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北地区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中华龙舟大赛”一般选择在甲区域举行,考虑的主要自然条件是甲区域( )
A.气温高 B.光照强 C.风力大 D.河湖多,水量大
2.下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图中山脉南北两侧地理差异的是( )
A. B.
C. D.
3.下图是丁地区成为我国主要大江大河发源地的成因联系图,图中序号①②表示( )
A.①海拔高,②冰川广布 B.①深居内陆,②冰川广布
C.①海拔高,②降水多 D.①深居内陆,②降水多
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22℃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序号代表的城市中,入春日期最接近的是( )
A.①与② B.③与④ C.①与③ D.②与④
5.甲区域七月的候温( )
A.低于10℃ B.在12℃左右 C.接近15℃ D.在16℃~22℃
6.甲区域全年皆冬的原因是( )
A.距海远,年温差小 B.深居内陆,降水少
C.地形封闭,日照强 D.海拔高,气温低
7.下列关于促进西藏进一步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西北部荒漠广布,应引种热带、亚热带树种,扩大其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B.因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人口密度小且分布分散,应强化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区内、外联系,促进西藏全面发展
C.因雪域高原环境独特,生态脆弱,应严禁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防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因青稞等粮食产量低,应大面积播种水稻等高产农作物,解决粮食不能自给的问题
四位同学在QQ群聊天,他们分别描述了自己所在家乡的地理特征。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QQ群聊天记录,完成下面小题。
8.四位同学的描述与图中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小文—丙 B.小兰—丁 C.小菊—乙 D.小森—甲
9.四位同学对自己家乡的描述,存在错误的一位是( )
A.小文 B.小兰 C.小菊 D.小森
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读东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两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概括了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高寒”是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B.东北地区气候冷湿,长冬无夏;青藏地区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C.与东北地区相比,青藏地区铁路线稀疏,气候是造成这种差的最主要因素
D.东北地区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丰富;青藏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水能
11.下列关于图中阴影区域①②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区域分布着大面积的黑土地,沃野千里
B.②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①区域种植的农作物因为生长时间较短,各种养分积累多
D.②区域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三江源国家公园于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读“三江源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
12.“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13.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下列叙述中不是其原因的是( )
A.该地区具有独特的藏族地域文化特色
B.这里的生态安全对周边地区有重大影响
C.这里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集中的地区
D.该地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湿地沼泽等水土保持作用突出
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宣布设立首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位列其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三江源的“三江”是指( )
①黄河②塔里木河③长江④珠江⑤澜沧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5.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 )
A.发展观光旅游 B.增加财政收入 C.保护生态环境 D.解决就业问题
二、解答题
16.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③三地每年雨季来得最早的是____地。
(2)④、⑤两地中,水力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地。
(3)a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为了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建成了被称为“天路”的____铁路。
(4)b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
(5)图2所示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级阶梯上。P地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高原,该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治理该问题主要采用的整治措施有____。
(6)M为____(山脉),它与淮河形成我国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举一例说明该分界线的地理意义。____
17.三江平原和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是____。
(2)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
(3)图中②地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面临资源枯竭、能耗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为振兴②工业基地,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____。(至少两点)
(4)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黄河和____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5)④为雅鲁藏布江,这里河谷宽阔,种植的油菜籽粒大,千粒重比东部平原高一倍。请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____。
(6)图中①、③两阴影地区共同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为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国家分别设立了三江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们共同的生态意义有____。(至少两点)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于今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历史上水草丰美、生物多样、湖泊众多、生态良好。上世纪末,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下降,湖泊减少、冰川萎缩、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材料二:三江源地区图
(1)三江源地区是长江、____和____江的源区。
(2)青藏高原农业以____业为主,优良畜种有____、藏绵羊等;____谷地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较肥沃,适宜发展____农业。
(3)5月27日上午11时,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资料显示,珠穆朗玛峰在缓慢增高,原因是。
(4)在三江源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5)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其气候方面的原因是。
试卷第2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6页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北地区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中华龙舟大赛”一般选择在甲区域举行,考虑的主要自然条件是甲区域( )
A.气温高 B.光照强 C.风力大 D.河湖多,水量大
2.下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图中山脉南北两侧地理差异的是( )
