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赤裸(luǒ) 汗涔涔(cén) 优雅(yǎ) 徘徊(pái huí)
B.枯萎(wěi) 蒸融(zhēng) 伶俐(líng) 遮挽(zhē wǎn)
C.肩胛(jiǎ) 旋转(zhuàn) 萦绕(yíng) 泪潸潸(shān)
D.鞠躬(jū) 刹那间(chà) 歉疚(jiū) 一摞碗(luó)
2.“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中的“逝”与下面哪个词语中的“逝”意思不同? ( )
A.稍纵即逝 B.转瞬即逝 C.流光易逝 D.溘然长逝
3.关于“藏”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藏”的第十笔的笔画名称是“竖”。
B.“藏戏”和“藏匿”中“藏”的读音是相同的。
C.“宝藏”的“藏”是“储藏”的意思。
D.“深藏不露”这个词语是贬义词。
4.下列各项中不能用来表现人物内心感受的是( )
A.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
B.溪水哗啦啦地流淌着,好像在唱一首动听的歌。
C.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
D.一只翠鸟忽地从柳树间飞出,擦过水面往另一个树丛中飞去了。
5.下列问句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B.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C.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
D.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
6.下列关于《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不同点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匆匆》讲的是人生,而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讲的伟大母爱,那种灵魂中深深遗憾。
B.《匆匆》一文作者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那个星期天》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方式,来表达情感的。
C.《匆匆》化抽象的时间为燕子的来去、杨柳的荣枯、桃花的开落、太阳的西移等具体现象,用诗意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那个星期天》从孩童的视角看人、想事,真实地展露出孩童的情感。
D.《匆匆》说的是时间的飞逝,无可挽回的无奈与惋惜;《那个星期天》说的是自己的第一次盼望母亲陪自己去玩,母亲不信守诺言的沮丧与无奈。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míng mèi bái y niàn dao fāng zhuān zhàn fàng
( ) ( ) ( ) ( ) ( )
huáng k ng qīn w n róu cuō bàn d o dān wu
( ) ( ) ( ) ( ) ( )
8.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1)你( )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不要选择放弃,好吗?
(2)世事本就难料,( )瞻前顾后地在原地踏步,( )大胆地去尝试看看。
(3)( )金钱买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 )它是最珍贵的。
9.补全词语
热泪( )眶 心花( )放 大( )人心 淋漓尽( )
怒发( )冠 义( )填膺 追( )莫及 望眼( )穿
心( )澎湃 笑逐( )开 ( )流满面 胆战心( )
10.查字典,填空。
“卓”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_____查部首,再查_____画。“卓”的解释有:①高而直;②高明。在“卓越”中“卓”应选第_____种解释;在“卓立”中“卓”应选第_____种解释。给“卓”加上新部首变成新字,可以是_____、______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匆匆》一文,紧紧围绕“________________”二字,生动细腻地表现了时间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学完本文,我想起了课外积累的与本课主旨有关的名言警句有:________________。
(2)《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中国近代的作家、散文家________________,课文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了那一天里“我”从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的心路变化历程,同时也为我们刻画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形象。
三、语言表达
12.语言实践。
《匆匆》一文的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受。请你至少写四个问句,表达对“小学生活即将过去”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要求写句子。
(1)用“新鲜”造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食物没有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含杂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将句子换一种语气,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时间”为开头,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
例: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金黄的麦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心情好时:开学第一天,我背着书包去上学,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情不好时:开学第一天,我背着书包去上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呢?
