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28 22:1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敬请各位专家指导 五峰仁和坪中学陈华东周恩来的录音资料我们要达到的结果性目标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列举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阅读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并完善的?
答:1953年底我国在同印度谈判时,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进一步完善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自学标记共处尊重互相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 嗨,班长要我把“国家外交原则”贴到班级板报上,可是被我弄乱了,急死我了,谁能帮我?我帮你理顺对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8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大陆军事包围示意图政治上不承认
经济上禁运封锁
军事上武力包围威胁我做小记者 假如你是一位记者,并有幸参加了1955年万隆会议的报道工作,请你预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这一目,并准备选取一个角度为大家做现场报道。
报道的三个角度
角度1 角度2
时间和地点 矛盾和分歧
参与国家 角度3
会议特点 万隆精神的
讨论主题 提出
提出的方针
最后结果


万隆会议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对 “求同存异”的解释求“同”存“异”同: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
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1)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从容不迫、灵活应变。
(3)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习近平开启欧洲之旅习近平欧洲之旅创多个首次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荷兰、8年来首次访问德国、27年来首次访问比利时、连续三届参加核安全峰会、首次在世界上提出“核安全观”、首次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首次访问欧盟总部。(新华网)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个政策 奠定基础”
“一个原则 成为准则”
“一次会议 提升地位”
“一个方针 影响深远”
“一位伟人 流芳百世”
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 )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
2、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出席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5年4月18日,由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五国发起的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中国代表团提出各国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并不妨碍各国间的求同和团结。在各国代表的努力下,会议就经济,文化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等问题达成了协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是谁?他提出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文中那句话体现了这一方针?
感谢您的聆听,希望给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