洗呢还是因为粗心,许多工夫,只捉到三四个。他看那王胡,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
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看不上眼的王胡尚且那么多,自己倒反这样少,这是怎样的大失体统的事呵!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响。
他癞疮疤块块通红了,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说:
“这毛虫!”
“癞皮狗,你骂谁?”王胡轻蔑的抬起眼来说。
阿Q近来虽然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还胆怯,独有这回却非常武勇了。这样满脸胡子的东西,也敢出言无状么?
“谁认便骂谁!”他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说。
“你的骨头痒了么?”王胡也站起来,披上衣服说。
阿Q以为他要逃了,抢进去就是一拳。这拳头还未达到身上,已经被他抓住了,只一拉,阿Q跄跄踉踉的跌进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
“‘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头说。
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会,一连给他碰了五下,又用力的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远,这才满足的去了。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因为王胡以络腮胡子的缺点,向来只被他奚落,从没有奚落他,更不必说动手了。而他现在竟动手,很意外,难道真如市上所说,皇帝已经停了考,不要秀才和举人了,因此赵家减了威风,因此他们也便小觑了他么?
阿Q无可适从的站着。
远远的走来了一个人,他的对头又到了。这也是阿Q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后来,他的母亲到处说,“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了。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然而阿Q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也叫作“里通外国的人”,一见他,一定在肚子里暗暗的咒骂。
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这“假洋鬼子”近来了。
“秃儿。驴……”阿Q历来本只在肚子里骂,没有出过声,这回因为正气忿,因为要报仇,便不由的轻轻的说出来了。
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大踏步走了过来。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
“我说他!”阿Q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分辩说。
拍!拍拍!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
“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
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
“咳,呸!”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
“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选自《阿Q正传》)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跟王胡比捉虱子,可见阿Q精神的荒芜;阿Q不与王胡比癞疮疤,鄙弃他有络腮胡子,通过“优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B.王胡骂阿Q是“癞皮狗”,将他拉到墙上碰头,可见他并没有阿Q那种见了强者畏怯、见了卑微的人就自高的心理。
C.阿Q厌恶钱太爷的大儿子戴假辫子,称他为“假洋鬼子”,这表明阿Q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
D.“酒店里的人”虽然没有亲自动手欺负小尼姑,但仍然觉得很满足,“九分得意的笑”表现出他们无聊、阴暗的心理。
9.对选文中“阿Q无可适从的站着”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来只被他奚落”的王胡“竟动手”,这出乎阿Q的意料,“无可适从的站着”表明这一次受辱使他意识到现实和他想象的并不一致。
B.王胡打破了阿Q心中的秩序,他立刻以“皇帝已经停了考”“赵家减了威风”等来修补,剧烈的时代秩序变迁是他“无可适从”的直接原因。
C.同样写被打,被王胡打后阿Q用言语自欺的方式消解屈辱感,被假洋鬼子打后则通过“忘却”转向了新的胜利,两处叙写“重而不犯”。
D.鲁迅没有过多描写阿Q的心理,甚至没有写他遭受屈辱的痛苦,而是写他自我认知的世界被打破的片刻,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10.简要分析画横线句子中阿Q的逻辑。
(1)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2)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11.小尼姑“这断子绝孙的阿Q”一句哭骂影响了阿Q的命运,请根据《阿Q正传》整本书简要解说。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翻过了小山岨,望得见对溪家中火光时,那一方面也看见了翠翠方面的火把,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翠翠上了船,二老派来的人,打着火把走了,祖父牵着船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
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二)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三)
【康六带着康顺子进来,立在柜台前】
康六 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弄不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你呀,顺子,认命吧,积德吧!
康顺子 我,我……(说不出话来)
刘麻子 (跑过来)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总管!给总管磕头!
康顺子 我……(要晕倒)
康六 (扶住女儿)顺子!顺子!
刘麻子 怎么啦?
康六 又饿又气,昏过去了!顺子!顺子!
庞太监 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静场】
茶客甲 (正与茶客乙下象棋)将!你完啦!
