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21 15:43:12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主要是( )
A.改造湿地环境,扩大耕地面积 B.增加牲畜放养量,提高牧民生活水平
C.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D.开发旅游资源,增加当地财政收入
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包括( )
①保护中华水塔②增加耕地面积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增加木材蓄积量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地区冰川萎缩,会造成哪些问题?( )
①三江源区湖泊和湿地水源减少②三江源区草地沙化
③三江源区野生动物锐减④影响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4.在图中阴影区域设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 )
①发展旅游增加收入②保护高原湿地③保护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④恢复草场植被,发展畜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搭”。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加上矿产盗采、过度放牧、虫草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15%~25%,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中华水塔”水源“告急”。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4%、27%和13%。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三江源地区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造成“中华水塔”水源减少的人为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B.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
C.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气候干旱,降水逐年减少
7.针对目前的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 ②鼓励采挖虫草,增加收入
③禁止用水,保护水源 ④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叙述错误的是( )
A.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 B.“三江”指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C.三江源位于青藏地区 D.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
纪录片《长江之恋》立体式地记录并呈现了长江及其流域近年来的真实面貌。无论是落霞孤鹜,水天一色;抑或是渚清沙白,鸟飞回;又或是江水浩荡,东流不息,这些壮美的景象全部在下图纪录片中一一呈现。下图为长江、黄河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9.下列节目与图中信息对应正确的是( )
A.实景演出《归来三峡》-①一川 B.彝族歌舞《生在火塘边》-②-藏
C.《最忆是杭州》-③-浙 D.《八百里洞庭美如画》-④-鄂
10.有关长江、黄河的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最终汇入太平洋②大致都自西向东流
③水能资源都集中在中上游河段④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⑤中下游都有结冰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11.下列关于图中阴影区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是长江黄河、珠江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B.可采取休牧育草等措施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
C.“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D.湿地广布、湖泊众多,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12.关于三江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③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④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日前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核,即将启动。根据新规划,三江源治理范围从15.2万平方千米扩大至39.5万平方千米,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像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 )河流下游输水
A.长江、黄河、怒江 B.长江、澜沧江、怒江
C.黄河、澜沧江、怒江 D.黄河、长江、澜沧江
14.“美丽中国梦”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下列措施对建设美丽中国不利的是
A.洞庭湖区退田还湖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C.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D.首都北京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15.008年8月,国家正式成立了全国最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实际行动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2013年6月4日,首支“瀞度三江源100平方公里水资源保护除”成立.
“三江源头“指的是(  )
A.长江、黄河、珠江 B.长江、黄河、澜沧江
C.长江、珠江、闽江 D.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
二、解答题
16.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平原和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
材料二东北地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图。
(1)“我的家乡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歌曲中描述的河流是图中的____河。(填字母)
(2)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冬季的东北,呈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试分析该地区冬季寒冷的原因。____
(3)说明三江源所在区域拥有丰富太阳能资源的原因。____
(4)简述图中②工业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____
(5)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分别设立了①三江自然保护区和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的保护作用有____。(至少写2条。)
17.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孕育了长江、黄河等众多大江大河。为认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了解藏族同胞民风民俗,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了一次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的雪域高原研学之旅。下图是青藏高原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主题一 探秘雪域高原
(1)从西宁前往青海湖的研学旅程中,向北遥望①山脉,其山脉名称是________;对河流②的研学中,观察到该河流流入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一青海湖,因此判断河流②是________(选填“内流河”或“外流河”)。
(2)在野生动物的天堂三江源地区,找到了长江的源头是________(填数字);观察到能适应青藏高原独特的________气候的黑颈鹤,通过查询资料知道黑颈鹤是唯一生长繁殖在青藏高原的鹤类。
主题二 解码高原农业
(3)在青藏铁路沿途,常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你从形态特征等方面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环境的___________(至少两点)。
(4)在青藏铁路南端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见到了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________和小麦。
主题三 寻访特色民俗
(5)在与藏族同胞交往中,发现藏民早晚将双手藏于藏袍袖中,中午脱下一只或两只袖子,系于腰间,该独特的穿衣方式与当地气候的关系是__________。
(6)在当地特色民居________(填民居名称)住宿时,发现其多用石块砌成,窗小墙厚,门低矮。
18.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省区)南部,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被誉为“____________”;
(2)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指的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
(3)图中②处为我国最大的湖泊____________湖,是咸水湖;
(4)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休牧育草 B.大力毁林开荒种田
C.大力退耕还林还草 D.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6页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主要是( )
A.改造湿地环境,扩大耕地面积 B.增加牲畜放养量,提高牧民生活水平
C.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D.开发旅游资源,增加当地财政收入
【答案】C
【详解】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主要是保护和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牲畜放养量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利于三江源的保护,排除AB;开发旅游资源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D;故选C。
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包括( )
①保护中华水塔②增加耕地面积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增加木材蓄积量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是保护中华水塔,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耕地面积,增加木材蓄积量会破坏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故选:A。
3.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地区冰川萎缩,会造成哪些问题?( )
①三江源区湖泊和湿地水源减少②三江源区草地沙化