A. B.
C. D.
3.下图是丁地区成为我国主要大江大河发源地的成因联系图,图中序号①②表示( )
A.①海拔高,②冰川广布 B.①深居内陆,②冰川广布
C.①海拔高,②降水多 D.①深居内陆,②降水多
【答案】1.D 2.D 3.A
【解析】1.图中甲区域为我国南方地区,属于湿润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众多,水量大,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船,所以我国“中华龙舟大赛”选择在甲区域举行主要考虑的自然条件是河湖众多,水量大,故选D。
2.图中山脉为秦岭,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为湿润区,以北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区,故A项错误;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1月0 °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该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 °C以上,河流无结冰期,该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 °C以下,河流有结冰期,故BC项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为温带,代表性水果是温带水果苹果,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为亚热带,代表性水果是亚热带水果柑橘,故D项正确;故选D。
3.图中丁地区为我国的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主体,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由于常年低温,所以冰川广布,成为了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故选A。
【点睛】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别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青藏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冰川广布。
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22℃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序号代表的城市中,入春日期最接近的是( )
A.①与② B.③与④ C.①与③ D.②与④
5.甲区域七月的候温( )
A.低于10℃ B.在12℃左右 C.接近15℃ D.在16℃~22℃
6.甲区域全年皆冬的原因是( )
A.距海远,年温差小 B.深居内陆,降水少
C.地形封闭,日照强 D.海拔高,气温低
【答案】4.C 5.A 6.D
【解析】4.根据图示:①的入春日期约是4月1日,②的入春日期约是5月1日,③的入春日期约是4月1日,④的入春日期位于4月1日到4月15日之间;入春日期最接近的是①与③,故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候温高于22℃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甲位于全年皆冬区,7月侯温低于10℃,A正确。在12℃左右、 接近15℃ 、在16℃~22℃均为春季、秋季的温度,BCD错误。故选A。
6.甲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由于海拔高,所以气温低,D正确。甲气温低主要与地形因素有关,与海陆位置关系不大,A错误。本题主要侧重于温度低,与降水多少关系不大,B错误。青藏高原地形并不封闭,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人类活动等。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由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青藏高原成为夏季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7.下列关于促进西藏进一步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西北部荒漠广布,应引种热带、亚热带树种,扩大其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B.因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人口密度小且分布分散,应强化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区内、外联系,促进西藏全面发展
C.因雪域高原环境独特,生态脆弱,应严禁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防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因青稞等粮食产量低,应大面积播种水稻等高产农作物,解决粮食不能自给的问题
【答案】B
【详解】西藏气候寒冷不宜引进热带、亚热带树种和对水热要求较高的水稻,可以适当发展工业、旅游业,强化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青藏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有青稞,ACD错误;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应强化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区内、外联系,促进西藏全面发展。故选B。
【点睛】青藏高原海拔高,典型环境特征高寒,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粮食作物青稞,豌豆。
四位同学在QQ群聊天,他们分别描述了自己所在家乡的地理特征。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QQ群聊天记录,完成下面小题。
8.四位同学的描述与图中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小文—丙 B.小兰—丁 C.小菊—乙 D.小森—甲
9.四位同学对自己家乡的描述,存在错误的一位是( )
A.小文 B.小兰 C.小菊 D.小森
【答案】8.C 9.A
【解析】8.读图可知,甲为北方地区,乙为西北地区,丁为青藏地区,丙为南方地区;小文家乡千里冰封,气候寒冷,平原广阔,耕地连片,对应甲北方地区,排除A;小兰家乡树木常绿,河湖密布,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对应丙南方地区,排除B;小菊家乡有草地、牛羊、还有沙漠为我国西北地区,对应乙,C正确;小森家乡有雪域高原,海拔高,发展河谷农业种植青稞为主要粮食作物,对应我国丁青藏地区,排除D;故选C。
9.四位同学对自己家乡的描述,存在错误的一位是小文,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地区,香蕉属于亚热带、热带水果,A正确;其他三位同学对自己的家乡描述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
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读东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两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概括了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高寒”是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B.东北地区气候冷湿,长冬无夏;青藏地区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C.与东北地区相比,青藏地区铁路线稀疏,气候是造成这种差的最主要因素
D.东北地区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丰富;青藏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水能
11.下列关于图中阴影区域①②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区域分布着大面积的黑土地,沃野千里
B.②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①区域种植的农作物因为生长时间较短,各种养分积累多
D.②区域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答案】10.A 11.A
【解析】10.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被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河流环绕,且有广阔的黑土区,土壤肥沃,因此概括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高寒”是其自然特征,A正确;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但并非无夏季,B错误;东北地区工业发展较早,而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生态脆弱,经济相对落后,地形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C错误;东北地区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丰富;青藏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水能不属于新能源,D错误。故选A项。
11.读图可知,①为松嫩平原,②为三江源地区。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具有大面积的黑土地,土壤肥沃,A正确;三江源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但该处为江河起源,水流细小,不能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错误;松嫩平原的农作物一年一熟,生产时间较长,各种养分积累多,C错误;②区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D错误。故选A项。
【点睛】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本区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突出的地形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格局十分明显,,该地气候冷湿,农作物耕作熟制是一年一熟。三江源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国家公园于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读“三江源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
12.“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13.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下列叙述中不是其原因的是( )
A.该地区具有独特的藏族地域文化特色
B.这里的生态安全对周边地区有重大影响
C.这里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集中的地区
D.该地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湿地沼泽等水土保持作用突出
【答案】12.C 13.A
【解析】12.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江河的水源来源是雪山和冰川融水,温度越高,水量越丰盈,“中华水塔”位于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故选C。
13.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地区,该地区具有独特的藏族地域文化特色,与生态安全无关,A符合题意;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①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②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治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宣布设立首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位列其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三江源的“三江”是指( )
