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压强 练习题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广东省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章:压强 练习题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广东省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3-21 21:4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章:压强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春·广东肇庆·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支持面上,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为F,图中能够正确表示这个压力的是(  )
A. B. C. D.
2.(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乙两人在完全相的沙滩上散步,留下深浅相同、大小不同的脚印。则甲(  )
A.所受的重力较大
B.相同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更大
C.对沙滩的压强较大
D.压力与受力面积比值更大
3.(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水的平底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两次放置时,瓶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瓶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
A.F甲>F乙 B.p甲>p乙 C.F甲<F乙 D.p甲<p乙
4.(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一质量均匀的长方体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①②③各为其中的,此时它对桌面的压强为p。小郭首先只切除①,余下的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为p1,然后再切除③,余下的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为p2。则(  )
A.p1>p>p2 B.p=p1、p1=p2 C.p>p1、p1≠p2 D.p=p1、p1>p2
5.(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是三个高度都为h、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柱体,其中柱体B的体积最大,柱体C的体积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关系 B.压力关系
C.压强关系 D.密度关系
6.(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图甲,用手握住一个核桃很难将其捏破;图乙,将A、B两个核桃放在一起捏,A破了,B没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核桃放在一起容易捏破,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压力
B.B给A的力大于A给B的力
C.A、B接触处,A受到的压强大于B受到的压强
D.A、B接触处,A受到的压强等于B受到的压强
7.(2022春·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根据需要常常要考虑受力面上的压强大小。下列事例中能增大压强的是(  )
A.坦克通过履带与地面接触
B.单钢轮压路机有较重的前轮
C.滑雪板与雪地接触面积较大
D.背包用较宽的背带
8.(2022春·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某一深度处,U型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下列操作会使高度差增大的是(  )
A.仅将金属盒向上移动
B.仅将金属盒水平移动
C.仅改变金属盒面的朝向
D.仅在水中加入食盐,食盐溶解后
9.(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此过程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大致如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10.(2022春·广东肇庆·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F甲、F乙、p甲、p乙表示,则(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11.(2022春·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图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U形管压强计
B.三峡船闸
C.下水道U形弯管
D.锅炉水位计
12.(2022春·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
A.用塑料吸管吸饮料 B.用抽水机抽水
C.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 D.钢笔吸墨水
13.(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的是( )
A.图甲所示向两张纸中向吹气,纸张向中间靠拢
B.图乙所示用吸管吸饮料
C.图丙所示向B管吹气,A管中的水面上升
D.图丁所示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
二、多选题
14.(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图甲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图乙是一个“自制气压计”(用插有细管的橡皮塞塞住装有水的瓶子口,下管口没入水中,通过上管口向瓶内吹气,水沿管上升到P点)。P点与瓶内水面Q高度差为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出当地的大气压是ρ水银g(h1+h2)
B.甲图中的托里拆利实验中真空部分如有空气,测量值将偏小
C.乙图中的自制气压计测出当地当时的大气压ρ水gh3
D.同时带着两装置登山,会发现h1会变小,h3会增大
三、填空题
15.(2022春·广东中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一位同学体重为600 N,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力为_____N,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比行走时_____;某沼泽地能承受的压强为2×104 Pa,这位同学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至少为_____m2,才不会陷入沼泽地.
