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单选题
1. 达 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 芬奇( )
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2.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①弘扬人文主义 ②追求政治民主 ③否定君主制度 ④促进思想解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西欧社会的转型
C. 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 整体世界的形成
4.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
A. 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B. 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 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 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5.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哥白尼的“日心说”
②蒸汽机的发明
③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④内燃机的出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 欧洲人首次深刻感受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如当时一位著名作家所说“现在,每一位有思考能力的人都要感谢上帝挑选他们生活在这一新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和前途的时代,它业已为过去上千年世间上可比拟的众多拥有高贵心灵的人而欢欣鼓舞。”下列代表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A. 苏格拉底 B. 达 芬奇 C. 加尔文 D. 卢梭
7. 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 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
A. 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B. 科学精神高涨
C. 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D. 人文精神增强
8. 中世纪的佛罗伦萨又称“高塔之城”,城中建筑狭而高耸,窗户又少又小,只能提供最低限度的光线和空气。到了14世纪,一些显贵家庭的建筑线条简朴,窗高而小,但是内部带一个露天庭院保证充足的光线和空气流通。这个变化( )
A.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 宣告了理性时代来临 C. 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D. 保持着对教会的忠诚
9. “文艺复兴之父”被特拉克收裁了大量古典作家的书信,手稿,他从发现的西赛罗信札中认识了生活中和学术上的四客罗。也了解了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和文化原貌。他未完成的《四京罗传记》仍被视为“新史学第一项重大的成就”。被特拉克意在(( )
A. 恢复古典文明而貌 B. 设计理想社会蓝图 C. 弘扬科学革向 D. 弘扬古代人文理念
10. 卢梭强调人权,同时他把社会集体类比为生物有机体,认为它有自己的意志,即“公意”;并且认为,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材料表明卢梭认为( )
A. 社会契约与人权难于调和 B. 思想解放应高于社会实践
C. 人权推动了社会契约发展 D. 集体利益应高于个人利益
11. 建筑是社会文化的折射。在中世纪,由于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能否得救,因此修建陵墓时大多注重表现死者生前的功德和对上帝的虔诚。到十五世纪时,陵墓的修建则突出了世俗因素,更多地表现死者生前的生活和业绩。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建筑风格的改变
C. 思想解放的影响 D. 宗教束缚的消失
12. 路德教派将世俗政权看作是上帝所赐 ,宣称世俗国家并不依附于天主教会 ,因而德意志"各地诸侯对新教均表示欢迎 ,他们接受新教即无异于使他们在其领域内变成精神上及尘世上之双重领袖"。这说明路德教派的主张
A. 奠定了反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 B. 客观上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兴起
C. 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D. 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
13. 学者陈乐民把“人与上帝”的关系问题比喻为一团线的线头,抓住线头牵拉开去,把线团打开的整个过程,就是十四到十八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该学者描述的“革命链条”
A. 得益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B. 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C. 抨击了教会腐败和保守思想 D. 起源于自然科学的进步
14. 以下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发展状况表,由此可推导出的结论是()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A. 法国大革命推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B. 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C. 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D. 自由平等观念推动了女性的解放
15. 卢梭将人类社会分为“自然状态”和“文明社会”两种形态。他将“自然状态”隐喻为“漂泊在森林中的野蛮人”,称这是人类的“黄金时代”。但是人类一旦进入“文明社会”,人们受到“制度的束缚”,此时“异己性”就暴露无遗。卢梭的观点()
A. 控诉了工业革命对人的异化 B. 否定了社会进化的积极意义
C. 体现了其对近代文明的恐慌 D. 反映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思想
16. 文艺复兴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具体表现在( )
①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
②追求现世幸福,探索自然奥秘
③反对禁欲主义,揭露教会堕落
④崇尚信仰自由,提倡勤劳节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革命者宣称,无论血统、信仰、出身,只要认可《人权宣言》的人,都是法兰西民族的一分子。邻近的德意志地区,格林兄弟依据北欧神话与德意志史诗编写出《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以保存德意志的精神。这说明西欧这一时期
A. 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 B. 工业革命推动民族觉醒
C. 思想启蒙助长民族意识 D. 宗教改革建立民族国家
18. 以下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发展状况表,由此可推导出的结论是()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A. 法国大革命推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B. 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C. 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D. 自由平等观念推动了女性的解放
19. “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主要反对的是神秘主义和教会的腐败,而不是基督教。它不像其它宗教一样往往把崇拜对象具体化,而是将上帝作为抽象的存在。”这段话旨在强调( )
A. 宗教改革改变了基督教的信仰对象 B. 基督教思想与神秘主义的辩证统一
C. 基督教思想与理性精神的内在关联 D. 宗教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
20.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每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
A. 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B. 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C. 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反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 签订契约以后,每个签订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二、材料解析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古、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22. 材料一罗马教廷把下列书倍列为禁书:
