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畜养 畜牧 牲畜 畜产 B.挨饿 挨骂 挨批 挨着
C.使劲 劲头 酒劲 干劲儿 D.咽喉 吞咽 呜咽 咽下
2.“无济于事”中“济”的意思是( )
A.过河,渡 B.救,教济 C.帮助,补益 D.济水
3.下列名句与“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4.下列关于作家及其国籍和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丹尼尔 笛福——法国——《鲁滨逊漂流记》
B.塞尔玛 拉格洛芙——瑞典——《骑鹅旅行记》
C.马克 吐温——美国——《汤姆 索亚历险记》
D.刘易斯 卡罗尔——英国——《爱丽丝漫游奇境》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考古学家的发现,使这件珍贵的青铜器能够重见天日。
B.我军神出鬼没,敌人被搞得头重脚轻。
C.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D.比赛前,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6.“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拟人 B.拟人 夸张
C.比喻 夸张 D.排比 比喻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航海 防卸 与世隔绝 B.野兽 联想 天崖海角
C.帐蓬 理智 诚心诚意 D.处境 介意 焉知非福
8.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合适的一项是( )
起初,白的,紫的,还有淡红的,星星点点浮在土豆秧上。
①一场雨过后,土豆花儿开了。②没几天,土豆花儿就开满了田地,远远地就能闻到它沁人的香。③在土豆花丛中,我偏爱紫色的花儿。④蹲在一朵紫色的花儿前,我眯起眼深深地嗅着。⑤这花儿除了香还有些甜。⑥我用手轻轻触动那根花蕊,竟沾了一指金粉。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二、填空题
9.看拼音,写词语。
鲁滨逊遇到许多危险,但他从不wèi jù( )。即使船qīnɡ fù( )后,他流落荒岛,quē fá( )日常用品,没人跟他liáo tiān( ),甚至遇到野兽的qīn xí( ),过着qī liánɡ( )、jì mó( )的生活,但他仍按商业簿记中借方和dài fānɡ( )的格式记录生活,安慰自己。
10.填合适的词语。
( )的帐篷 ( )的情节 ( )的生活
( )地呻吟 ( )地生活 ( )地前行
1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如此,打起桩来( )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2)( )我还有墨水,( )能把事情记得非常准确。
(3)( )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 )缺少很多。
(4)至于内衣之类,( )缺乏,( )我很快就习惯了。
12.查字典,填空。
“剔”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再查__画。“剔”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②从缝隙里往外挑;③剔除。在“我被单独剔出来,与世隔绝,受尽苦难”中“剔”字的意思是__。请你用意思②组一个词语:______。
13.填空积累。
(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年龄的称呼就是一大特色。女子13岁称作__________,男子20岁是___________,30岁是_____________,父母总催促着要成家立业了。40是_____________,做事不能迷迷糊糊。
(2)本单元,我们接触了几本世界名著,它们不仅情节引人入胜,更有丰富的内涵。《骑鹅旅行记》字里行间的______________,《汤姆索亚历险记》对_______的向往和对_________的讽刺,都需要我们慢慢去发现,去品味。我还阅读了其他外国文学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鲁滨逊漂流记》片段,回答问题。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jǐ jī)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片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为了打桩,我先用一根很沉的木棒,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jǐn jìn)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4.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抄在横线上。_________
15.请写出选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了说明“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鲁滨逊举了什么例子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①大约夜里十点的时候,他看见了城市的灯火映在天际的反光。起初只能依稀看出,就像月亮升起前天上的微光。然后一步步地看清楚了,就在此刻正被越来越大的风刮得波涛汹涌的海洋的另一边。他驶进了这反光的圈子,他想,要不了多久就能驶到湾流的边缘了。
②现在事情过去了,他想。它们也许还会再来袭击我。不过,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武器,怎样能对付它们呢?他这时身子僵硬、疼痛,在夜晚的寒气里,他的伤口和身上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在发痛。我希望不必再斗了,他想。我真希望不必再斗了。
③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鳞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它就此丢了。
④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一次次朝下戳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蹿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上发亮。
⑤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地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末的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⑥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
⑦他回到船艄,发现舵把那锯齿形的断头还可以安在舵的狭槽里,让他用来掌舵。他把麻袋在肩头圈好,使小船顺着航线驶去。航行得很轻松,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他此刻超脱了这一切,只顾尽可能出色而明智地把小船驶回他家乡的港口。夜里有些鲨鱼来咬这死鱼的残骸,就像人从饭桌上捡面包屑吃一样。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他只留意到船舷边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小船这时驶来多么轻松,多么出色。
⑧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它是完好的,没受一点损伤,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更换的。
⑨他感觉到已经在湾流中行驶,看得见沿岸那些海滨住宅区的灯光了。他知道此刻到了什么地方,回家是不在话下了。
⑩“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7.文中老人在与鲨鱼搏斗时面临着哪些困难?请简单地归纳出来。(至少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把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花大量笔墨描写鲨鱼的作用是( )
A.以鲨鱼之多表现老人的坚定,以鲨鱼之凶猛突出老人的坚韧和无畏。
B.表现鲨鱼的数量之多以及鲨鱼的凶猛。
C.表明老人在与鲨鱼搏斗中已经筋疲力尽,即将油尽灯枯。