16.(2022春·广东潮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种液体内部的压强p与深度h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该液体60cm深处的液体压强为___________Pa。
17.(2022春·广东河源·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船闸中,仅阀门______(选填“A”或“B”)打开时,上游和闸室组成______;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少”)。
18.(2022春·广东河源·八年级统考期末)__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用吸管喝饮料时,对着吸管吸气,使吸管内的气压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从而使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管内,人就喝到了饮料。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将玻璃管倾斜,则管内液柱的高度将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得大气压强等于 ___________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果测量时玻璃管上端留有空气,则测量值 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把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此时的大气压是 , ,g取10N/kg,则此时的大气压可支持 ___________m高的水柱。
20.(2022春·广东茂名·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自制气压计,小红拿着它从1楼乘坐电梯到20楼,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会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因此在高原上经常会感觉米饭夹生或不熟,是因为当地海拔较高,水的沸点______(选填“越高”或“越低”)的缘故。
21.(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负压救护车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图所示为负压救护车的工作原理图,车内空间为负压舱,它能滴水不漏地防护病毒再传播。这个装置主要部分是一个抽气机,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消毒、杀菌处理后,用抽气机将其______(选填“从车内抽出”或“抽入至车内” ),使车内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车外大气压,在______作用下,清洁的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并使空气由清洁区(医务人员区)流向感染源区(病人区)。
22.(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船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受到水的阻力较大,影响了航行速度。图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拎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请回答以下问题:
(1)水翼的形状应该是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船体被抬高的原因:当船在水中高速航行时,水翼上表面凸起,它与船体间的水流速度________,压强________;水翼下表面的水流速度________,压强________(以上四空选填“大”或“小”)。因此在水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向________的压力(压强)差,所以船体被抬高了。
四、实验题
23.(2022春·广东河源·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得结论是: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 ___________图所示实验;
(4)小明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___________;
(5)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24.(2022春·广东湛江·八年级统考期末)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明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海绵的_______来确定压力的作用效果;
(2)分析比较图甲和丙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以下实例应用该结论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②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③汽车限重 ④给压路机装上质量很大的碾子
(3)小红利用一只铅笔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她设计了如图丁、戊所示的两种方案,你认为图______的方案更合理一些,另一种方案不足的原因是没有控制_________相同;
(4)若将图甲中的砖块平移到桌面上,砖块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砖块对海绵的压强。
25.(2022春·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题图,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1)当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原因可能是 _____;若压强计在使用前出现如图A中的情形,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___(填序号);
A.将右侧管中的液体倒掉一些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 ______反映的;
(3)通过比较B、C两图可得到结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 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4)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C、D所示,可得出结论是: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 _____且在同一深度时都相等;
(5)通过比较图C和图E,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理由是 ________。
26.(2022春·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某“物理实验室”的同学利用压强计等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操作: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左右液面______来反映液体压强大小的;小明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不齐平,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小明的操作是______(选填“A”或“B”);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比较图乙和图______,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比较图丙和图丁,能初步得出的结论是: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______;
(4)小亮将液体压强计进行改造,如图戊所示。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两端水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A、B容器内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当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右侧水面比左侧高,则ρ1______ρ2(选填“>”、“<”或“=”)。为了使得U形管液面再次齐平,小亮改变了A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当U形管再次齐平后,一旁的小明测出了此时两个探头在两容器各自所处的深度h1和h2,则A容器内的液体密度ρ1=______(用h1、h2和ρ2表示)。
27.(2022春·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自制了几个简易装置探究压强的特点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锥子在塑料瓶的左右两侧同一高度各扎1个小孔,灌满水后拧紧瓶盖,在不挤压瓶身情况下,发现瓶中的水不会流出,水不会流出的原因是______的作用;
