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 16.2《登泰山记》优质教学设计1(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 16.2《登泰山记》优质教学设计1(第1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1 10:5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泰山记》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散文的创作风格,创作主张,进而了解清代散文特色。
2.理解“阴、乘、限、巅、居、晦、极、驳、漫失、僻”10个词语,归纳“望、或、视”等词语的义项。
3.掌握判断句、省略句和几种变式句的结构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评价赏析能力。
5.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陶冶学生高雅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出写景记游的顺序,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2.诵读优美段落,感悟文章遣词造句的艺术功底。品赏作者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难点
1.结合写景状物的精彩内容,体味作者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
2.背诵全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姚鼐及其作品。
2.利用注释、工具书,准确翻译课文。
3.理解记游的顺序。
重点难点
1.识记重点词的词义。
2.理清课文思路。
数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泰山,是五岳之尊,以其苍茫的雄姿和博大的人文底蕴,牵动着中华儿女的情怀。泰山的雄姿和悠久令我们敬叹。历代帝王在这里筑坛告天;无数文人在这里登高吟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也展现了她的多姿多彩。那么泰山日出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感受泰山日出美景。
二、介绍作者及桐城派(见资料库)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他是清代著名文派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著有《惜抱诗文全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古文辞类纂》,从历代作品中精选各类文体的名作,作为学习古文的范本,流传很广。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桐城派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
桐城派提出了以“义法”为核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的文章理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戴名世是桐城派先驱;方苞为桐城派奠基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三、简介文章
本文是姚鼐在1774年冬游泰山后所写的游记。文章紧扣深冬时令和泰山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峥嵘苍劲的泰山。体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文章的顺序是:总写泰山的位置,记述登山的过程,山顶看日出,返回记建筑和观石刻,补记自然景观,循序渐进,有如一线贯穿,引人入胜。文章写景用笔不多,但能传出景物之神。侧面烘托是本文的主要写法。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听课文朗读音频,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纠正读音,依据节奏推知句意。
明确:
汶(wèn)水西流
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lù)登
道皆砌石为磴(dèng)
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xún)以入
徂徕(cú lái)如画
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蒲(pú)
绛皓(jiàng hào)驳色
少圜(yuán)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
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总结词义。
明确:(1)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2)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3)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4)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5)遂至山巅——巅:顶峰,巅峰。
(6)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
(7)半山居雾—居:停留。
(8)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9)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
(10)绛皓驳色——驳:杂,错杂。
(11)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
(12)僻不当道者——僻:偏僻
3.引导学生翻译关键句子(指导学生翻译句子技巧)。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明确:提示学生注意本句的句式特点:判断句;注意关键词“当”:处于。
翻译:处于那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的长城。
(2)今所经中岭及山巅涯限当道者,世皆为之天门云。明确:“山巅涯限当道者”是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注意定语放到中心词“涯限”之前;“为之”:称他们。翻译:现在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那些挡在路上的崖壁,世人都称它们为天门。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明确:注意“或……或……”句式,翻译为“有的……有的……”
翻译: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
4.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画出作者登山线路图,进行比较,看谁画得准确。
明确:京师——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之限—泰安—南麓中谷一—中岭——西谷—山巅
五、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发言。
明确:第1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2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3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4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5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2.讨论:作者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第一天行程是什么?第二天所观之景是什么?
明确:西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人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
第二天: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3.理清文章思路。
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
六、总结
综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知祖国山河的壮美。
七、布置作业
1.巩固重点字词。
2.背诵课文。
3.思考:作者是如何准确写出登山路径的?如何精彩描绘泰山日出美景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