③三江源区野生动物锐减④影响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地区冰川萎缩,会造成三江源区湖泊和湿地水源减少;三江源区草地沙化;三江源区野生动物锐减;影响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①②③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在图中阴影区域设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 )
①发展旅游增加收入②保护高原湿地③保护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④恢复草场植被,发展畜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详解】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人类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图中的阴影区域是三江源地区,该地区设置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高原湿地,保护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D②③正确 。不是为了发展旅游增加收入、恢复草场植被,发展畜牧业,①④错误。故选D。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搭”。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加上矿产盗采、过度放牧、虫草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15%~25%,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中华水塔”水源“告急”。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4%、27%和13%。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三江源地区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造成“中华水塔”水源减少的人为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B.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
C.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气候干旱,降水逐年减少
7.针对目前的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 ②鼓励采挖虫草,增加收入
③禁止用水,保护水源 ④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5.D 6.B 7.D
【解析】5.由图可知,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的南部,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故选D。
6.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有“中华水塔”称号,但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及人为原因的影响,水源不断减少,其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全年气候变暖和气候干旱属于自然原因,该地区工农业不发达,故选B。
7.针对三江源地区目前的现状,可以采取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和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等措施,鼓励采挖虫草容易造成地表植被破坏,禁止用水是不现实的,都是错误的做法,故①④正确。故选D。
【点睛】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地区的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三条著名江河:长江、黄河,以及沧澜江的源头区域,平均的海拔高度在四千米左右,三江源拥有者非常多的高海拔生物种类生存。
8.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叙述错误的是( )
A.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 B.“三江”指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C.三江源位于青藏地区 D.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
【答案】B
【详解】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ACD叙述正确、B叙述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纪录片《长江之恋》立体式地记录并呈现了长江及其流域近年来的真实面貌。无论是落霞孤鹜,水天一色;抑或是渚清沙白,鸟飞回;又或是江水浩荡,东流不息,这些壮美的景象全部在下图纪录片中一一呈现。下图为长江、黄河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9.下列节目与图中信息对应正确的是( )
A.实景演出《归来三峡》-①一川 B.彝族歌舞《生在火塘边》-②-藏
C.《最忆是杭州》-③-浙 D.《八百里洞庭美如画》-④-鄂
10.有关长江、黄河的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最终汇入太平洋②大致都自西向东流
③水能资源都集中在中上游河段④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⑤中下游都有结冰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11.下列关于图中阴影区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是长江黄河、珠江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B.可采取休牧育草等措施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
C.“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D.湿地广布、湖泊众多,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答案】9.C 10.C 11.B
【分析】9.读图可知,三峡指的是峡瞿塘峡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巫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境内;西陵峡则在湖北省,因此,整个三峡是跨了两个省市的,A错误。彝族歌舞《生在火塘边》,②属于贵州省简称“黔”或“贵”,B错误。《最忆是杭州》对应③是浙江省简称浙,C正确。《八百 里洞庭美如画》对应④湖南省简称湘,D错误。故选C。
10.]读图可知,长江、黄河都是外流河,注入太平洋,属于太平洋水系;长江与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共同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四川;黄河和长江的流向均大致为自西向东流,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长江、黄河的上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段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无结冰现象。①②④正确。故选C。
11.由图可知该区域是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被称为"中华水塔",A错误。三江源地区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可采取休牧育草等措施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B正确。"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西北地区景观,C错误。该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这里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是湿地保护区,不适宜发展农业,D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长江、黄河的特点和三江源生态环境,结合教材知识读图理解解答。
12.关于三江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③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④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
【详解】该地区由于海拔高,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水塔”,但由于自然环境的破环,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淡水资源逐年减少,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①错误;该区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所以②错误;三江源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所以③正确;湖泊和沼泽在气温高的时候将多余的冰雪融水储存起来,气温低是释放出来补给河流,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所以④正确。故选B
【点睛】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它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它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13.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日前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核,即将启动。根据新规划,三江源治理范围从15.2万平方千米扩大至39.5万平方千米,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像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 )河流下游输水
A.长江、黄河、怒江 B.长江、澜沧江、怒江
C.黄河、澜沧江、怒江 D.黄河、长江、澜沧江
【答案】D
【分析】根据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像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黄河、长江、澜沧江的下游输水,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故选D。
【点睛】考查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4.“美丽中国梦”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下列措施对建设美丽中国不利的是
A.洞庭湖区退田还湖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C.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D.首都北京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答案】D
【详解】洞庭湖区退田还湖有利于增加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防治土地荒漠化;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首都北京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容易导致地下水位降低,引起地面下沉。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5.008年8月,国家正式成立了全国最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实际行动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2013年6月4日,首支“瀞度三江源100平方公里水资源保护除”成立.
