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培优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等级
得分
积累运用。(47分)
1、默写《元日》,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4分)
元日
2、读拼音写字词。(6分)
春节到了,biān pào( )声给节日增添了几分喜庆。大人们忙着áo( )腊八zhōu( ),泡腊八suàn( ),到年底泡得色如fěi cuì( ),好看又好吃。孩子喜欢买zá bàn( )儿,到了正月初一,可以去guàng( )庙会。正月十五那天,买各种花炮rán fàn( )真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正月(zhēng) 掺和(cān) 水浒传(hǔ)
B.骡马(lú) 藏戏(zàng) 吞咽(yàn)
C.搅和(huo) 嘟囔(nang) 哄堂大笑(hōng)
4、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1)纤纤擢素手( )
A.伸出,抽出 B.洗净 C.提拔
(2)中庭地白树栖鸦( )
A.中间的亭子 B.庭中 C.庭院中间
(3)寒食东风御柳斜( )
A.防御 B.预防 C.御花园
5、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6分)
( )七八( ) 万( )更新 ( )然不同
( )灯结( ) 哄( )大笑 能( )善( )
两( )三( ) 青面( )牙 优哉( )哉
(1)这只小牛 地在河边吃草,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2)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场上处处 ,到处
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3)人生就像一座山,站在山脚与山顶的感觉是 的。你如果想要
获得登上巅峰的快乐,就应当加倍努力。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他的鼓动,使全班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冬季长跑活动中。
B.由于他的鼓动,全班同学都投入到积极地冬季长跑活动中。
C.由于他的煽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冬季长跑活动中。
D.由于他的鼓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冬季长跑活动中。
7、下列句子中双引号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客家民居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
B.敌人占领了一座空城.就忙着召开“庆祝大会”。
C.黄河近两千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D.家家都用糖把老神仙的嘴糊上、极尽“贿赂”之能事。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2分)
A.这学期,她订阅了《美文》《读者》《小学生周报》等杂志。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
惯。
C.不一会儿,大家终于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D.他身材魁梧,仪表威严,然而,他有两个令人遗憾的缺陷。
9、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在横线上。(3分)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________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________
(3)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________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分)
A.“花生、红枣、核桃、干果”中“干果”是不同类的词语。
B.“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除夕”这一组词按时间顺序排列是
正确的。
C.《史记》《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不能称为“中国古典四大
名著”。
D.《草原》《花之歌》《北京的春节》都是老舍的作品。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加点词写句子)(2分)
(2)北京的春节,不能少了腊八粥的味道。(改为反问句)(2分)
(3)“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从老人们口中传下来的一句谚语。意思是
说 ,请再写一句这样的谚语
。(2分)
(4)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然后仿写一句话。(4分)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
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12、回顾课文内容填空。(5分)
(1) ,轻烟散入五侯家。
(2)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
(3)《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_____,文章围绕腊八粥介绍了腊八粥的
、 和 。
(4)《北京的春节》一文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 画卷,表现了
春节的 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 。
二、口语交际。(4分)
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①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保护。
②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淘汰也很正常。
三、阅读理解。(24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
近年来,多地加大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却在部分地区遭遇了“有戏没人看”“场馆没人去”的尴尬。传统戏曲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因为其自身形式和内容过于陈旧、存在创新惰性、脱离时代文化审美.另一方面也因为城镇化进程中,进入城镇的青年群体相继转向了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使得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不断萎缩。
【材料二】
中国传统戏曲没有赢得青年学生关注的原因主要有:
听不懂。戏曲唱词中大量的方言、典故会使毫无戏曲知识的青年学生一头雾水;对剧情的历史、文化背景不甚了了,难以领会其中深层的意蕴,直接导致他们对于戏曲兴致的丧失。
戏曲程式化。程式所赖以生存的耽古守常的精神氛围和耽溺故旧的审美情趣,在青年观众的身上已经荡然无存。刻板、教条的程式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社会。
内容与现代生活太脱节。许多传统戏曲往往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
认为戏曲是老年人的专利。有些青年学生认为戏曲太过时,只适合老年人观看。
