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统计经典题型检测卷(单元测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统计经典题型检测卷(单元测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22 08: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统计经典题型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要想知道全校学生最喜欢的社团活动情况,最科学合理的方法是(  )。
A.根据老师的经验来判断 B.调查,获取数据 C.询问别的学校
2.王老师用小程序制作了一个转盘抽任务的游戏。如下图所示,发到班级群后大家每人参加了一次游戏,统计结果如下图:
多多读书 好好学习 加强锻炼
男生 9 7 8
女生 12 4 5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同学们抽中( )任务的最多。A.多多读书 B.好好学习 C.加强锻炼
3.下面是希望小学三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的信息:一班:航模18人、书法7人、踢球16人;二班:航模20人、书法9人、美术16人;三班:航模12人、书法9人、踢球23人。可以把( )的兴趣小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A.一班和二班 B.二班和三班 C.一班和三班
4.从复式统计表中可以看出(  )。
A.草莓味酸奶销售的最好
B.一月份比二月份销售情况好
C.两个月销售情况呈上升趋势
5.下表是淘气和笑笑小学每年体检的身高统计表(单位:厘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岁的笑笑比7岁时长高了15厘米
B.淘气从7岁时开始一直比笑笑矮
C.8岁的淘气与笑笑7岁时的身高相同
6.下面是某校四至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统计表.
视力不合格人数最多的是( )
A.四年级 B.五年级 C.六年级
二、填空题
7.下面是光明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视力统计情况。
(1)两个年级视力在5.0及以上的共有( )人,视力在4.2及以下的六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多( )人。
(2)六年级一共有( )人,其中视力低于5.0的有( )人。
8.参观前,王老师调查了三(1)班同学最喜欢的展厅,结果如表。
男生最喜欢( )展厅;
女生最喜欢( )展厅;
全班喜欢( )展厅的人数最多。
根据统计数据,你建议王老师带领大家最先参观( )展厅,理由是:( )。
9.下面是两个文具店三月份卖出的笔的情况统计表。
(1)五星文具店卖出( )的数量最多,有( )支;卖出( )的数量最少,有( )支。
(2)晨光文具店的铅笔比五星文具店多卖( )支。
(3)三月份晨光文具店一共卖出( )支笔。
10.下面是某校三(1)班全体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统计表。(每人只能选一种)
枇杷 西瓜 草莓 苹果 芒果
男生 5 8 8 3 2
女生 6 4 12 5 1
(1)三(1)班女生最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是最喜欢吃西瓜的人数的( )倍。
(2)三(1)班全体学生最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吃( )的人数最少。
(3)该校三(1)班一共有( )名学生。
11.下面是三(1)班全体学生按体重分组的情况统计表。(单位:千克)
(1)欢欢的体重是35千克,她分在第( )组。
(2)三(1)班学生的体重在( )千克的人数最多,在( )千克的人数最少。
(3)三(1)班一共有( )名学生。
12.根据下列条件完成复式统计表。
(1)1千克花生的脂肪含量是1千克黄豆的2倍。
(2)1千克花生的蛋白质含量比1千克黄豆的少80克。
(3)1千克花生的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一共是640克。
三、判断题
13.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简洁明了,易于比较。( )
14.复式统计表是由若干个单式统计表合并而成的。( )
15.复式统计表是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 )
16.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相比不能简洁的表达信息。 ( )
17.复式统计表包含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数据的内容,能更加清晰地反映出数据的情况以及数据变化的差异,便于比较。 (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得数.
36÷6=      630÷9= 280÷7= 1600÷4=
19.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456÷8=    ※454÷9=   585÷3=
20.脱式计算。
123×3-67 636÷6+25
五、解答题
21.同学们统计了该小区部分男、女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结果如下:
(1)男居民中,了解程度为( )的人数最多,了解程度为( )的人数最少。
(2)女居民中,了解程度为( )的人数最多,了解程度为( )的男、女居民人数相差最少。
(3)你想对“不了解”垃圾分类的居民说些什么?
