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单元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单元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21 16:28:06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序居后 ②制造业产值落后,水平较低 ③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④区域发展不平衡 ⑤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并不是排序居后,①错误;我国制造业产值世界第一,但制造业水平较低,②错误;由于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开发,导致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还很突出,③正确;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明显,④正确;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我国的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⑤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有关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 D.中国己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
【答案】D
【详解】中国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ABC不符合题意;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D符合题意;故选D。
读中国1978年至2014年三大产业变化对比表,完成下面小题。
3.2014年,中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 )
A.31.2% B.37.1% C.42.9% D.48.1%
4.由表可知中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在( )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先上升,再下降 D.先下降,再上升
5.第三产业比重越大,代表一个国家越发达,例如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发达国家2015年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70.5%,由表可以看出中国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属于( )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靠石油输出获得高收入的国家 D.世界最不发达国家
【答案】3.D 4.A 5.B
【解析】3.由图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100%-42.7%-9.2%=48.1%,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从图可以看出,从1978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在不断上升,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第三产业比重越大,代表一个国家越发达,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比重超过70%,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第三产业占比还不到一半,还属于发展中国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即各类服务业或商业。
6.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中部大开发 B.振兴京津冀等老工业基地
C.促进西部地区崛起 D.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答案】D
【详解】为了逐渐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正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根据题意,故选D。
粤赣运河作为国家工程进入实际规划,将会成为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南北向的水上大动脉,与京杭大运河连通形成南北大运河。从长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船,就不必再绕走上海、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可减少航程1200多千米。下图为粤赣运河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粤赣运河将沟通的两大水系是( )
A.黄河与淮河 B.珠江与北江 C.长江与珠江 D.长江与赣江
8.修建粤赣运河难度最大的地段是( )
A.赣江段 B.南岭段 C.北江段 D.珠江段
9.开通粤赣运河的重要意义是( )
①沟通两大水系,增强经济互联互通②缩短江西和广东的水路,降低运输成本
③改善内河水运,建设现代化水运体系④促进运河沿线的水能资源开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7.C 8.B 9.A
【解析】7.由图可知,粤赣运河南起珠江干流,北至长江干流,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与黄河、淮河无关,北江是珠江的支流,赣江是长江的支流,故选C。
8.由图可知,粤赣运河自广州至江西湖口县,自南向北穿过东南丘陵、南岭、东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修建难度最大的是南岭段,该段地势陡峭,工程量大,赣江段、北江段和珠江段难度小,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9.①赣粤运河连接赣江及北江,北起江西鄱阳湖溯赣江而上,经桃江,跨过分水岭(积善亭)入广东省浈水沿北江至广州出海,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增强经济的互联互通,故①项正确。②赣粤运河连接赣江及北江,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缩短江西和广东的水路,降低运输成本,故②项正确。③开通粤赣运河,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南至广州出海,北经长江连接京杭运河,可通达首都北京,有利于改善内河水运,建设现代化水运体系,故③项正确。④开通粵赣运河,其意义在于构建发达完善的水运体系,不会促进运河沿线的水能资源开发,故④项错误。故A①②③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赣粤运河,连接赣江及北江,北起江西鄱阳湖溯赣江而上,经桃江,跨过分水岭(积善亭)入广东省浈水沿北江至广州出海,全长1275公里,穿越两省27县、市,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北经长江连接京杭运河,可通达首都北京,总长3187公里,规划为三级干线航道。一些反对者表示运河会造成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水源出现外流的状态,更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涉及跨省生态补偿。
10.下列叙述体现了我国做负责任大国的是( )
①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②我国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③应对疫情,我国免费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新冠疫苗及口罩等防护物资
④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我国耕地面积1.3亿公顷,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0%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故①符合题意。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我国存在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等问题,这属于我国自己国家的问题,没有体现负责任大国的理念。故②不符合题意。应对疫情,我国免费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新冠疫苗及口罩等防护物资能够体现我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为应对全球问题而作出贡献,故③符合题意。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是体现我国负责任,故④符合题意。故①③④正确。故选C。
今年,国家将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四个乡村建设方面,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结合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1.根据图文资料,推测乡村振兴的原因可能是( )
A.城乡发展不平衡 B.农村人口多于城市
C.乡村人口增长过快 D.我国粮食出现短缺
1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宜居乡村
B.完善基础设施,缩小乡村规模
C.坚持计划生育,实行晚婚晚育
D.坚持农田农用,切实保护草地
【答案】11.A 12.A
【分析】11.由图文材料可知,乡村振兴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迅速,而乡村发展缓慢,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故选A。
12.针对以上图文材料,要振兴乡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宜居乡村。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对策等。
13.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B.我国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完全能够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C.我国国土辽阔、物产丰富,区域之间的差异也特别大