①黄河②塔里木河③长江④珠江⑤澜沧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5.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 )
A.发展观光旅游 B.增加财政收入 C.保护生态环境 D.解决就业问题
【答案】14.D 15.C
【解析】14.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①③⑤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西部地区经济开发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防止青藏地区水土流失,保护高原湿地,保护水源地,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青海省南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C正确。不是为了发展观光旅游、增加财政收入和解决就业问题,ABD错误。故选C。
【点睛】针对三江源出现的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大退耕还草,制定法律法规,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二、解答题
16.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③三地每年雨季来得最早的是____地。
(2)④、⑤两地中,水力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地。
(3)a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为了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建成了被称为“天路”的____铁路。
(4)b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
(5)图2所示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级阶梯上。P地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高原,该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治理该问题主要采用的整治措施有____。
(6)M为____(山脉),它与淮河形成我国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举一例说明该分界线的地理意义。____
【答案】(1)①
(2)④
(3) 高寒 青藏
(4)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
(5) 二 黄土 水土流失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合理安排生活活动。
(6) 秦岭 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南方与北方分界线等。
【分析】本题以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气候、地形等知识点,考查区域认知的能力和素养。
【详解】(1)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雨季由东南沿海开始,逐渐向北推移。①雨季来的最早。
(2)④地位于横断山区,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3)a为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高寒,为了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建成了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
(4)b为西北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
(5)图2所示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P地位于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等,导致这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治理措施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合理安排生活活动。
(6)M为东西走向的秦岭,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南方与北方分界线等。
17.三江平原和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是____。
(2)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
(3)图中②地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面临资源枯竭、能耗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为振兴②工业基地,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____。(至少两点)
(4)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黄河和____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5)④为雅鲁藏布江,这里河谷宽阔,种植的油菜籽粒大,千粒重比东部平原高一倍。请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____。
(6)图中①、③两阴影地区共同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为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国家分别设立了三江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们共同的生态意义有____。(至少两点)
【答案】(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等,改善该地区因发展重工业而产生的环境污染,依托当地的劳动力优势发展一些新兴工业等
(4)澜沧江
(5)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
(6) 湿地面积减少 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分析】本大题以东北地区图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东北三省的地形大势、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三江源的位置和范围、河谷农业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设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详解】(1)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因此,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2)东北三省地广人稀, 本地粮食消费少,商品率高;农业的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是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3)据图可知,②为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 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人才和技术,积极发展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4)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5)雅鲁藏布江谷地日照时间长,日照充足,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该地农产品的品质优良。
(6)图中①为三江平原,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该地区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③为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两地都面积湿地面积减小的问题。为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国家分别设立了三江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意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于今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历史上水草丰美、生物多样、湖泊众多、生态良好。上世纪末,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下降,湖泊减少、冰川萎缩、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材料二:三江源地区图
(1)三江源地区是长江、____和____江的源区。
(2)青藏高原农业以____业为主,优良畜种有____、藏绵羊等;____谷地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较肥沃,适宜发展____农业。
(3)5月27日上午11时,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资料显示,珠穆朗玛峰在缓慢增高,原因是。
(4)在三江源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5)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其气候方面的原因是。
【答案】(1) 黄河 澜沧
(2) 畜牧 牦牛 雅鲁藏布江 河谷
(3)喜马拉雅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板块碰撞挤压运动,迫使山峰升高
(4)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5)光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起到增产效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能量物质的储存积累。
【分析】本题以三江源地区图文资料为材料,涉及三江源的河流、青藏高原的农业、畜种、珠峰增高的原因、保护三江源的措施和农作物产量高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我国在青藏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是指长江、澜沧江、黄河。
(2)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高寒是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青藏高原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优良畜种有牦牛、藏绵羊等。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人们在海拔相对较低、地形平坦、气温较高,土壤较肥沃的地方发展河谷农业,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东部的湟水谷地。图中显示的是雅鲁藏布江谷地。
(3)资料显示,珠穆朗玛峰在缓慢增高, 原因是:喜马拉雅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板块碰撞挤压运动,迫使山峰升高。
(4)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珍稀物种繁多。近年来,局部地区出现流沙、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对于三江源地区主要的保护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和完善法律、退耕还林还草、草皮移植、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5)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其气候方面的原因是:光照时间较其他地区长,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起到增产效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能量物质的储存积累;气温低,作物生长周期较长。
试卷第12页,共12页
试卷第11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