书目 作者 生卒时间 节选内容(观点)
《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 1473-1543 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
《九十五条论钢》 马丁·路德 1483-1546 观点:主张因信称义,他认为灵魂得救只常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戏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二(启家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废,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为什么会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民主进程”的深远影响。
23. 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罗马文化奠基在城市生活之上。正好与意大利这些因商业而兴起,又较不受封建制度束缚的城市有相似之处,于是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精神就成为此时文化运动所追求的目标,希望借复古而开创新的文化生命。
材料二 当钱投入钱柜里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摘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文化运动”指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的突出主张是什么?马丁·路德由此开展了什么政治运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写出其代表人物(两位即可)。并分析这场运动产生的影响。
24.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三、开放性试题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决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之此项制度,则亦必然有其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2年)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至少各举一例)的具体史实,就所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1、C; 2、B; 3、B; 4、A; 5、C; 6、B; 7、A; 8、A; 9、D; 10、D;
11、C; 12、B; 13、B; 14、B; 15、D; 16、A; 17、C; 18、B; 19、C;
20、B
21、(1)表现:天主教势力衰落,世俗王权强化;民族语言地位上升,民族认同观念兴起。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力量的壮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解放;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2)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国情怀文化的基础;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传入;改革、革命运动的推动;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
22、(1)《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否定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斗争的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动摇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2)影响(举例)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如美国1787年宪法(其他例子亦可得分)
23、(1)“文化运动“指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2)主张:因信称义(或“信仰得救”)。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3)原因: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24、(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25、示例一:观点:政治制度要针对现实进行适当的调整。阐述:政治制度只有结合时代环境不断调整,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命力。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汉时实行三公九卿制,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通过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政权的巩固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的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贵族制的传统,但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限制王权,结束王权专制,确立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后来根据现实需要,确立了责任内阁制,不断进行议会改革,逐步形成了君主统而不治、议会至上的政治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也是根据现实进行不断调整的结果。综上,政治制度适应社会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旧有的政治制度才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示例二:
观点:政治制度不能脱离原有的精神理论。阐述:政治制度建立在一定的精神理论基石之上,法家思想提出中央集权、郡县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秦朝实行“中央、郡、县”三级,汉朝增加州及监察区,唐朝在州之上设“道”,元朝推行行省制度,虽历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不同,但都未改变秦以来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制度,未脱离中央集权制度的精神理论,这为中华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启蒙运动时期提出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的思想,美国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制定了1787年宪法,通过联邦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三原则,把这些思想贯彻其中,最终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此后美国的社会制度虽有微调,但都未脱离这一核心,这也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综上,合理的政治制度会适时而变,但不会脱离其原有精神理论。
示例三:
观点:政治制度既要与理论结合,也要符合现实。阐述:在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长期保存在政治体制之中,但在不同的朝代,为了适应现实需要,政治制度也会不断地发展创新。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汉朝的内外朝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二府三司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等,都是不同的朝代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现实需要为加强皇权作出的尝试,并将皇权一步步推向顶峰。在近代的英国,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精神渗透在社会的制度中,从《大宪章》对王权的制约,经过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再经责任内阁制,议会对内阁的制约,到1832年及以后议会改革,民众获得选举权对议会权力的制约,都是权力制约与平衡精神的体现,同时不同时期权力制约的变化又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 综上,任何的政治制度,都以理论为内核,并根据现实的变动而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