D.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已经很小,所以应该以节约为主
【答案】C
【详解】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人口多,人均国民收入相对不足,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故A错误;虽然我国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但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不能够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还需从海外进口自然资源,故B错误;我国国土辽阔、物产丰富,但区域之间的差异也特别大,故C正确;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均衡,因此经济发展潜力很大,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14.据俄媒报道:2019年俄罗斯首次在国家统一考试中进行汉语科目的考试。汉语被纳入俄罗斯国家统考试,可能的原因是( )
①中俄关系日益密切 ②俄罗斯和中国陆上相邻
③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④中俄经济合作越来越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详解】近年来,俄罗斯将汉语科目的考试作为国家统一考试,是由于俄罗斯与中国陆地相邻,相互间的贸易往来密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加上中俄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多,需要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故选B。
【点睛】
15.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世界国力最强的国家②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丰富③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④在世界各国中,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很少,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仍是发展中国家,故选D。
【点睛】
二、解答题
16.在中国越来越关注空气质量,近几年诞生了一个新的大众流行语——今天你低碳了吗?请看漫面完成下列问题。
(1)按照因果关系将字母填在图中方框内。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C.沿海低地、良田、城市淹没
D.极地冰雪融化
E.大量燃烧可燃物、汽车尾气、破坏森林
(2)下列哪种行为能加速全球气候变暖   
A.提倡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出行 B.全球许多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大量砍伐森林
(3)参考漫画的提示,说出生活中“低碳”的良好行为。
(4)为引起人们对“低碳生活”的重视,小明写了一些宣传标语:“倡导低碳,呵护地球”“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等,请你也来试写一条吧!(友情提示:请不要与小明相同)
【答案】(1)EBDAC(按顺序填写即可)
(2)D
(3)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使用节能电器,及时关闭电源
(4)追求低碳,还我蓝天。
【分析】“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1)生活中,如果大量燃烧可燃物、汽车尾气、破坏森林,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造成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全球变暖使海水表面出现膨胀,同时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故顺序是E-B-D-A-C。
(2)提倡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出行,全球许多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都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砍伐森林能加速全球气候变暖。
(3)践行低碳,应该做到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使用节能电器,及时关闭电源;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用塑料购物袋,使用纸袋、竹篮或布袋购物;对于各种资源要节约利用、循环使用,提高利用率;垃圾要分类回收、处理等。
(4)对于“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有::“少一份碳,多一份氧;追求低碳,还我蓝天;少一个塑料袋,尽情享受大自然;少一个塑料袋,多一份健康等。
17.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图,完成下题。
(1)甲、乙两地区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甲地地形主要以____、____为主,其地形结构特征为____;乙地地形主要以____为主。
(2)甲地区有丰富的____、____能源资源,而乙地区资源较为缺乏,所以我国建立了丙图中A—B的能源工程“____”,将甲地区的能源输送到了乙地区。
(3)请你说明上题中的能源工程,对甲、乙两地区各带来那些好处?(各地至少答两点)
甲①____;②____。乙①____;②____。
(4)上海玲玲同学的爸爸是甲地区的一名工程技术员,暑假期间想回家接玲玲来游览甲地的自然风光,他想乘火车回家,最便捷的铁路线路是兰新线、陇海线、____。
(5)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乙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来看主要是为了( )
A.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提高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1) 山地 盆地 三山夹两盆 平原
(2) 石油 天然气 西气东输
(3) 使当地的天然气得到大规模开发; 可以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 缓解乙地区资源短缺问题;为乙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天然气为清洁能源,可以改善乙地的环境等。
(4)京沪线
(5)D
【分析】本题以新疆和长江三角洲为材料,涉及到新疆和长江三角洲的地形特点、两地区的资源特点、能源调配工程,重要的铁路干线及东西部发展差异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甲地区是新疆地区,乙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甲地地形主要以山地、盆地为主,其地形结构特征为“三山夹两盆”,其中的“三山” 指的是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盆指的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其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
(2)甲新疆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能源资源,而乙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较为缺乏,所以我国建立了丙图中A一B的能源工程“西气东输”,将甲地区的能源输送到了乙地区。
(3)西气东输工程带动了甲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新疆地区的资源优势,可以增加新疆地区的就业岗位、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对乙长江三角洲地区来说:缓解了该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减少了该地区大气污染,改善了该地区的环境质量。
(4)上海玲玲同学的爸爸是甲地区的一名工程技术员,暑假期间想回家接玲玲来游览甲地的自然风光,他想乘火车回家,最便捷的铁路线路是兰新线、陇海线、在徐州转到京沪线,最终到达上海。
(5)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乙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来.看主要是为了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故选D。
18.阅读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六五环境日主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中国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在共建美丽中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
材料二:2022年初,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欧洲联盟联合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当中就已经指出,受多重因素影响,2021年共有53个国家和地区接近1.93亿人遭遇严重粮食短缺,这一数字比前一年增加了4000万人之多,再度佐证了全球粮食问题的严峻态势。粮食问题不仅事关民生,还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对怠慢不得。
(1)下列活动不符合世界环境日活动理念的是( )
A.余物交换,余物捐赠 B.勤俭持家,物尽其用
C.不考虑消费需求,任意消费 D.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2)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粮食问题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做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________。
【答案】(1)C