(2)如图乙所示,小明在另一个塑料瓶上扎了1个小孔a,灌满水后拧紧瓶盖,在不挤压瓶身情况下,也发现瓶中的水不会流出,随后他再在此孔的上方再扎一个小孔b,如图丙所示,则此时______
A.a孔会有水流出 B.b孔会有水流出
C.a、b孔都会有水流出 D.a、b孔都没有水流出
(3)完成(2)的操作后,小明把如图丙所示的瓶盖拧开,发现小孔______(选填“a”或“b”)中流出的水喷射得更远,由此证明水的内部压强与______有关;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又换用一个硬塑料瓶,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的半径r,计算出瓶底面积S为30cm ,瓶高h为20cm,如图丁灌满水,瓶内水的体积为500mL,瓶内水受到的重力为______N,水对瓶底的压力为______N。
28.(2022春·广东茂名·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小金利用透明硬质水管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乙,其中K1、K2为气密性良好的阀门。将管子下端浸在水槽中,关闭K2,往管内装满水(水位超过K1),再关闭K1,打开K2,管内液面下降了一段距离,稳定后测得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9.30m
(1)由实验可得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 _____Pa;(g=10N/kg,ρ水=1.0×103kg/m3)
(2)再打开K1,管内水面将 _____(选填“上升”、“不升不降“或“下降”);
(3)小金将长度约为30cm的塑料管装满水并用纸片盖住,迅速倒置,使管口竖直向下,发现纸片不会往下掉,如图丙所示。此时纸片受到水的压强 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大气压强;随后将管口旋转至水平方向,发现纸片仍不往下掉,说明 _____;
(4)老师给同学们演示大气压强实验,如图丁所示,可知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 _____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此气压下水的沸点 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
29.(2022春·广东潮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实验桌上有弹簧测力计一只(量程为5N、分度值为0.2N)、三种规格的注射器A、B、C(量程分别为20mL、10mL和2mL)、刻度尺一把。要求利用现有器材粗略测量大气压强。某同学选定器材并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应该在注射器活塞___________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该同学在实验时发现,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时,活塞仍没有移动。欲仍然采用此方案完成实验,需作的改进是:___________;
(3)该同学正确操作,发现测出的结果误差较大,请你指出其中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30.(2022春·广东潮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骑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共用时12s,小明重450N,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20cm2,图甲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图乙是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
(1)自行车在第8~9s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多少?
(2)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1位小数)
(3)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3.3×105Pa,求自行车的重力?
31.(2022春·广东肇庆·八年级统考期末)将一未装满水的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瓶盖的面积是8cm2,瓶底的面积是28cm2,瓶重和厚度忽略不计。求:(g取10N/kg)
(1)瓶内水的质量为多少;
(2)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的压强和压力;
(3)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强。
32.(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铁桶重为15N,桶的底面积为100cm2,往桶里倒入5kg的水,水的深度为15cm,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3)台面受到桶的压强。
六、综合题
33.(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所示,金属正方体的质量为4kg,底面积S=0.01m2,另一金属圆台重60N,上底面积为S1,下底面积为S2(已知:S1<S<S2),把正方体、圆台分别按图乙和图丙所示的方式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g取10N/kg,求:
(1)计算:金属正方体所受重力的大小;___________
(2)计算:图乙中,两块金属整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________
(3)与图乙相比,图丙中圆台对正方体的压强 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判断的依据是:_____。
34.(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里面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所示。(ρ水=1×103kg/m3,ρ酒精=0.8×103kg/m3,g=10N/kg)
(1)甲盛的是_______(选填“水”或“酒精”);
(2)根据公式_______,可以求得B点所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为_______;
(3)A点和B点到液面的距离相同,则A点所受到的液体压强_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B点所受到的液体压强;
(4)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35.(2022春·广东汕尾·八年级统考期末)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请依据下面的现象,按照要求完成填空。
(1)你可能观察过以下两个现象:
现象1:在室温下,向气球吹气,到一定程度后,气球的体积不再变化,继续向气球吹气,气球就爆破了;
现象2:在室温下,向气球吹气,到一定程度后,把气球扎紧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
据此现象可提出猜想:当同种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 _____和 _____有关。
(2)小郭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
①把细玻璃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稍微吹气,如图甲所示,此时瓶内气体压强 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停止吹气,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a处位置,如图乙所示;
②接着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给烧瓶加热,由于热胀冷缩,瓶内气体的体积将 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请你在图乙的细玻璃管上画出水柱到达的大致位置b;______
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把图乙的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则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将 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由于 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物体静止在支持面上,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与接触面是垂直指向被压物体的,压力作用在支持面上。
故选C。
2.A
【详解】BCD.甲、乙两人在完全相同的水平沙滩散步,他们在沙地上留下的脚印深浅相同,则他们对沙地的压强相等,压强等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则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相等,由F=pS可知相同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相等,故BCD错误;