——幕落
12.所谓“行文看结穴”,好的结尾通常意蕴丰富,耐人寻味,下列关于以上文段结尾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的事情是指翠翠独自在码头等爷爷时与二老傩送相遇,这次偶遇让翠翠萌生了爱情的嫩芽,既是一个稚嫩少女成长的开端,也是小说爱情主线的开始。
B.阿Q从调戏小尼姑的“胜利”中得到了心理补偿,使他忘记屈辱“十分得意”地笑了起来。总是被侮辱的阿Q在这里又成了侮辱与损害他人者,让人“哀其被欺,怒其欺人”。
C.酒店里的人们是旁观阿Q欺侮小尼姑的过程的一群看客,他们虽然非常同情小尼姑的遭遇,却又不愿出手相助,所以选择了袖手围观并发出“九分得意”的笑。
D.“将!你完啦!”这句话既是棋局中对方输棋之意,又暗指晚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点明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揭示了这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13.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够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体现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分别使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说明。
人物 语言 性格特点
翠翠 “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①
阿Q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②
刘麻子 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总管!给总管磕头! ③
庞太监 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④
14.中国现当代文学用文字记录和展现了近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下面对《边城》《阿Q正传》《茶馆》三部作品时代内涵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正传》通过无名无姓的普通农民阿Q可怜可笑又可悲的一生,展现了病态社会下广大劳动人民饱受压迫摧残、精神愚昧麻木的生存状态,希望借此来唤醒沉睡的国民。
B.《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大儿子天保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重在批判乡村社会的落后与原始、封闭与保守。
C.《边城》中作者对纯净湘西的讴歌,实则是针对传统美德受到破坏的社会现实而言;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景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现实物欲泛滥的批判,对传统价值观失落的痛心。
D.《茶馆》围绕着老北京裕泰茶馆这个舞台,描写了茶馆中人们的言行举止,借此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的生活变迁。
题型三:语言表达
15.请你仿照例句,结合小说《阿Q正传》,为鲁迅写一段话,表现其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要求: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文采,不少于40个字。
示例:汤显祖:一部《牡丹亭》,一首青春的赞歌,一曲真情的颂歌。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曲作家,美的守护神。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的能力。
A.“祝您长命百岁”不得体。“95岁高龄”,如果还祝“长命百岁”,那就是只剩5年的生命了,这样表述不恰当,应该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或者“身体健康”之类的。
故选A。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D.“说明他们比阿Q有同情心”说法错误。“九分”是作者有意生造的词语,幽默地鄙夷了“酒店里的人”即看客。这些看客个个有着肮脏的灵魂,他们因为没有像阿Q一样亲自动手动脚调戏小尼姑,因此觉得不十分过瘾,所以比阿Q少一分得意,而只有“九分得意”。并不能说明他们比阿Q富有同情心,而是表明当时人们之间缺乏起码的同情心。
故选D。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A.语序不当,“他便愈被未庄的闲人们喜欢玩笑”应为“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
B.成分残缺,“终于只好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缺少主语,在“终于”前加“他”。
C.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近来”后面。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能力。
A.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符合语境。
B.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根据前文“寓意深刻”可知不合语境。
C.千篇一律: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符合语境。
D.同仇敌忾:指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
故选B。
5.B 6.①句中把“一朵下落的木棉花”的“整个下落的轨迹”比作“一个急促的感叹号”,两者具有相似性;②轨迹是向下坠的,最下面是那朵木棉花,形象就像一个“!”,具有相似性;③整朵的木棉花有一定的重量,下落速度快,与感叹号的“急促”具有相似性。 7.①原句更能突出景物特点。原句运用了比拟、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结合“憋”“鼓鼓囊囊”“炸开”“蹿出”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蕴蓄了整个冬天力量的木棉花苞瞬间绽放后灿烂热烈的姿态,更好地突出花苞之大,花开之早、之盛和花朵的阳刚之美。②原句更符合作者的心情。原句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木棉花开得热烈,足以燃烧人们心底的热望,让“我”想到奋进的生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木棉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③原句与语段语言风格一致,侧重描写,表达生动形象。
【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嫣然一笑领春风”“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两处使用的引号,都是表示引用的作用。
A.对诗句内容的引用。
B.“慈祥”是反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C.对话语的引用。
D.对诗句的引用。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句子中的本体是“一朵下落的木棉花”的“整个下落的轨迹”,喻体是“急促的感叹号”,想象画面,可以从下落轨迹的形状与速度两个方面回答。结合“下落的木棉花”“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分析,轨迹是向下坠的,最下面是那朵木棉花,形象就像一个感叹号,具有相似性。整朵的木棉花有一定的重量,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突出充满力量。
