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0《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0《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1 21:5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征。
3、感受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导入:两千多年前,也有一位类似的外交官,面对强敌的质问、施恩加惠、威胁,武力恫吓,他沉着冷静,胸有成竹,义正言辞地断然拒绝,最后竟已死想拼,捍卫祖国的利益,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他的名字也被载入史册,他就是唐雎。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躺句不辱使命》。
解题:(1)唐雎不辱使命:辱,辱没,辜负。唐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2)文学常识:《战国策》又名《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辑整理成的。编订为33卷,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
(3)时代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徙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二、听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1)听课文朗读,注意读音,节奏、及人物的语气语调。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三、自由课文,感受文意
1、根据人物的语言,读出人物的情感。
2、借助书下面的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不明白的字、词、句子小组内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举手提出。
3、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
4、检查重要句子的翻译。
四、研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1、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开端: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
发展: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维护国家的严正立场。
高潮: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维护国家的严正立场。
结局; 写秦王被唐雎折服,唐雎取得胜利。
2、明确唐雎与秦王斗争的三个回合。
第一回合:语气:秦王:质问、施恩加惠、威胁。
唐雎:胸有成竹、洞若观火、立场严正、断然拒绝
第二回合:语气:秦王:怒气冲冲、武力恫吓、逼其屈从
唐雎:沉着冷静、毫不示弱、奋力反击、以史为证、以死相拼。
第三回合: 语气: 秦王: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唐雎:不辱使命
五、细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秦王:一个贪得无厌、阴险狡诈,骄横狂暴、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封建统治者。
唐雎:一个从容镇定,有胆有识,具有凛然正气,不畏强暴的谋臣。
2、本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1)、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语言描写。
(2)、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3)、小练笔:学以致用:学习本文人物刻画的方法。
3、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4、课本剧表演,情节再现。
六、课文总结:
面对一心要吞并天下的强秦,唐雎,这位安陵小国的使者,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拼死一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唐雎确实不辱使命。我们要学习他为真理正义而斗争的凛然正气。
七、布置作业:
1、 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
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