“三江源头“指的是(  )
A.长江、黄河、珠江 B.长江、黄河、澜沧江
C.长江、珠江、闽江 D.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
【答案】B
【详解】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境内,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指澜沧江、长江、黄河。
二、解答题
16.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平原和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
材料二东北地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图。
(1)“我的家乡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歌曲中描述的河流是图中的____河。(填字母)
(2)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冬季的东北,呈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试分析该地区冬季寒冷的原因。____
(3)说明三江源所在区域拥有丰富太阳能资源的原因。____
(4)简述图中②工业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____
(5)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分别设立了①三江自然保护区和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的保护作用有____。(至少写2条。)
【答案】(1)M
(2)纬度高,气温低;离冬季风发源地较近
(3)海拔高,空气稀薄,晴朗天气多,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4)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等
(5)保护土壤,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等
【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和三江源地区为材料,涉及到东北地区河流、气候寒冷的原因、工业发展条件、三江源地区的自然资源以及两地区湿地的环境效益,考查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特征异同点的能力和核心素养。
【详解】(1)歌词中描写的松花江位于东北地区,图中的M河是松花江。
(2)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同时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所以冬季的东北,呈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
(3)三江源所在区域拥有丰富太阳能资源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强。
(4)图中②辽中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区内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劳动力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5)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分别设立了①三江自然保护区和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的保护作用体现在:保护土壤植被、涵养水源、提高水质;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蓄洪和防旱能力等。
17.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孕育了长江、黄河等众多大江大河。为认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了解藏族同胞民风民俗,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了一次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的雪域高原研学之旅。下图是青藏高原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主题一 探秘雪域高原
(1)从西宁前往青海湖的研学旅程中,向北遥望①山脉,其山脉名称是________;对河流②的研学中,观察到该河流流入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一青海湖,因此判断河流②是________(选填“内流河”或“外流河”)。
(2)在野生动物的天堂三江源地区,找到了长江的源头是________(填数字);观察到能适应青藏高原独特的________气候的黑颈鹤,通过查询资料知道黑颈鹤是唯一生长繁殖在青藏高原的鹤类。
主题二 解码高原农业
(3)在青藏铁路沿途,常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你从形态特征等方面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环境的___________(至少两点)。
(4)在青藏铁路南端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见到了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________和小麦。
主题三 寻访特色民俗
(5)在与藏族同胞交往中,发现藏民早晚将双手藏于藏袍袖中,中午脱下一只或两只袖子,系于腰间,该独特的穿衣方式与当地气候的关系是__________。
(6)在当地特色民居________(填民居名称)住宿时,发现其多用石块砌成,窗小墙厚,门低矮。
【答案】(1) 祁连山脉 内流河
(2) ④ 高寒
(3)毛长皮厚、体矮身健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高原环境。
(4)青稞
(5)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6)碉房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为材料,涉及到青藏地区的山脉、湖泊、河流、三江源的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保护、河谷农业,气候对服饰、民居的影响等,考查学生对我国青藏地区这一区域地理的认知能力。
【详解】(1)从西宁前往青海湖的研学旅程中,向北遥望①山脉,该山脉是祁连山脉,该山脉是青海省与甘肃省的分界线;②是黄河的支流--湟水,该河流流入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一青海湖,②湟水是内流河。
(2)在野生动物的天堂--三江源地区,找到了长江的源头是④沱沱河;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特点是高寒,黑颈鹤是唯一生长繁殖在青藏高原的鹤类。
(3)在青藏铁路沿途,常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该畜种毛长皮厚、体矮身健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高原环境。
(4)青藏铁路南端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该地区农业主要属于河谷农业。
(5)藏民早晚将双手藏于藏袍袖中,中午脱下一只或两只袖子,系于腰间,该独特的穿衣方式与当地气候的关系是: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6)青藏地区的特色民居是碉房,其多用石块砌成,窗小墙厚,门低矮。
18.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省区)南部,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被誉为“____________”;
(2)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指的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
(3)图中②处为我国最大的湖泊____________湖,是咸水湖;
(4)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休牧育草 B.大力毁林开荒种田
C.大力退耕还林还草 D.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答案】(1) 青海 中华水塔
(2) 黄河 长江 澜沧江
(3)青海
(4)B
【分析】本题以青藏地区图为材料,设置了四个小题,涉及到三江源的位置、范围、水文、生态问题,考查学生掌握情况。
【详解】(1)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指C澜沧江、B长江、A黄河,都注入太平洋。
(3)图中处②为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是咸水湖。
(4)近年来,由于气候暖干化趋势、过度放牧以及人类活动,使三江源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三江源地区大片土地逐渐沙化。2000年8月19日,国家正式成立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要求:①退耕还草(林),②全面禁猎,③禁采砂金,④休牧育草,⑤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故ACD正确。大力毁林开荒种田会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B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试卷第10页,共10页
试卷第9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