【材料三】
在乐山大佛景区可以看到,与之毗邻的特色文化街区没有专业的剧场和舞台,却有独具特色的戏曲表演、川剧变脸、古装小品……观众、游人摩肩接踵,人气、财气异常火爆。
这种将戏曲表演与特色文化街区结合的方式,不拘演出形式,不收“门票”,观众和游客可随时观看。看似“不花钱”,却扩大了宣传效应,传播了戏曲,并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人气,延长了观众和游客在街区活动的时间,增加了周边商业项目的经济消费量。免费提供演出服务的商业运营方,也通过整个街区效益的增加而得到了回报。同时,依托特色街区人文和“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通过创新剧目、创新演艺、创新运作等方式,也推动了戏曲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材料四】
作为中国首个“互联网+戏曲”移动平台,“戏缘”App上线两年多以来,已在全国建立300多个推广站,覆盖32个剧种,合作艺术家达280位,用户近300万,
目前,“戏缘”将戏迷、艺术家、媒体、戏曲行业等资源整合互联,围绕戏曲打造全产链,无论是中国首个戏曲电商平台“戏缘商城”,还是与旅游结合的“戏缘号”,都在不ι活戏曲的崭新传播模式
1、部分地区遭遇“有戏没人看”“场馆没人去”,用“ ”在文中画出原因。(1分)
2、依据材料内容,简述戏曲没有赢得青年学生关注的原因。(2分)
3、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戏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传统戏曲发展陷入困境,这既有戏曲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发展的原因
B.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了传统戏曲受众的不断流失
C.耽古守常的精神氛围和耽溺故旧的审美情趣是戏曲程式的存在条件,现在这些条件已荡然无存
4、依据文本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
(1)【材料一】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戏曲在新时代遭遇生存问题的内部原因,【材料二】则重点分析了外部原因。( )
(2)在与乐山大佛景区毗邻的特色文化街区,戏曲表演独具特色,很好地实现了戏曲与现代生活的对接。( )
(3)手机App可以扩大戏曲的宣传效应,拓展戏曲的传播途径,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戏曲振兴的一种途径。( )
5、请你为戏曲写一句合适的宣传标语,呼吁人们来了解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2分)
(二)课内阅读。(8分)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
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划去不是老北京除夕活动的内容。(2分)
做年菜 拜年 守岁贴年画 放鞭炮 逛庙会 穿新衣
2、用“_____”画出文段中心句。(1分)
3、“除非万不得已”联想一下,哪些情况下人们才不回家吃团圆饭?(至
少两种)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 。
(2分)
4、老舍笔下的春节色、声、味俱全,摘抄相关词句回答:(3分)
A.色:
B.味:
C.声: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6分)
四川的川剧
川剧是中国戏剧中的一个古老剧种,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四川、重
庆、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
川剧融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声腔为一体,其中高腔的帮、
打、唱最具地方特色。川剧的行当总的方面分生、旦、净、末、丑、杂六大类。
川戏锣鼓,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剧剧目丰富,已搜集到的剧目近两千出。已记录的剧本约有一千本,尤
以清新优美的文学性见长。较优秀的剧目有《琵琶记》《柳荫记》《文成公主》
《水漫金山》《滚灯》《变脸》等。川剧表演艺术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
同时又运用大量的艺术夸张手法,表演生动细腻,别致传神,诙谐风趣,舞台
形象典雅、优美、传神,生活气息浓郁。神奇绝妙的变脸、吐火、踢慧眼等特
技令人赞叹。“装龙像龙,装虎像虎”,这一句形容和要求川剧表演的话,在
川剧演员中代代相传。川剧是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
颗璀璨明珠。
1、根据意思写出短文中相应的词语。(2分)
(1)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
(2)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4分)
(1)川剧是 、 、 、 等西南地
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
(2)川戏 ,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们用“ ”这句话来形容和要求川剧表演。
(4)短文从声腔、 、音乐、 和舞台表演等方面介绍川
剧的特点。
四、习作天地。(25分)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各地过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可能并不相同。请你结合自己过元宵节的亲身经历,重点描述你的家乡过元宵节时的情景和自身感受,也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写出来。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鞭炮 熬 粥 蒜 翡翠 杂拌 逛 燃放
3、C
4、ABC
5、零 碎 象 截 张 彩 堂 歌 舞 面 刀 獠 游
优哉游哉 张灯结彩 截然不同
6、D
7、A
8、D
9、夸张 反问 拟人
10、D
11、(1)这不是小明,而是王刚。
(2)北京的春节,怎能少了腊八粥的味道呢?
(3)意思是到了腊七腊八,就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儿冻死;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4)示例:天上的云千姿百态: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高山,有
的像河流……
12、(1)日暮汉宫传蜡烛
(2)百川东到海 老大徒伤悲
(3)沈从文 材料 做法 样子
(4)民风民俗 隆重与热闹 温馨美好
二、示例:我赞同观点①,因为像元宵节闹花灯、中秋节赏月等传统节日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发扬,应该大力保护。
三、(一)1、一方面因为其自身形式和内容……使得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不断萎缩。
2、听不懂;戏曲程式化;内容与现代生活太脱节;认为戏曲是老年人的专利。
3、C
4、(1)×(2)√(3)√
5、示例:弘扬戏曲文化,传承民族经典。
(二)1、拜年 逛庙会
2、除夕真热闹。
3、除夕值班,飞机晚点 人们对传统习俗的重视,对亲情的眷恋
4、红红的对联,各色年画。 酒肉的香味。鞭炮声日夜不绝。
(三)1、喜闻乐见 代代相传
2、四川 重庆 贵州 云南 锣鼓 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行当 剧目
四、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