22.实验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如下:
(1)全校男生有( )人,三年级女生有( )人。
(2)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并解答。
23.下面是三位同学三次50米赛跑成绩。
张华:第一次:8.9秒;第二次:8.8秒;第三次:9.2秒。
李明:第一次:10.0秒;第二次:9.6秒;第三次:9.2秒。
赵东:第一次:9.1秒;第二次:8.7秒;第三次:8.2秒。
(1)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面的复式统计表。
(2)第一次,( )用的时间最长,( )用时最短,他们相差( )秒。
(3)从每人三次比赛中取最好的一次成绩来排名,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谁是第三?
24.三(1)班、三(2)班书屋图书情况统计表:
(1)三(1)班共有图书( )本,三(1)班比三(2)班少( )本图书。
(2)两个班都想进一些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25.下面是希望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视力统计表。
(1)两个年级视力在5.0及以上的共有( )人。
(2)视力低于5.0的三年级学生有( )人。
(3)你想对视力低于5.0的同学说些什么?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题意,调查对象是全校的学生,范围较大,人数较多,所以要想知道全校学生最喜欢的社团活动情况,可以进行调查统计,根据数据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因为全校学生人数较多,所以要想知道全校学生最喜欢的社团活动情况,最科学合理的方法是调查,获取数据。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际应用的能力,统计之前要进行调查,获取数据。
2.A
【分析】先用加法分别算出抽中多多读书、好好学习和加强锻炼的总人数,然后进行比较,抽中任务的最多项目人数最多,据此解答。
【详解】多多读书:9+12=21(人)
好好学习:7+4=11(人)
加强锻炼:8+5=13(人)
21>13>11
所以同学们抽中多多读书任务的最多。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和灵活应用。
3.C
【分析】复式统计表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根据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可知,每个队的统计项目必须相同,这样才能把几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详解】把两班兴趣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必须兴趣小组的三种项目相同,只有一班和三班相同;所以一班和三班的兴趣小组人数可以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制作和特点的掌握及灵活运用。
4.B
【分析】A.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加法分别求出两个月各种酸奶的销售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B.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加法分别把一月份、二月份卖出的各种酸奶的数量合并起来,再进行比较即可;
C.根据统计表中一月份、二月份数据的变化,即可判断。
【详解】A.原味:30+35=65(箱)
草莓味:45+15=60(箱)
芒果味:10+35=45(箱)
黄桃味:25+10=35(箱)
65>60>45>35
原味酸奶销售的最好,故本选项错误;
B.一月份:30+45+10+25
=75+10+25
=85+25
=110(箱)
二月份:35+15+35+10
=50+35+10
=85+10
=95(箱)
110>95,所以一月份比二月份销售情况好,故B选项正确;
C.两个月销售情况有上升的趋势也有下降的趋势,故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统计表中读取信息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复式统计表的认识,根据统计图中给出的笑笑和淘气在7到12岁时每个年龄段的身高进行判断各个选项是否正确。
【详解】A.10岁时笑笑的身高是140厘米,7岁时笑笑的身高是127厘米,所以10岁的笑笑比7岁时长高了140-127=13(厘米);
B.淘气从7岁到9岁时一直比笑笑矮,10岁时,两人同样高;
C.8岁的淘气与笑笑7岁时的身高相同,都是127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复式统计表的认识,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观察统计图表中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6.C
【分析】比较视力不合格人数的大小,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32>28>23,所以视力不合格人数最多的是六年级。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通过观察统计表回答相关问题。
7.(1) 201 9
(2) 196 121
【分析】(1)根据加法的意义,把两个年级视力在5.0及以上的人数合并起来即可;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解答;
(2)根据加法的意义,把六年级各视力段的人数合并起来即可;把视力低于5.0的六年级学生人数相加即可。
【详解】(1)126+75=201(人)
14-5=9(人)
两个年级视力在5.0及以上的共有201人,视力在4.2及以下的六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多9人。
(2)75+68+39+14
=143+39+14
=182+14
=196(人)
68+39+14
=107+14
=121(人)
六年级一共有196人,其中视力低于5.0的有121人。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8. C B C C 全班最喜欢C展厅的人数最多
