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达标训练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达标训练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1 14:4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达标训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建议完成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殉职(xùn) 狭隘(yì) 纯粹(cuì) 拈轻怕重(niān)
B.干涸(hé) 废墟(xū) 突兀(wù) 刨根问底(páo)
C.灼热(zuó) 慷慨(kǎi)流淌(tǎng) 哄然大笑(hōng)
D.水渠(qú) 微薄(báo) 坍塌(tān) 参差不齐(cī)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派遣 热忱 抽噎 精益求精
B.遛达 酬劳 滚烫 惊慌失措
C.挪动 琢磨 晕炫 小心翼翼
D.凌乱 呻吟 恍惚 犹豫不绝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明是校篮球队的主力,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一谈起篮球,他就滔滔不绝,简直是判若两人。
B.沙漠地区并不完全是不毛之地,其中也有一些草木葱茏的绿洲。
C.李小明那种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的态度是不对的,大家应该帮助他改变过来。
D.研究生毕业后,他既想去上海工作,又想留在扬州,总是见异思迁,难以做出决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哲学自始就关注人,其体系中的学以成人,不仅是成就全面发展的人格,更多的是成就一种技艺。
B.这部纪录片旨在传播广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C.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D.从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层面出发,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此的红线及可能的合作领域。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B.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要五、六天才能读完。
C.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D.因为只运货、不送人,“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______;又可以走进自然,_____;还可以体察亲情,_______;更可以了解社会,__________。
①观赏世间美景 ②享受温暖盛宴
③感受风云变幻 ④品味人世百态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文性质的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B.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感彩的词语,如“伟大”“温柔”“慈爱”“参观”“奋不顾身”等,属于褒义词;“愚昧”“狭隘”“结果”“损人利己”等,属于贬义词。
C.“悠闲”“凌乱”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红彤彤”“绿油油”是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笔直”“弯曲”是表示形状的形容词,很多形容词前面可以加表示程度的词来修饰。
D.《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文章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
二、古诗文阅读(第8~10题,每题2分,第11题4分,共10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行走) B.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C.淫慢则不能励精(振奋) D.年与时驰(疾行,迅速逝去)
9.下列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
C.夫君子之行
D.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关于修身立志的名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展开论述,道出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用“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C.“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正面论述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11.将文中画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书写2分,共8分)
12.按要求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阐释“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共8分)
13.光明中学决定开展主题为“少年正是读书时”的活动,请你参加下列活动。
(1)【故事会】请选出下面的读书故事与人物不相符的一项( )
A.韦编三绝——孔子 B.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C.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D.凿壁偷光——张衡
(2)【交流间】为了推进全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设计评比活动。甲、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一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语栏】为促进全体学生阅读,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第(一)题10分,第(二)题13分,共23分]
(一)纪念白求恩(节选)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4.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主要是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为什么第①段画线的句子要写“不少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品味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体会其表达效果。(4分)
(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老舍先生
汪曾祺
①北京东城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④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先生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师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的时候,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
⑤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
⑥老舍先生对他下面的干部很了解,也很爱护。当时市文联的干部不多,老舍先生对每个人都相当清楚。他不看干部的档案,也从不找人“个别谈话”,只是从平常的谈吐中就了解一个人的水平和才气,那是比看档案要准确得多的。老舍先生爱才,对有才华的青年,常常在各种场合称道,“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而且所用的语言在有些人听起来是有点过甚其词,不留余地的。老舍先生不是那种惯说模棱两可、温暾水一样的官话的人。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老舍先生这样“作家领导”的作风在市文联留下很好的影响,大家都平等相处,开诚布公,说话很少顾虑,都有点书生气、书卷气。他的这种领导风格,正是我们今天很多文化单位的领导所缺少的。
⑦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自然也要处理一些“公务”,看文件,开会,做报告(也是由别人起草的)……但是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略有删改)
17.阅读选文第①~⑤段,简要概括老舍先生的生活情趣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下列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记叙的是老舍先生的事迹,在第④段却写了齐白石老人的逸事,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第⑥~⑦段赞美了老舍先生的哪些品质?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50分)
21.请以《我学会了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有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四单元达标训练
一、(每题3分,共21分)
1.B(A.隘-ài;C.灼-zhuó;D.薄-bó)
2.A(B.遛一溜;C.炫一眩;D.绝一决)
3.D(“见异思迁”指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此处应该用“犹豫不决”)
4.D(A.语序不当,“成就全面发展的人格”应与“成就一种技艺”调换位置;B.搭配不当,“提高”不能与“事业”搭配,可将“提高”改成“助力”;C.缺少主语,“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改为“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
5.B(“五、六天”之间的顿号应删去)
6.C(根据“历史”与“风云变幻”、“自然”与“世间美景”、“亲情”与“温暖盛宴”、“社会”与“人世百态”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出结论)
7.B(“参观”“结果”属于中性词,不带褒贬色彩)
二、(第8~10题,每题2分,第11题4分,共10分)
8.A(行:操守)
9.C(A、B、D三项均为代词,C.助词,的)
10.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论述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11.(4分)(1)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三、(每空1分,书写2分,共8分)
12.(4分)(1)学而不思则罔(2)回乐烽前沙似雪
(3)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四、(共8分)
13.(8分)(1)(2分)D(凿壁偷光-匡衡)(2)(4分)[示例]更欣赏海报甲。理由:海报甲里面,老师和几名同学共同读书,整体氛围非常和谐,而且有老师的参与,更有利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符合活动主题。(答案不唯一,能说明海报内容和效果,言之有理即可)(3)(2分)示例: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
五、[第(一)题10分,第(二)题13分,共23分]
(一)14.(3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表示对白求恩同志的悼念,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15.(3分)写“不少的人”,是为了和白求恩同志形成对比,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形成对比,不仅颂扬了白求恩同志,而且教育了全党。通过对比,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16.(4分)(1)“极端”的意思是“特别”,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他高度的赞扬。(2)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每个人都佩服白求恩同志,每个人都被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感动,这是无一例外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二)17.(2分)①爱花成性;②热情好客;③摆杏闻香;④喜好藏画。
18.(4分)“据我的印象”限定了范围,表明是就“我”的印象来谈的,显得真实可信。“总是”表明老舍先生亲自为客人倒茶多次发生,不是偶然行为,表现了老舍先生的热情好客。
19.(3分)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显老舍先生对齐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和敬重,表现老舍先生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使老舍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
20.(4分)爱护手下干部:“对他手下的干部很了解,也很爱护”;工作认真负责,考虑周全:“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
六、(共50分)
21.(50分)【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学会”表明文章既可写学会了某种技能,也可以写学会了某种为人处世的做法等。无论选择什么题材,都要写成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的记叙文。行文的重点是体现出从没有学会到学会的过程,注意叙述要清楚,感情要真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