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5节
鼓吹乐又称“鼓乐”,是一种在我国农村广泛流传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目前学界多认为这类音乐起源于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的“马上之乐”,汉代初期被引入宫廷。汉魏时期,鼓吹乐被分为四类,即黄门鼓吹(用于宫廷宴饮)、骑吹(用于马上演奏)、短箫铙歌(用于祭祀、狩猎)、横吹(用于随军演奏)。宋元以后,各类间的界限逐渐淡化。
打溜子 是流行于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通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乐曲内容多为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情景。乐曲结构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及多段式四种,其中以二段式最为多见,乐曲由“头子”和“溜子”两部分组成。
吹歌 是“鼓吹乐”中的一个类别。它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之以打击乐器。因演奏曲目多采用民歌或戏曲唱腔,所以有 “吹歌”的名称。
音乐知识
锦鸡出山
《锦鸡出山》作品介绍
《锦鸡出山》演奏图
《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c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不同的演奏方法及多变的节奏),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锦鸡出山》的全曲,下设五个小标题,并借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小标题提示了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形象内容。
山间春色
结对出行
溪涧戏游
众御顽敌
荣 归
1.山间春色
《锦鸡出山》作品鉴赏
山间春色 意在表现山青水秀、春暖花开、美丽怡人的春天景色。乐曲采用上下句对偶及螺蛳结顶的手法陈述音乐内容。所谓上下句对偶,是指上下两句在节奏上基本对称,而在音色上却互相对谢比。所谓螺蛳结顶是指将原有的乐句逐步紧缩,直至最后形成简洁的顶端。这两种手法结合使用,使音乐形成一种欢快愉悦的情绪。
这段音乐你联想到什么样的场景?
2.结队出山
《锦鸡出山》作品鉴赏
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结队出山 的速度稍快。它采用节奏由疏而密、力度由弱到强等表现手法,揭示锦鸡由少而多,由静而动的结队出山景象。
《锦鸡出山》作品鉴赏
3.溪间戏游
溪间戏游的开头,有两个简洁松弛的短句,而后则节奏紧凑密集,音色也颇富变化,借以表现锦鸡嬉戏玩耍的欢乐情景。
这段音乐又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锦鸡出山》作品鉴赏
4.众御顽敌
众御顽敌 以变化的速度、强位置和弱位置上的重音、疏松的节奏转化为密集的节奏等手段,表现发现敌情、与敌对峙、向敌进攻、群起而攻、敌人退却逃跑等形象。
这段音乐的形象、情绪是?
《锦鸡出山》作品鉴赏
5.荣 归
荣 归 则以严谨稳健的节奏,表现锦鸡胜利后昂首阔步、神气十足的形象。最后的渐弱暗示它们远去归山。
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锦鸡出山》完整欣赏
锦鸡出山
湖南土家族民间乐曲
打溜子
《滚核桃》是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乐曲包括了头、身、尾三个部分,采用了多种演奏技法,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滚核桃》作品介绍
演奏时使用十面各种形制的鼓和一副拍板a由于演奏时既有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又有演员现场的表演艺术,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十分好看。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核桃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下等景象,并以此抒发农民劳动时的欢快喜悦心情。
乐曲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
①②③④⑤ ⑥⑦⑧⑨⑩
B 组
A 组
头
身
尾
《滚核桃》作品鉴赏
“头”为散板,带有引子的性质。演奏时,先用合奏,而后由十名鼓手轮流滚奏鼓梆,渲染出一种晾晒核桃的生活情景。
头
《滚核桃》作品鉴赏
乐曲的主体部分为“身”。它有明确的节拍:差、芽、星。在演奏这段音乐时,十名鼓手采用合奏的形式。其演奏技法包括:敲击鼓梆、敲击鼓面、闷击鼓面、双手交叉敲击鼓梆、交替敲击鼓棰和鼓梆、单手滚奏、闷击向前推奏、闷击向后推奏等,由于演奏技法的差异,造成音响音色上的不同,进而使音乐情绪显得丰富多彩。其音乐内容既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与心情,也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迥然不同的各种声响,从而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农民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
身
《滚核桃》作品鉴赏
乐曲的“尾”也为散板。其节奏逐渐地松弛下来,表现人们休息下来后那种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
尾
《滚核桃》作品鉴赏
滚核桃
山西降州民间乐曲
童谣
《童谣》作品鉴赏
是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民间器乐曲。它以“吹歌”的形式出现,管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歌词反映北京市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整个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很受儿童们的欢迎。乐曲表现了一种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
北京万寿山
《童谣》原为北京市城区内流传的一首儿歌一《打花巴掌》。这首歌采用先数板、后唱歌的演唱形式。通常,由一人领诵、众人齐唱,歌词可循环重复地不断演唱,偶尔也会有人即兴创编歌词。《童谣》是一首吹歌。这种乐队由管子(兼口噙子)、唢呐、二胡、扬琴、中阮及一些打击乐器组成。其中口噙子(一种含在嘴里的发声器)担负着模仿儿童数板的任务。乐曲仅有一个乐段,非常简洁,采用支声性复调的手法及不断重复变化的手法表现音乐内容。总体上看,音乐情绪欢快活泼、充满童趣和诙谐的色彩。
《童谣》作品鉴赏
童谣
北京民间乐曲
【口噙数板】
打花巴掌呔,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
打花巴掌呔,二月二,老太太要吃白糖棍儿 ;
打花巴掌呔,三月三,老太太爱逛万寿山 ;
打花巴掌呔,四月四,老太太爱逛白塔寺 ;
打花巴掌呔,五月五,老头儿爱吃大白薯 ;
打花巴掌呔,六月六,土豆萝卜烧牛肉 ;
打花巴掌呔,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
《童谣》作品欣赏
【口噙数板】
打花巴掌呔,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打花巴掌呔,二月二,老太太要吃白糖棍儿
打花巴掌呔,三月三,老太太爱逛万寿山
打花巴掌呔,四月四,老太太爱逛白塔寺
打花巴掌呔,五月五,老头儿爱吃大白薯
打花巴掌呔,六月六,土豆萝卜烧牛肉
打花巴掌呔,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
童 谣
我国传统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多样,演奏时由于力度(重击、轻击)、敲击位置(鼓边、鼓心、鼓帮、鼓槌)、敲击方式(滚奏、闷击、侧击)等的不同,可以使相同的打击乐器产生不同的音色和效果。
大鼓演奏要领 :1. 由于大鼓鼓面较大,为了使双楗敲击的音色统一,需将两楗敲在一点上,且两楗必须成“V”字形。2. 鼓楗敲击时,需与鼓皮成 45 度角,这样可使发声集中并有弹性。3. 需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鼓楗,并要松紧适度。指关节和手臂肌肉的僵硬会影响演奏的灵活性。
拓展与探究
鼓
拓展与探究
土家族的“打溜子”常以马锣领奏,在民间将这种表演方式称作“一叫”“二叫”“三叫”。“一叫”的典型节奏是这样的:
1
(1)仔细聆听《锦鸡出山》,在乐曲中的哪个段落里出现了这个典型节奏。《锦鸡出山》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说说你的感受。
(2)依据《锦鸡出山》的小标题展开想象,乐曲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拓展与探究
2
请按下列谱例练习打击乐合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