【分析】通过观察统计表可知,男生最喜欢C展厅;女生最喜欢B展厅;全班喜欢C展厅的人数最多;我建议王老师带领大家最先参观C展厅,理由是全班最喜欢C展厅的人数最多。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1>8>5
所以,男生最喜欢C展厅;
9>7>6
所以,女生最喜欢B展厅;
8+7=15(人)
5+9=14(人)
11=6=17(人)
17>15>14
所以,全班喜欢C展厅的人数最多。
我建议王老师带领大家最先参观C展厅,理由:是全班最喜欢C展厅的人数最多。(答案不唯一)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9.(1) 圆珠笔 240 毛笔 90
(2)40
(3)890
【分析】(1)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把五星文具店卖出各种玩具的数量进行比较即可。
(2)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解答。
(3)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加法解答。
【详解】(1)240>200>180>140>90
五星文具店卖出圆珠笔的数量最多,有240支;卖出毛笔的数量最少,有90支。
(2)220-180=40(支)
晨光文具店的铅笔比五星文具店多卖40支。
(3)120+70+270+220+210=890(支)
三月份晨光文具店一共卖出890支笔。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0.(1)3
(2) 草莓 芒果
(3)54
【分析】(1)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解答;
(2)通过观察统计表可知,三(1)班全体学生最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最大,最喜欢吃芒果的人数最少;
(3)根据加法的意义,把喜欢吃各种水果的男生、女生人数合并起来即可。
【详解】(1)12÷4=3
三(1)班女生最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是最喜欢吃西瓜的人数的3倍。
(2)三(1)班全体学生最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吃芒果的人数最少。
(3)(5+8+8+3+2)+(6+4+12+5+1)
=26+28
=54(名)
该校三(1)班一共有54名学生。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1.(1)二
(2) 36~38 30~32
(3)43
【分析】(1)直接根据统计表中的体重范围进行填空即可;
(2)分别计算出每个体重范围的总人数,然后再比较即可;
(3)直接将每个组的人数加起来即可。
【详解】(1)根据统计表可知,欢欢的体重是35千克,她分在第二组。
(2)第一组:2+2=4(人)
第二组:4+6=10(人)
第三组:5+8=13(人)
第四组:7+4=11(人)
第五组:3+2=5(人)
13>11>10>5>4,即三(1)班学生的体重在36~38千克的人数最多,在30~32千克的人数最少。
(3)4+10+13+11+5=43(名)
即三(1)班一共有43名学生。
【点睛】熟练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205;270;230
【分析】(1)1千克花生的脂肪含量是1千克黄豆的2倍。知道1千克花生的脂肪含量是410克,求1千克黄豆的脂肪含量,用除法计算:410÷2。
(2)1千克花生的蛋白质含量比1千克黄豆的少80克。知道1千克黄豆的蛋白质含量是350克,求1千克花生的蛋白质含量,用减法计算:350-80。
(3)1千克花生的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一共是640克,所以,1千克花生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640-410。
【详解】(1)410÷2=205(克)
(2)350-80=270(克)
(3)640-410=230(克)
填表如下: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知道两个数量的关系,还知道其中一个数量,可以求得另一个数量。
13.√
【分析】复式统计表的优点:一是复式统计表可表示多组数据;二是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据此判断。
【详解】复式统计表可以直观简洁地表示和比较多组数据的情况,所以原题判断正确。
【点睛】掌握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分析】把多个统计内容(调查内容)一样的单式统计表合并在一起,统称为复式统计表。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复式统计表是由若干个单式统计表合并而成的。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复式统计表的含义,属于基础题。
15.√
【分析】根据复式统计表的定义即可进行判断正误。
【详解】复式统计表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
故答案为√。
16.×
【详解】略
17.√
【详解】略
18.6 70 40 400
【详解】略
19.57;50…4;195
【分析】按照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注意每次算得的余数都要小于除数,如果被除数中的哪一位不够除,要商0占位(最高位除外),再继续往下除。根据得数情况,用“被除数=商×余数”或“被除数=商×除数+余数”的方法来验算。
【详解】456÷8=57 454÷9=50……4 585÷3=195
验算:50×9+4=454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除法,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笔算整数除法时,要注意数位的对齐。
20.302;131
【分析】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然后再算括号外的,同一级运算中,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123×3-67
=369-67
