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
第4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选择题
1.小明同学在历史小报的某一专栏介绍了“国会纵火案”和“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南京大屠杀”等相关知识,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
A.纳粹党的罪恶 B.殖民地的血泪
C.法西斯的暴行 D.希特勒的阴谋
2.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一张宣传海报:一只挣脱锁链的高举的手。这条“锁链”指( )
A.德意志的四分五裂 B.缺少广大的殖民地
C.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D.《凡尔赛条约》的束缚
3.示意图能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下面示意图中“ ”处应该补全的内容是( )
A.实施五年计划 B.开展工业化建设
C.对外侵略扩张 D.推行“以工代赈”
4.在德国,因无力挽救经济颓势,1930年3月米勒政府被迫辞职、1932年5月布吕宁总理被迫辞职、1932年11月帕彭总理被迫辞职、1933年1月施莱谢尔总理被迫辞职。可见,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是( )
A.工业生产下降 B.失业人口剧增
C.国家政局动荡 D.银行信用危机
5.有学者认为:“意大利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尤其是资本主义在意大利的形成与发展的滞后性,以及南部、岛屿和农村地区都还处于封建残余桎梏下的情况,是法西斯得以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首要因素。”该学者认为意大利法西斯的兴起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产物 B.源于其经济和政治的落后
C.经济大危机下的必然产物 D.源于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
6.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纳粹主义强调种族优越论,违背平等相待,开放包容的理念。下列史实中最能体现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及德国法西斯政权反人类罪行的是( )
A.残酷迫害和屠杀大量犹太人 B.纳粹党煽动复仇情绪
C.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D. 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
7.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这一系列举动( )
A.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B.标志着新一轮世界大战的爆发
C.加速了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是对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挑战
8.下列描述的历史史实体现的共同影响是( )
A.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 B.世界人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斗争
C.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 D.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9.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在思想知识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势力争霸。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第二种势力则是改良式的资本主义;至于第三条路,就是法西斯路线了。”这“三股势力”的典型代表分别对应的是( )
A.苏联、日本、德国 B.中国、德国、日本
C.中国、美国、德国 D.苏联、美国、日本
10.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风山向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发放前往上海的签证,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这些签证被誉为“生命签证”。导致“生命签证”出现的原因是( )
A.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迫害 B.犹太人具有四海为家的传统
C.上海城市发展引进人才需求 D.中华民族与犹太人同根同源
二、阅读理解
12.民族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政治思潮,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形态的民族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是一种群体的共同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和社会实践运动,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的构建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黎艳艳《从民族国家的功能看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
(1)请列举20世纪以前能够证明以上结论的两个事例。
材料二:1938年11月9日晚,德国纳粹分子袭击德国犹太人,近百名犹太人被杀,3万人被捕,约7500家犹太人商店被洗劫一空,近200座犹太教堂被焚毁,散落一地的玻璃碎片在月光下如水晶般发光,这就是著名的“水晶之夜”。二战期间德国更是将反犹运动推到惨绝人寰的地步。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B 6.A 7.D 8.C 9.D 10.C 11.A
12.答:(1)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2)进一步激化和加剧了局部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冲突;成为危害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的潜在的最大不安定因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