20.老人虽然打退了前来抢夺他战利品的鲨鱼,但最终拴在船头的猎物(大马林鱼)被吃光了,只剩下一副鱼骨头。对于这个结局,你是否认为老人很倒霉、很不幸?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中最有哲理,可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话是哪句?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2.幸福是肚子咕咕叫时,吃到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幸福是生病时,额头上爸爸那双温暖的大手;幸福是干渴难耐时,喝到爷爷泡的一杯清心的凉茶;幸福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老师一句暖暖的鼓励。……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选择一件令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篇习作。注意分清详略把重点内容写具体,运用融情于事或直接抒情的方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识记。
A.“畜养、畜牧、畜产”的“畜”读音为xù;“牲畜”的“畜”读音为chù。
B.“挨饿、挨骂、挨批”的“挨”读音为ái ;“挨着”的“挨”读音为āi。
C.“使劲、劲头、酒劲、干劲儿”的“劲”读音为jìn。
D.“咽喉”的“咽”读音为yān;“吞咽、咽下”的“咽”读音为yàn;“呜咽”的“咽”的“咽”读音为yè。
2.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成语的字词的解释。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济:帮助,补益。
3.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俗语的理解。
“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意思:想要知道山中的事情,那就去问在这座山中打柴的人。道理为:想要知道你不了解的领域的事情,那就去问行家。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和“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道理相同。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如果生活在水边,经年累月地观察水中的鱼,那么就能熟悉鱼的性情,同样,如果生活在山上,经年累月地观察山上的鸟,那么就能听懂鸟的叫声。比喻说明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接近这个人或这种东西近距离观察。
B.“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比喻对方说的很有道理,一针见血,让自己顿悟,比自己理解很长时间要有用。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是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4.A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故A错误。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故B正确。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故C正确。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兼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数学教师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英国小女孩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国度并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故事。故D正确。
5.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理解词语意思,结合语境分析。
A重见天日,指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这里指青铜器被挖掘出来,使用恰当。
B头重脚轻,意思是头脑发胀,脚下无力;形容身体不适;也比喻基础不牢固。这里形容敌人慌乱,可以换成手忙脚乱。
C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这里指诚恳做事。使用恰当。
D跃跃欲试,意思是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这里指同学们想要一展身手。使用恰当。
6.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从“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可知,句子将泪水比作雨,运用比喻的手法。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句子的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将泪水夸大化,运用夸张的手法。
7.D
【详解】考查汉字字形。注意区分形近字、同音字。
A防卸——防御
B天崖海角——天涯海角
C帐蓬 ——帐篷
8.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排序。
排序时应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要求句子条理清晰。
“起初,白的,紫的,还有淡红的,星星点点浮在土豆秧上”是描述土豆花儿开放时的画面,所以应放在①②之间,①交代了土豆花开的时间,②描写了土豆花开满田野的画面。
9. 畏惧 倾覆 缺乏 聊天 侵袭 凄凉 寂寞 贷方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结合语境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覆”“聊”“袭”“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0. 简陋 愉快 寂寞 疲惫 动人 艰难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简陋的帐篷”、“愉快的情节”等。
中间为“地”,后为动词,前面可搭配合适的形容词,如:疲惫地呻吟。
11. 尽管 还是 只要 就 尽管 还是 虽然 但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填空,可以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或根据句意及语境分析作答。
(1)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尽管……还是……”。
(2)“我还有墨水”与“能把事情记得非常准确”之间存在条件关系,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
(3)“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与“缺少很多”之间存在转折关系,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尽管……还是……”。
(4)“……缺乏”与“我很快就习惯了”之间存在转折关系,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
12. 刂 8 ③ 剔牙
【详解】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由题干可知考查的是部首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的一般步骤为:
①确定要查的字的部首,并数出部首是几画,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②在“部首目录”相应的笔画数中找到要查字的部首,再到“检字表”相应的笔画数中找到要查的字以及它在字典正文中的页码。
13. 豆蔻年华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思乡之情 自由 社会 《小王子》 《凡卡》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