=302
636÷6+25
=106+25
=131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做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关键是:注意抓住运算顺序,正确按顺序计算即可。
21.(1)基本了解;不了解;(2)比较了解;基本了解;(3)见详解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男居民一行的数据可以看出哪种了解程度的人数最多,哪种了解程度的人数最少。
(2)根据统计表中女居民一行的数据可以看出哪种了解程度的人数最多,计算出各个了解程度男、女生人数之间的相差,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3)号召大家积参与,共建美丽家园。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详解】(1)男居民中,了解程度为基本了解的人数最多,了解程度为不了解的人数最少。
(2)38-31=7(人)
76-54=22(人)
68-66=2(人)
12-9=3(人)
22>7>3>2,所以基本了解的男、女居民人数相差最少。
女居民中,了解程度为比较了解的人数最多,了解程度为基本了解的男、女居民人数相差最少。
(3)“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同心,积极热情参与,从我做起,共建美丽家园。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以及根据统计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2.(1)783;107;
(2)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30人;(答案不唯一)
【分析】(1)直接将每个年级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即可。通过统计表即可知道三年级的女生有多少人,依此解答。
(2)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符合题意即可。例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计算时用一年级的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即可。
【详解】(1)120+125+118+130+140+150
=245+118+130+140+150
=363+130+140+150
=493+140+150
=633+150
=783(人)
即全校男生有783人;通过统计表可知,三年级女生有107人。
(2)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20+110=230(人)
答:一年级一共有230人。
【点睛】熟练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1)见详解
(2)李明;张华;1.1
(3)赵东,张华,李明
【分析】(1)填写复式统计表时,注意数据横排和竖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对所填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验,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2)把三人第一次秒数进行对比:8.9<9.1<10.0,比较出用时最长和用时最短的人,用减法求出相差多少;
(3)张华最好的成绩是8.8秒,李明最好的成绩是9.2秒,赵东最好的成绩是8.2秒,通过大小对比排出名次。
【详解】(1)如图:
(2)10.0-8.9=1.1(秒)
第一次,李明用的时间最长,张华用时最短,他们相差1.1秒。
(3)8.2<8.8<9.2
答:赵东是第一,张华是第二,李明是第三。
【点睛】要注意的是跑步比赛中,数小表示用时短、跑得快,数大表示用时长、跑得慢。
24.(1)85;15
(2)建议三(1)班多进科技书,三(2)班多进故事书。
【分析】(1)分别将两个班的图书数相加,即可求出两个班每班的图书总数,再用减法即可求出两个班图书本书的差。
(2)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合理即可。如:三(1)班科技书的数量少,多进一些科技书,三(2)班的故事书数量少,多进一些故事书。
【详解】(1)30+45+10=85(本)
45+15+40=100(本)
100-85=15(本)
三(1)班共有图书85本,三(1)班比三(2)班少15本图书。
(2)三(1)班科技书比其他书少,可以多进一些科技书,三(2)班故事书比其他书少,可以多进一些故事书。(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进行数据分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5.(1)181人
(2)60(人)
(3)眼睛是人类心灵之窗,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眼睛,合理用眼。
(4)六年级视力低于5.0的学生有多少人?97人。
【分析】(1)将两个年级视力在5.0及以上的学生人数加起来即可。
(2)将三年级视力在5.0及以下的学生人数加起来,即可求出视力低于5.0的学生人数有多少。
(3)根据表格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合理建议即可。如:低于5.0视力的学生人数较多,呼吁同学们注意合理用眼,保护我们的眼睛。
(4)根据表格数据进行提问即可。如:六年级视力低于5.0的学生有多少人。
【详解】(1)106+75=181(人)
答:两个年级视力在5.0及以上的共有181人。
(2)42+13+5
=55+5
=60(人)
答:视力低于5.0的三年级学生有60人。
(3)通过表格数据可知,两个年级视力低于5.0的学生人数较多,我想对他们说:眼睛是人类心灵之窗,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眼睛,合理用眼。(答案不唯一)
(4)提问:六年级视力低于5.0的学生有多少人?(提问不唯一)
53+33+11
=86+11
=97(人)
答:六年级视力低于5.0的学生有97人。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统计表特点和数据分析的掌握。熟练运用数据分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