A.甲的受力面积较大,由F=pS可知甲对沙滩的压力较大,由于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因此甲的重力较大,故A正确。
故选A。
3.D
【详解】AC.水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水瓶的重力,即F=G,正立和倒立时,水瓶的重力不变,压力大小也不变,即F甲=F乙,故AC不符合题意;
BD.由公式可知,在压力F一定时,受力面积S越小,压强p越大,水瓶倒立时桌面的受力面积更小,压强更大,即p甲<p乙,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设长方体木板的重力为G,底面积为S,由于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桌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则没有切除时桌面受到的压力F=G,受力面积为,由压强公式可得出桌面受到的压强为
由于①②③各为木板的,则只切除①,余下的木板对桌面的压强
再切除③,余下的木板对桌面的压强
故有
p1>p>p2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选A。
5.C
【详解】ABC.三个柱是体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柱体,三个高度都为h,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可得
所以压强关系为
因为柱体B的体积最大,柱体C的体积最小,所以
因为三个高度都为h,根据得所以
由得,三个柱体对地面的压力关系为
因为水平面上得物体得压力与和自身重力得大小相等,所以三个柱体的重力关系为
故C正确,AB错误;
D.三个柱是体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柱体,所以密度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两个核桃放在一起容易捏破,是因为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故A错误;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给A力的同时A也给B的相同大小的力,故B错误;
CD.A、B接触处,A、B受到的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也相同,根据,故A受到的压强等于B受到的压强,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坦克通过履带与地面接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单钢轮压路机有较重的前轮,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故B符合题意;
C.滑雪板与雪地接触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背包用较宽的背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A.仅将金属盒向上移动,深度变小,所测点受到的压强变小,U型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C.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大小不变,所以仅将金属盒水平移动或者仅改变金属盒面的朝向,U型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不变,故BC不符合题意;
D.仅在水中加入食盐,食盐溶解后,液体密度变大,所测点受到的压强变大,U型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变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详解】①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至其上表面刚好露出水面之前,水的密度一定,容器内水的深度不变,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②从圆柱体上表面刚露出水面到圆柱体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的过程中,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容器内水的深度逐渐减小;由于圆柱体被匀速提起,容器的形状上粗下细,根据 可知,水的深度减小的越来越快,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变小,并且也是减小得越来越快,符合这个规律的只有D图像。
故选D。
10.A
【详解】由题意知,两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液面相平,则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也相同,根据p=ρgh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即
p甲=p乙
又因为容器底面积相等,根据F=pS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即
F甲=F乙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详解】A.压强计的U形管一端是密封的,因此不是连通器,故A符合题意;
BCD.三峡船闸、下水道U形弯管和锅炉水位计在结构上都符合,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特点,是连通器的应用,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解:A、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腔内.利用了大气压.故A不合题意;
B、抽水机抽水,通过活塞上移或叶轮转动使抽水机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上来,利用了大气压,故B不合题意.
C、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是利用人的压力将药液注入人体肌肉的,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故C符合题意.
D、用力一按橡皮囊,排出了里面的空气,当其恢复原状时,橡皮囊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被压入钢笔内,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此类问题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内部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13.B
【详解】A.图甲所示向两张纸中向吹气,两张纸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两张纸外侧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从而产生向内的压强差,纸张向中间靠拢,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饮料压入口中,这是利用大所压强的原理,故B符合题意;
C.图丙所示向B管吹气,A管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大,从而使管内的气压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将液体往上压,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机翼的上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大小,压强小;机翼的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使飞机获得升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BD
【详解】A.甲图中h1是玻璃管内水银面与水银糟中水银面之间的垂直高度,它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大小相等,产生的压强
p=ρ水银gh1
则甲图中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出当地的大气压是ρ水银gh1;故A错误;
B.甲图中的托里拆利实验中真空部分如有空气,会使水银柱变低,因此测量值将偏小,故B正确;
C.乙图中的自制气压计可粗略反映外界大气压的变化,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瓶内外气压之差等于ρ水gh3,故C错误;
D.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带着两装置登山,甲图中h1会变小,乙图“自制气压计”登山后,瓶外气压减小,瓶内气压不变,因此瓶内管子水面上升,h3会增大,故D正确。
故选BD。
15. 600 小 3×10-2
【详解】第一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因此对地面压力为600N;
第二空.自然站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两只脚的面积之和,行走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一只脚的面积,自然站立与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据p=可知,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比行走时小;
第三空.对沼泽地的压力为600N,,
他与沼泽地的最小接触面积.