豆蔻年华,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弱冠之年,意思是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而立之年,意思是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意思是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骑鹅旅行记》是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尼尔斯的十四岁小男孩的故事。课文描述的是他从一个调皮、贪玩、任性、懒惰,不爱学习,喜欢捉弄小动物到最后变成一个懂事、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课文中字里行间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其他的外国文学作品有:《小王子》、《凡卡》、《童年》等。
14.jī jǐn 15.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16.鲁滨逊举了他布置住所时砍木材、运木材、打桩的例子。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几:[jǐ],询问数量多少
[jī],副词。将近;几乎。
几乎:jī hū,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
尽:[jìn],所有的。
[jǐn],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 ~管。
尽管:jǐn guǎn,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
15.本题考查中心句的掌握情况。
中心句就是高度概括本段或是本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句子。有的在段落的开头,起概括和总述的作用;有的在段落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的在段落的末尾,起归纳和总结的作用。
这段话是围绕鲁滨逊在没有工具的前提下如何生存的,所以中心句为第一句。
16.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筛选。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从“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片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为了打桩,我先用一根很沉的木棒,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可知鲁滨逊举了他布置住所时砍木材、运木材、打桩的例子。
17.①老人独自一人;②当时是黑夜;③老人没有武器;④老人身上有伤。 18.从中体会到了老人的勇敢、无畏和坚韧。 19.A 20.不认为;老人虽然失败了,但他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超常的毅力和勇气,表现了一种不可被征服的精神上的胜利,他可以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21.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解析】17.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
阅读第②自然段,“现在事情过去了,他想。它们也许还会再来袭击我。不过,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武器,怎样能对付它们呢?他这时身子僵硬、疼痛,在夜晚的寒气里,他的伤口和身上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在发痛。我希望不必再斗了,他想。我真希望不必再斗了。”可知,老人在与鲨鱼搏斗时面临的困难有:鲨鱼成群,老人只是一人;夜里看不清,没有武器,天气寒冷;老人年迈,身子僵硬、疼痛。
18.本题考查分析内容的能力。
由文中“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一次次朝下戳去。”“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可知,主要写了老人与鲨鱼搏斗时的生动情景,从中体会到了老人的勇敢无畏和超常的毅力。
19.本题考查写作方法。
文中用大量笔墨写鲨鱼,这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写鲨鱼数量多表现老人的坚定,写鲨鱼的凶猛突出老人的坚韧和无畏。故选A。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的能力。
首先表达看法,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答。我不认为老人很倒霉、很不幸。老人虽然拴在船头的猎物(大马林鱼)被吃光,只剩下一副鱼骨头但是他以顽强的毅力终于击退了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的鲨鱼。最终,老人的战胜品虽然丢了,但他在与鲨鱼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超常的毅力和勇气,表现了一种不可被征服的精神上的胜利和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21.本题考查提取信息与句子的理解能力。
可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永不言败、宁折不弯的精神。
22.例文:
这就是幸福
悠扬的琴声从房间里飘出来,原来这是我在弹钢琴。优美的旋律让一旁的姥爷听得如醉如痴。姥爷说我是幸福的,读了《建设幸福中国》我更加体会到了这一点。
儿时的姥爷很喜欢读书,但当时家里穷,据姥爷讲那时上学可不像现在,有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地里农活忙了,太姥爷就说:“别去念书了,干地里的活吧。”干活时都是牛马拉车,也没机器,效率特别低。还要给牲口拔草,喂草,拾柴火,看书都是抽空看。等农闲时才能背书包去学校(书包是用碎布头一块一块拼凑起来的),衣服更是老大穿了,打打补丁,老二再接着穿,只有到过年时才能换上件粗布的新衣服。写字都是用石板,用一次擦一次。那时还没有电灯,爱学习的姥爷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经常被灯火不是烧了眉毛就是燎了头发。没有电灯更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更没有见过钢琴,只知道钢琴是贵族家用的。
想想儿时的姥爷,看看现在的自己,我真是幸福多了。我的书包一个比一个漂亮,结实。书写纸、画画纸等种类繁多,新衣服爸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争着给买,穿都穿不完。电灯、电话、电脑、冰箱、微波炉等等,家家户户都有。新中国成立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幸福起来”。幸福的生活让我充满了快乐,让我的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是幸福的,中国是幸福的,幸福中国等待我们去建设,我们要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要求以“这就是幸福”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和经历讲述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幸福是对生活的一种内心体验。我们现在社会安定,生活富足,每天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聆听着关爱的话语,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你是否体验到幸福呢?选择一件让你感到幸福的事去写。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你幸福的生活,无论怎样表达,都要联系自己的实际,表达自己最想说的。写作时要抓住“幸福”这个题眼,表现自己的幸福,通过典型的事例,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与感悟,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点题。
中间:写作时合理安排材料,注意详略得当。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