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从表现手法上看,“憋”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棉花苞蕴蓄了整个冬天力量,形象生动可感,富有表现力。
“鼓鼓囊囊”运用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形象地描绘了木棉花苞饱满的姿态。“炸开”“蹿出”,写出了木棉花苞瞬间绽放的姿态,富有动感。
“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运用了比批、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花瓣”比作“火苗”,写出了木棉花的颜色,同时也描绘出木棉花盛开时的热烈。
从表达的效果上看,结合后文“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可知,作者表达了对木棉花的喜爱赞美之情,原句语言生动形象,更能激发人们心底的热望,让“我”想到奋进的生命。从语体风格上看,画波浪线的句子与语段语言风格一致。
8.B 9.B 10.(1)他是赵太爷的老子,比赵太爷高一辈;赵太爷威风而高人一等,他就高人两等。
(2)假洋鬼子没有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应该以死来表示忠贞节烈;她居然没有自尽,也不是好女人。 11.这句哭骂激发了阿Q的传宗接代的伦理意识;引发了向吴妈求欢而失败的悲剧,遭到未庄人的鄙夷和排斥;进而导致生计出现问题而被迫离开未庄,命运发生了改变。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可见他并没有阿Q那种见了强者畏怯、见了卑微的人就自高的心理”分析错误。王胡和阿Q是同一类人,他敢打阿Q并不是他没有阿Q那种见了强者畏怯、见了卑微的人就自高的心理,而是看不起同是下等人的阿Q。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B.“剧烈的时代秩序变迁是他‘无可适从’的直接原因”分析错误。直接原因是自我秩序的破坏,而时代的剧烈秩序变迁是外因。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1)在阿Q的精神胜利法中,赵太爷成了他的儿子,他成了赵太爷的老子,他就成了赵太爷的长辈。赵太爷威风而高人一等,他也跟着高人两等。正是通过这个逻辑,阿Q又获得了精神上的大胜。
(2)阿Q虽然自己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但在他的思想深处却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他的意识里,假洋鬼子剪掉辫子在阿Q的眼里已经没有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应该以死来表示忠贞节烈。虽然他的老婆已经为此跳过三次井,但在阿Q眼里,她居然没有自尽成功,也算不上好女人。
11.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小尼姑的哭骂,激发了阿Q的那湮没已久的传宗接代的伦理意识,这让他想到要娶亲,而他相中的对象就是吴妈。因此引发了他向吴妈要求“困觉”的行为,也引发了吴妈的哭闹以及被东家赶走的结果,并遭到未庄人的鄙夷和排斥。这些是阿Q个人悲剧的开始,接着未庄人都不再雇佣他干活,他因生计出现问题而被迫离开未庄,在省城从事偷盗的营生,到后来的革命和不准革命,阿Q命运发生了改变。
12.C 13.见下表
人物 语言 性格特点
翠翠 “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率真可爱 天真活泼
阿Q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欺软怕硬、妄自尊大、愚昧麻木
刘麻子 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总管!给总管磕头! 唯利是图 冷漠狡诈
庞太监 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自私冷漠
14.B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情节语段意蕴的能力。
C.“他们虽然非常同情小尼姑的遭遇”错,“九分”是作者有意生造的词语,幽默地鄙夷了“酒店里的人”,即看客个个有着一颗肮脏的灵魂,他们因为没有像阿Q一样亲自动手动脚调戏小尼姑,因此觉得不十分过瘾,所以比阿Q少一分得意,而只有“九分得意”。这表明当时人们之间缺乏起码的同情心。 。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这是翠翠的赌气话,她因祖父没来接自己而生气,这句话里有撒娇的成分,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少女的薄怒心理,刻画了一个淳朴少女的形象。翠翠虽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姑娘,但同时也有少女的那份娇憨,这是祖孙二人亲情的一种自然流露。所以体现了翠翠天真活泼可爱淳朴等性格特点。
说“和尚动得”,但这句话实在警辟,它简洁而又活脱脱地勾出了一些人的一种心理和处事原则。本来并不认为“动”得有理,但既然有人先动了,那么我也来动一动,便是理直气壮,至少无可非议的了。“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能化非为是,变无理为有理,既有助鼓起自己“动”的勇气,又可以充当抵御责难的挡箭牌,功能多样,效用明显,所以这一原则便被一些人广为采用。但这种处事原则,通常只施之于弱于己者。阿Q只把它应用于小尼姑。这是一种泯灭良知的麻醉剂,一种自我欺骗的借口,一种妄自尊大向邪恶看齐的哲学。
“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总管!给总管磕头!”这段语言描写中可见刘麻子是一个不知廉耻,趋炎附势的流氓地痞,他善于经营、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是一个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在这一场戏里,康六的老实、善良,刘麻子的狠毒、奸诈,都写得很鲜明。通过对话,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人物的存在,不仅可以想见刘麻子的活灵活现的神色,而且可以窥见唯利是图、冷漠教化的内心。
“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活现出庞太监的自私冷酷无情的嘴脸。为奴一辈子,任宫里的权势欺辱了一辈子,又老又丑之后想在余生享享清福,便动起了买个媳妇的念头。庞太监是清末最后残存的一股势力,仰仗着奄奄一息的大清国留下的余威,在贫苦众生面前作威作福,他代表的是时代下,顽固守旧的恶势力,是一味打压维新便以为能守住大清江山的封建统治阶级。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B.“与船总大儿子天保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重在批判乡村社会的落后与原始、封闭与保守”错,《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情、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故选B。
15.鲁迅:一部《阿Q正传》,一曲灵魂的哀歌,一段混乱的岁月。你反思人性,重塑国魂,你是世所公认的杰出的文学巨匠,思想的火炬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仿照例句,结合小说《阿Q正传》,为鲁迅写一段话,表现其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题干中已经明确了作家,是写“鲁迅”,考生要选择鲁迅和其作品《阿Q正传》进行拟写。
然后分析所给的例句,“《牡丹亭》,一部跨越生死的爱情传奇,一部浪漫绮丽的昆剧经典;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剧作家”,例句先对作品做出评价,评价作品的意义,然后对作家做出评价,肯定其在文学上的成就,考生可以模仿这种方式来评价其他作家和他的某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