S===3×10-2 m2.
16. 1.25×103 7.5×103
【详解】[1]由图像知,液体深度h=20cm时,压强p=2.5×103Pa,据p=ρgh得,液体的密度
[2]液体深度h1=60cm时,液体压强
p1=ρgh1=1.25×103kg/m3×10N/kg×0.6m=7.5×103Pa
17. A 连通器 增大
【详解】[1][2]阀门A打开时,上游和闸室上端开口,下端通过阀门A相连通,所以此时上游和闸室组成了连通器。
[3]由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可知,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8. 马德堡半球 小于 不变
【详解】[1]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用吸管吸饮料时,“一吸”吸走了管内的部分气体,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
[3]外界大气压不变,能支持的水银柱高不变,若把玻璃管倾斜一些,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19. 740 小于 不变 10.064
【详解】[1]读图可知,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竖直高度为740mm,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4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如果测量时玻璃管上端留有空气,管内残留的空气会产生一部分压强,使管内水银面降低,则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3]把玻璃管倾斜,由于外界大气压的值不变,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4]玻璃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也等于玻璃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即
玻璃管中水的长度为
20. 升高 变小 越低
【详解】[1]小红拿着它从1楼乘坐电梯到20楼,瓶内气压不变,瓶外的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玻璃管中,故水柱上升。
[2]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大气压越小。
[3]海拔较高,气压较低,而沸点随着气压的变低而降低。
21. 从车内抽出 低于 大气压
【详解】[1]车内空间为负压舱,小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必须用抽气机将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消毒、杀菌处理后从车内抽出。
[2]空气被抽出后,车内气压低于车外大气压。
[3]车内气压比较低,在大气压作用下,清洁的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并使空气由清洁区(医务人员区)流向感染源区(病人区)。
22. 甲 大 小 小 大 上
【详解】(1)[1]由题意可知,水翼会使船体拎高,这说明水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对比图甲乙可知,图甲水翼上方的水流速大压强小,下方压强大,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而图乙的是相反,所以水翼的形状应该是图中甲。
(2)[2][3][4][5][6]船体被抬高的原因:当船在水中高速航行时,水翼上表面凸起,它与船体间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水翼下表面的水流速度小,压强大。因此在水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向上的压力差,船体被抬高。
23. 泡沫的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甲、丙 不变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详解】(1)[1]实验中,泡沫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泡沫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2)[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泡沫凹陷程度越大,故可得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3)[3]如果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保持压力不变,故应通过比较图中甲、丙两次实验。
(4)[4][5]图2中,将切开的两块对泡沫压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压力不变。小明实验时没有保持压力不变,实验过程中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变化,无法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5)[6]本实验中,探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每次只探究一个量,而控制其它的量不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同时,通过用泡沫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用到了转换法。
24. 凹陷程度 压力越大 ③④ 戊 压力大小 等于
【详解】(1)[1]实验中小明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2)[2]比较图甲和丙可知,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且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故可得结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①菜刀要经常磨一磨,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书包要用宽的背带,是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汽车限重,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故③符合题意;
④给压路机装上质量很大的碾子,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③④。
(3)[4][5]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图戊中铅笔水平放置且处于静止状态,则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而图丁铅笔竖放,由于铅笔的的重力作用,使得铅笔上方的手对铅笔的压力小于下方的手对铅笔的压力,故图丁的方法不合理,原因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4)[6]压强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将图甲中的砖块平移到桌面上,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变,压强也不变,砖块对桌面的压强等于砖块对海绵的压强。
