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权劝学》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孙权劝学》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2 10:0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孙权劝学》,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
新课导入
曹操(魏)
孙权(吴)
刘备(蜀)
孙权劝学
七年级 下册 语文 部编 RJ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实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死后追封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幼嗜学,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作者简介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重臣,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局面。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背景资料
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
课文朗读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 邪!
古代君对臣。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当道,当权。
推托。
事务。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经, 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语气词, 后写作''耶''。
课文释义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见, 了解。往事, 指历史。
于是。
到, 等到。
经过。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只, 只是。
如今,现在。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另,另外。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对朋友辈的敬称。
知晓事情。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来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蒙乃始就学
指物作诗立就


掌管
从事
应当;应该
完成
文言积累




见往事耳
何见事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了解
用,拿
认清
与“为”连用,认为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孤单,孤苦。)
1.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推托 今:美好的词语)
(古:研究 今:治理)
(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学位最高一级。)




3.及鲁肃过寻阳
(古:等到 今:以及)
5.但当涉猎
(古:只是 今:转折连接词,但是)
4.即更刮目相待
(古:重新 今: 更加)
6.见往事耳
(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1.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2.故事情节是如何开展的?
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古文解读
3.文章关于“学”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略)
鲁肃赞学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言多务, 孰若孤?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的目的、方法)
(委婉的批评)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4.找出孙权“劝学”的具体语句,并分析他是如何
劝说成功的?
5.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大?结合
文句作答。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语言夸赞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具体行动
6.可用文中哪两个词语来概括鲁肃与吕蒙对话
的主要内容?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7.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
“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不悦、责备
(孙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深感自豪
(鲁肃)
(吕蒙)
8.总结概括三人的性格特征。
孙权
吕蒙
鲁肃
对部下要求严格、循循善诱、有耐心、平易近人、好学等。
敬才爱才、真诚忠厚、讲礼节。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有幽默感等。
本文的人物对话写得十分精妙。请反复品读,细细揣摩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体会本文对话描写的特色。
【孙权】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权,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又不失主人身份。
研读赏析
【鲁肃】情不自禁地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在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此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语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鲁肃之所以愿意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鲁肃折服于吕蒙的才华,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合作探究
孙权劝吕蒙,使之“就学”,“劝”的本领可谓高矣。试分析一下他劝说技巧的高明之处。
他面对以“军中多务”为借口的吕蒙,晓之以大义,讲明之所以读书的道理,可谓以理服人,语重心长“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以事服人。
他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来反问吕蒙,有责备恼怒之意,随后又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言辞恳切,以情动人。
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读书可以增长人的才干,读书可以改变人生;
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提高人的品位;
读书不只是学生要做的事,参加工作的人同样要读书;
人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的品质,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课文小结
1.记事简洁,剪裁精当。
全文只写“孙权劝学”和“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略写吕蒙的答语和反应;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二人一唱一和互相打趣的对话,略写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此外,人物的语言也非常简洁,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
写作特色
2.正面记言,侧面烘托。
本文的对话言简义丰,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各自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文章除正面描写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外,还通过鲁肃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
“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孙权劝学
 对话
孙权劝学
孙权
吕蒙
“不可不学”
“大有所益”
(恳切、关心)
认真
与蒙议论
鲁肃
吕蒙
风趣
“乃始就学”
“刮目相待”(自得、自豪) 
板书设计
孙权
吕蒙
鲁肃




非吴下阿蒙
军中多务
不可不学
当刮目相待
(现身说法)
(侧面描写)
知识拓展
劝学名言: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3.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朱熹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6.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杜甫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孔子
1.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吕氏春秋 孟夏纪》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能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因此善于吸取众人长处的人便能得到天下。
2.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 ——刘向《说苑》
【译文】人们都知道用食物解决饥饿,不知道用学问治好愚昧。因此本性良好的人在年幼时,一定要在学问上勤学苦练,用来修养他的本性。
国学经典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