(2)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3)节约粮食;不浪费一餐一饭……(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本题以世界环境日为材料,涉及到我国在国际上的角色及责任,如何建设美丽中国以及中学生如何做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
(1)由材料可知,此次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以上四种活动中,“余物交换,余物捐赠”、“勤俭持家,物尽其用”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都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任意消费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做法,与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不符,故选C。
(2)由题目可知,在共建美国中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作用,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3)粮食问题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节约粮食、不浪费米饭,自助就餐时按量取食等。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9页,共9页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序居后 ②制造业产值落后,水平较低 ③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④区域发展不平衡 ⑤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有关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 D.中国己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
读中国1978年至2014年三大产业变化对比表,完成下面小题。
3.2014年,中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 )
A.31.2% B.37.1% C.42.9% D.48.1%
4.由表可知中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在( )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先上升,再下降 D.先下降,再上升
5.第三产业比重越大,代表一个国家越发达,例如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发达国家2015年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70.5%,由表可以看出中国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属于( )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靠石油输出获得高收入的国家 D.世界最不发达国家
6.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中部大开发 B.振兴京津冀等老工业基地
C.促进西部地区崛起 D.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粤赣运河作为国家工程进入实际规划,将会成为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南北向的水上大动脉,与京杭大运河连通形成南北大运河。从长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船,就不必再绕走上海、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可减少航程1200多千米。下图为粤赣运河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粤赣运河将沟通的两大水系是( )
A.黄河与淮河 B.珠江与北江 C.长江与珠江 D.长江与赣江
8.修建粤赣运河难度最大的地段是( )
A.赣江段 B.南岭段 C.北江段 D.珠江段
9.开通粤赣运河的重要意义是( )
①沟通两大水系,增强经济互联互通②缩短江西和广东的水路,降低运输成本
③改善内河水运,建设现代化水运体系④促进运河沿线的水能资源开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叙述体现了我国做负责任大国的是( )
①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②我国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③应对疫情,我国免费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新冠疫苗及口罩等防护物资
④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今年,国家将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四个乡村建设方面,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结合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1.根据图文资料,推测乡村振兴的原因可能是( )
A.城乡发展不平衡 B.农村人口多于城市
C.乡村人口增长过快 D.我国粮食出现短缺
1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宜居乡村
B.完善基础设施,缩小乡村规模
C.坚持计划生育,实行晚婚晚育
D.坚持农田农用,切实保护草地
13.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B.我国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完全能够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C.我国国土辽阔、物产丰富,区域之间的差异也特别大
D.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已经很小,所以应该以节约为主
14.据俄媒报道:2019年俄罗斯首次在国家统一考试中进行汉语科目的考试。汉语被纳入俄罗斯国家统考试,可能的原因是( )
①中俄关系日益密切 ②俄罗斯和中国陆上相邻
③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④中俄经济合作越来越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世界国力最强的国家②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丰富③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④在世界各国中,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解答题
16.在中国越来越关注空气质量,近几年诞生了一个新的大众流行语——今天你低碳了吗?请看漫面完成下列问题。
(1)按照因果关系将字母填在图中方框内。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C.沿海低地、良田、城市淹没
D.极地冰雪融化
E.大量燃烧可燃物、汽车尾气、破坏森林
(2)下列哪种行为能加速全球气候变暖   
A.提倡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出行 B.全球许多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大量砍伐森林
(3)参考漫画的提示,说出生活中“低碳”的良好行为。
(4)为引起人们对“低碳生活”的重视,小明写了一些宣传标语:“倡导低碳,呵护地球”“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等,请你也来试写一条吧!(友情提示:请不要与小明相同)
17.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图,完成下题。
(1)甲、乙两地区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甲地地形主要以____、____为主,其地形结构特征为____;乙地地形主要以____为主。
(2)甲地区有丰富的____、____能源资源,而乙地区资源较为缺乏,所以我国建立了丙图中A—B的能源工程“____”,将甲地区的能源输送到了乙地区。
(3)请你说明上题中的能源工程,对甲、乙两地区各带来那些好处?(各地至少答两点)
甲①____;②____。乙①____;②____。
(4)上海玲玲同学的爸爸是甲地区的一名工程技术员,暑假期间想回家接玲玲来游览甲地的自然风光,他想乘火车回家,最便捷的铁路线路是兰新线、陇海线、____。
(5)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乙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来看主要是为了( )
A.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提高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8.阅读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六五环境日主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中国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在共建美丽中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
材料二:2022年初,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欧洲联盟联合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当中就已经指出,受多重因素影响,2021年共有53个国家和地区接近1.93亿人遭遇严重粮食短缺,这一数字比前一年增加了4000万人之多,再度佐证了全球粮食问题的严峻态势。粮食问题不仅事关民生,还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对怠慢不得。
(1)下列活动不符合世界环境日活动理念的是( )
A.余物交换,余物捐赠 B.勤俭持家,物尽其用
C.不考虑消费需求,任意消费 D.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2)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粮食问题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做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________。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