25. 压强计漏气 B 高度差 液体深度 压强 不能 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
【详解】(1)[1]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说明装置漏气。
[2]压强计在使用前,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不同,需要拆下软管,重新组装。
(2)[3]运用转换法,将液体压强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3)[4]由B、C两图可以看出,金属盒所处的深度更深,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更大,所以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5]由图C、D可以看出,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也相同,所以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相同深度时都相等。
(5)[6][7]由图C和图E,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因为两图中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不能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26. 高度差 B 丙 大 >
【详解】(1)[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小明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不齐平,如图甲所示,说明软管内气体压强和外界气压不相等,需要重新安装软管,使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相平,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不能使液面上方气压相等,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2)[3]图乙和图丙,液体的密度相等,橡皮膜所在的深度越深,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实验得到: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4]图丙和图丁,液体深度相等,液体密度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实验得到: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5]因为U形管两侧液体产生的压强和软管内气体压强之和相等,U形管右侧水面比左侧高,U形管右侧液体产生的压强大于左侧液体产生的压强,说明右侧水面上方压强小于左侧水面上方压强,说明右侧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小于左侧橡皮膜受到液体的压强,即,由于液体深度相同,所以。
[6]因为U形管两侧液体产生的压强和软管内气体压强之和相等,当U形管再次齐平后,U形管右侧液体产生的压强等于左侧液体产生的压强,说明右侧水面上方压强等于左侧水面上方压强,说明右侧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等于左侧橡皮膜受到液体的压强,即
所以
27. 大气压 A a 深度 5 6
【详解】(1)[1]用瓶盖密封瓶口,小孔上方水产生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对水产生的压强,所以在塑料瓶的左右两侧同一高度各扎1个小孔,结果水并未流出来,其原因是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2)[2]用盖盖住上方,a孔内部只受水的压强,外部受大气压,水的压强远小于大气压,所以水不能流出,当在上部再开一个孔时上面的孔有气体进入,里外气压相等,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由a孔流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3][4]由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则a处受到水的压强大于b处受到水的压强,所以从小孔a中射出水流的速度比小孔b中的大。
(4)[5]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水的质量为
m=ρV=1.0g/cm3×500cm3=500g=0.5kg
瓶内水受到的重力为
G=mg=0.5kg×10N/kg=5N
[6]水对瓶底的压强为
p=ρ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
瓶底面积为
S=30cm2=2×10-3m2
水对瓶底的压力为:
F=pS=2000Pa×3×10-3m2=6N
28. 9.3×104 下降 小于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740 小于
【详解】(1)[1]测量得到的大气压强值为
(2)[2]再打开K1,管内水与外界相通,管内外大气压相等,液柱在重力作用下全部流到容器中,所以液面会下降。
(3)[3][4]将装满水的塑料管用纸片盖住,迅速倒置,如图丙,纸片不会往下掉,这是因为纸片下端的大气压大于纸片上端水柱产生的压强;将管口旋转至水平方向,发现纸片仍不往下掉,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5][6]如图丁,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4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水的沸点低于100℃。
29. 刚开始滑动 换用量程更小的2mL的注射器 活塞与筒壁间有摩擦
【详解】(1)[1]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说明拉力正好克服了大气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大气产生的压力。
(2)[2] 因为大气的压强是一定的,根据公式F=pS,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也会越小,所以当弹簧测力计量程不够时,可换用量程更小的2mL的注射器。
(3)[3]注射器活塞与筒壁间有摩擦,测得的读数偏大,根据计算的结果会偏大。
30.(1)30N;(2)4.3m/s;(3)210N
【详解】解:(1)由图甲可知,自行车在第8~9s速度保持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此时自行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动力等于受到的阻力,由图乙可知,第8~9s自行车受到的动力为30N,故可知该过程自行车受到的阻力也为30N。
