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29 04:5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必修②第三单元练习
1.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  )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2.鸦片战争后不久,我国自然经济趋于解体的情况最为明显的地区是(  )
A.环勃海地区 B.五口通商地区 C.黄淮地区 D.成渝地区
3.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4.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5.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现“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人们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资本侵入 B.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C.官僚资本的重压 D.资本家不支持政府
6.下列属于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  )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③轮船招商局 ④开平煤矿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③④
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但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
A.上述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清政府大力扶植沿海企业
C.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 D.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8.清朝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调整的原因是(  )
A.接受维新变法思想 B.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C.阻止民主革命潮流 D.满足列强资本输出要求
9.中国的部分家庭纺织业在鸦片战争之后逐步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自身的落后保守 B.国内市场需求的萎缩
C.官办企业的压制 D.外来商品的冲击
10.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
A.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11.光绪朝《东华续录》一书中记载:“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材料中提到的“新法”主要是指(  )
A.资本主义制度 B.西方现代管理方法 C.机器生产 D.西方先进的思想
12.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
A.推翻清朝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D.实业救国
13.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4.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A.外资企业出现 B.洋务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高涨 D.实业救国热潮
15.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16.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当为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之初
17.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  )
A.缺少必要的资金 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18.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19.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2010年7月10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出了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
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20.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
2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
A.洋务企业 B.外资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22.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为( )
A.“实业”往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 B.科技水平严重滞后
C.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3.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先天不足”指的是
A.中国处于封建社会 B.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D.工商皆末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24.假设你是一位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中国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收益角度考虑,最好的投资选择是( )
A. 重工业 B. 军事工业 C. 农业 D. 轻工业
25.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其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
A.创办发昌机器厂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北洋海军 D.创办开平煤矿
26.下列属于为“分洋商之利”,李鸿章在长江流域创办的洋务企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继昌隆缫丝厂
27.二十世纪初,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政治条件是( ) A 维新变法运动  B 辛亥革命的推动  C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 2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表明洋务运动( )
A.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2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的特点是( )
A.轻工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重工业发展迅速 D.轻工业与重工业协调发展
30.中国的近代化具有实践性的探索始于( )
A. 鸦片战争时林则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岢鼍哂凶时局饕迳?实慕ü?桨?
C.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 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奋斗
3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发展,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A.机械制造业 B.交通业、冶炼业 C.面粉业、纺织业 D.烟草业、化工业
32、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和丝出口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是( )
A.茶和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B.生产茶、丝者获利甚丰
C.中国已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33.我国工业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我国工业革命最早始于( )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50年代
34.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中,最能体现洋务派初衷的是( )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筹划海防 D.培养人才
35.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道:“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我们从其话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遭到李鸿章的强烈批判和否定
C.没有培养出近代科技人才和新式海军 D.主旨是创办军工企业和海军
36、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37.抗战时期,在国统区占统治地位的是( )
A.官僚资本 B.民族资本 C.美国资本 D.日本资本
38.官僚资本的根本特征是( )
A.凭借国家权力实行强制掠夺 B.通过币制改革控制金融
C.在工业领域实行垄断 D.推行商业专卖政策获得巨额利润
39.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是( )
A.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B.较快发展 C.曲折发展 D.重获新生
40.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
A.日本 B.英国 C.苏联 D.美国
41.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之洞,清末重臣。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为1 130万两白银,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材料二 张謇,清光绪年间状元。他出身农家,苦读成才。1894年中状元时已41岁。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于1895年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
请回答: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窘境,张之洞等一些开明官员提出了怎样的救国主张?
(2)在“求富”的旗号下,张之洞在湖北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
(3)张謇倡导怎样的救国主张?他的救国主张在当时能不能真正实现?为什么?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八八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 (通久源纱厂)纺纱机器现经安妥,开工在即,外洋机器厂派洋人二名来甬(宁波),已为该局雇佣。……宁波道台已批示慈溪县的仁乾及其他华商商号,准其建立一个火柴厂制造火柴。他们准备暂时雇佣日本工匠……这是一个新创举,可使中国在这种一向被外国入口货独占的行业中,今后也可分得一分利润。这工厂将设于偏僻的处所,不至于使城市中人觉得讨厌或影响健康。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阻力?
(3)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浙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吗?为什么?
高一历史必修②第三单元练习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B
C
B
D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D
D
D
B
D
D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B
D
D
B
B
B
A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A
A
A
A
A
A
A
D
41.(1)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实业救国。不能。因为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的发展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不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实业救国的主张就无法实现。
42.(1)宁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甲午战争后,西方经济侵略加深,当地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为近代民族工业提供必要的劳动力;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甲午战争后也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障碍: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西方对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本国封建势力和一些陋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工业起阻碍作用。
(3)主要在纺织、火柴等轻工业。这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普遍现象。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榨,因此只在轻工业领域有所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重工业为外国资本主义所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