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1 20:08: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章节名称 《土地的誓言》 编号
课 型 自读课 主备人 授课人 上课时间
课时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感知课文的抒情方式,学习文中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理解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教学 重点 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理解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教学 难点 感知课文的抒情方式,学习文中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 媒体 选择 分析 媒体 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 作用使用 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 时间媒体 来源文本情境导入BG做铺垫2自制文本自学指导GH整体感知内容10自制文本小组讨论GH欣赏精彩语句7自制文本小组展示GH感受苦难13自制文本拓展延伸AG理解作者炽热情怀。6自制
填表 说明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松花江上》,请同学们认真听旋律,仔细听歌词,想一想,这首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预设:“九一八事变”背景;浮现出东北同胞被迫远离 富饶的土地,流离失所、四处流量的画面。 板书课题 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预习检测 背景链接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用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 2、了解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了解作者和背景,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自学指导 速读课文,简要批注 1、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一方土地呢? 参考句式:这是一方_______的土地,表现在________。 示例:这是一方和谐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而“秋天,银线丝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和谐社会。 2、小结:故乡真是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图呀!读着这两段文字,我们眼前会浮现美丽、富饶、神秘而和谐的故乡!体会一下,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应该用自豪的语气,读出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
②应该用喜悦激昂的语气,读出作者作为一个东北人的骄傲
③应该读出层次感,有的地方要一-泻千里,有的地方需要深沉舒缓
(此环节需要用实例来训练朗读,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提出明确的任务和环节要求,引导学生逐步自读自学。
小组讨论 一、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1、(出示幻灯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深情朗读这些语句,并 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描写手法、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等角度欣赏)
(1) 学生感情朗读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2)小组讨论交流,时间3分钟。然后班内展示。
(3)学生范读,点评。 示例: ①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都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 无时无刻不都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运用反复和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激愤、狂热的心情,这种感情经过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引起强烈的共鸣。) (“泛滥”本义是“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此处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向四下奔流,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泛滥”来形容增添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表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②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而用“埋葬”呢? (凄苦 哀愁 悲愤) ③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作者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做母亲,强烈抒发作者对故土的赞美、热爱、思念之情) ④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第三人称,间接倾诉,感情平稳深沉; 第二人称,直接交流,情感迫切强烈。 ⑤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连用三个对故土的不同称呼,直接呼告,两个“必须”透出作者坚定有力的信念和勇气,感情真挚而热烈,表达了作者解放被侵占的故土、建设新家园的坚定决心和强烈愿望。
(4)教师指导,从词语的重读,语气的抑扬顿挫和感情的把握上作适当点评。特别是文中“泛滥”和“埋葬”两词的运用,教师要加以重点点拨。 (5)方法总结 (6)教师小结:在作者的笔下,这块土地是那样的富饶、那样的神奇、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充满生机,可是现在,一切都已成为过去,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只是满目萧索,一片凄凉。东北三省沦陷,三千万东北同胞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成了亡国奴,到处是战火纷飞,到处是日寇的暴行,哀号声不绝于耳。
(出示“九一八”惨案幻灯片) 二、再读誓言,深化主旨 1、作者面对家乡的土地,究竟发出了什么样的誓言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学生找出誓言 (2)指导学生从语气、语调、重读、节奏和情感方面感情朗读。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苦难,从而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
小组展示 作者面对家乡的土地,究竟发出了什么样的誓言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明确: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表现了作者为了故乡的自由和解放,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生命,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抗日必胜的信念。 (2)指导学生从语气、语调、重读、节奏和情感方面感情朗读。 (3)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东北大地丰富的物产,美丽的景色,回忆自己在那土地上发生的美好往事,发出了铮铮誓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拓展延伸 1.《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2.朗诵艾青《我爱这土地》,体会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深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业 布置 必做: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并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选做:以”家乡“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体裁不限。
板书 设计 土地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