(2)由图甲可知,7~12s自行车的速度为v=6m/s,故可知该时间段内自行车通过的路程为
s=vt=6m/s×5s=30m
由题意可知,该段路程等于0~7s内自行车通过的路程,故可知0~7s内自行车通过的路程为s=30m,由可得,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为
(3)由F=pS可得,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为
F=pS=3.3×105Pa×2×10-3m2=660N
由受力分析可知,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明与自行车的重力之和,即
G总=F=660N
故自行车的重力为
G车=G总-G人=660N-450N=210N
答:(1)自行车在第8~9s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30N;
(2)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约为4.3m/s;
(3)自行车的重力为210N。
31.(1)0.28kg;(2)1.3×103Pa;1.04N;(3)3.5×103Pa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正立放置时,
瓶子内的水的体积
瓶内水的质量
(2)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的压强
矿泉瓶盖所受水的压力
(3)水的重力
瓶重和厚度忽略不计,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矿泉水瓶对桌的压力
此时的受力面积为
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强
答:(1)瓶内水的质量为;
(2)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和;
(3)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强为。
32.(1)1500Pa;(2)15N;(3)6500Pa
【详解】18.【解答】解:(1)水对桶底的压强为
p=ρgh=1.0×103kg/m3×10N/kg×0.15m=1500Pa
(2)桶的底面积为
S=100cm2=1.0×10-2m2
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
F=pS=1500Pa×1.0×10-2m2=15N
(3)台面受到的压力为
F′=G桶+G水=G桶+m水g=15N+5kg×10N/kg=65N
台面受到的压强为
答:(1)水对桶底的压强为1500Pa;
(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15N;
(3)台面受到桶的压强为6500Pa。
33. 40N 10000Pa 变大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详解】解:(1)[1]金属正方体所受的重力为
(2)[2]圆台所受重力,图2中两块金属整体对水平地面压力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金属正方体的底面积S1=0.01m2,此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3][4]图乙中圆台与正方体的接触面积是正方体的表面积S,圆台对正方体的压强为 ,图丙中圆台与正方体的接触面积是圆台的上底面积S2,圆台对正方体的压强为,两种情况圆台对正方体的压力不变,已知 ,由可知, ,即压强变大。原因是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答:(1)金属正方体所受重力为40N;
(2)图2中,两块金属整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0000Pa;
(3)变大;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34. 水 p=ρgh 400Pa 不等于 等于
【详解】(1)[1]由图可知,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甲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更小,则根据公式可知,甲容器中液体密度较大,因此甲盛的是水。
(2)[2][3]由图可知,B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h=20cm-15cm=5cm=0.05m
已知乙容器中装酒精,根据公式p=ρgh可知,B点压强
p=ρgh=0.8×103kg/m3×10N/kg×0.05cm=400Pa
(3)[4] A点和B点到液面的距离相同,即A、B点在液体中的深度h相同,因甲容器中水的密度大于乙容器中酒精的密度,根据公式p=ρgh可知,A点压强大于B点压强,即两点所受的液体压强不相等。
(4)[5]两容器内液体的质量相等,由G=mg可知,两容器内的液体的重力相等,因为柱形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等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所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而两容器底面积相同,由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35. 质量 温度 增大 增大 上升 山上海拔高,气压小于山下
【详解】(1)[1]在室温下,向气球吹气,到一定程度后,气球的体积不再变化,继续向气球吹气,气球就爆破了,气球爆破的原因是内部压强大造成的;其盒内压强变大的原因是:向里面吹气时,体积一定的气体,质量增大造成的,即能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气体的质量有关。
[2]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气球爆破的原因也是内部压强变大造成的,即体积一定的气体,由于温度升高导致压强增大,所以气体压强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
(2)①[3]当用细管向瓶中吹气时,瓶内空气的体积一定,质量变大,所以瓶内的气压变大,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
②[4][5]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瓶内气体温度升高,瓶内气体的体积将增大,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因此,玻璃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更高,b处的大致位置如图所示。
③[6][7]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山顶的气压比山脚的气压小,把图甲的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时,因为外界气压减小,所以细玻璃管内的液柱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