14.本段选自《______》,作者是( )
15.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和( )这两种事物。
16.请你仿写上题这种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段中“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是指_____,“赤裸裸地回去”是指______。
18.选段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玉兰花的记忆
卢 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发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大概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就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荫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了哦。”我才恍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质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笔记本上画了一棵玉兰花树,每年在图画的枝干上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坐在树下,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9.作者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乡情、友情、亲情,这些美好的情感作者是融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情的叙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20.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出父亲( )的性格特点。
A.做事认真 B.豪爽耿直
C.喜爱花木 D.慷慨热情
21.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它的“魅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
22.“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对这句话中的“美丽”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戴上玉兰花的母亲是美丽的。
B.父母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的情景是美丽的。
C.夏天清早沾露的玉兰花是美丽的。
D.母亲在父亲心中像玉兰花一样美丽。
23.“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中的“这”指的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父亲带给作者“生活上的启示”可能还有 。
24.短文第⑤自然段中,作者写自己的`“小家子气”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特别的记忆”,生活中的哪件物品承载了你的“记忆”?围绕这件物品写一件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6.习作风景线。
人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有喜,有忧,有期盼,有沮丧……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是哪件事引起的?这件事是怎样发生、发展的?请回顾事情的经过、当时的心情变化,抓住细节,以“让真情流露”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徘徊(pái huí)——huái。
B.读音正确。
C. 旋转(zhuàn)——zhuǎn。
D.一摞碗(luó)——luò。
故选B。
2.D
【详解】考查多义字。
消逝:指慢慢逝去,不再存在;消失。逝:消失。
A.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过去了(多指时间、机会)。逝:消失。
B.转瞬即逝:转瞬:转眼,形容时间短促。逝:消逝,消失。
C.流光易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逝:消失。
D.溘然长逝:指忽然去世;逝:死亡。故D项意思不同。
3.A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综合练习。
A.正确。要准确书写“藏”的笔顺,该字的笔顺:横,竖,竖,横,撇,竖折/竖弯,横,撇,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竖弯,斜钩,撇,点。第十笔是“竖”。
B.“藏戏”中的“藏”读“zàng”,“藏匿”中的“藏”读“cáng”,因此错误。
C.“宝藏”的“藏”读“zàng”,指存储大量东西的地方;“保藏”的“藏”读“cáng”,指收存、储藏,因此错误。
D.“深藏不露”是褒义词,比喻人有知识才能但性格内敛,不爱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因此错误。
4.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准确理解句子含义。
根据认真阅读题目可知:
A.“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中“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凉下去”“沉郁下去”写作者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内心越来越惆怅。
B.“溪水哗啦啦地流淌着,好像在唱一首动听的歌。”中通过流水哗啦啦动听的歌声体现了轻快喜悦的心情。
C.“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概括讲作者为时光匆匆流逝而发出的感叹。
D.“一只翠鸟忽地从柳树间飞出,擦过水面往另一个树丛中飞去了。”描写翠鸟飞行时的动作很轻快。未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感受。
选D。
5.D
【详解】考查问句的辨析。
疑问句:是问一些事情的,表达的内容并不是陈述,所以是不确定的。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
设问句: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A.句中只有问,没有答案,所以是一般疑问句。
B.句中只有问,没有答案,所以是一般疑问句。
C.句中只有问,没有答案,所以是一般疑问句。
D.问中有答,疑问的句式含有肯定的意思。买菜回来就走。所以此句是反问句。
6.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辨析即可。本题中叙述有误的是D项。《那个星期天》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7. 明媚 白蚁 念叨 方砖 绽放 惶恐 亲吻 揉搓 绊倒 耽误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媚”“揉搓”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虽然 但是 与其 不如 之所以 是因为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1)本题可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或者“就算……也……”,你虽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不要选择放弃,好吗?或者你就算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也不要选择放弃,好吗?
(2)本题可用选择关系的关联词“与其……不如……”,与其瞻前顾后地在原地踏步,不如大胆地去尝试看看。
(3)本题可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之所以金钱买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是因为它是最珍贵的。
9. 盈 怒 快 致 冲 愤 悔 欲 潮 颜 泪 惊
【详解】考查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10. Z zhuo 十 6 ② ① 掉 悼
【详解】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11. 匆匆 来去匆匆,飞快流逝 无奈和惋惜 珍惜时间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史铁生 满怀期盼 失望难过 勤劳、疼爱孩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表达与本课主旨有关的名言警句有: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那个星期天》是史铁生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选作课文时有改动。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给我们刻画了一位勤劳、疼爱孩子的母亲形象。
12.小学生活马上就要过去了,敬爱的老师,您会为我们祝福吗?亲爱的同学,我们还能再见吗?亲密的朋友,我们还能一起愉快地打篮球吗?美丽的学校,你还会记得我们吗?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本题为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只要结合《匆匆》一课中作者连用几个问句来表达对时光的流逝的感叹来表达对自己生活的思考及感受,运用用连串的问句,做到想象合理即可。
如: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我们学到了什么呢?有什么收获呢?我有哪些难忘的时光呢?这些美好时光都一去不复返了吗?
13. 妈妈刚买的水果很新鲜。
公园的空气真新鲜。 你说买菜回来就走。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时间在冰山悄悄的融化中 汇成了海潮的海洋 花儿露出腼腆的笑容。 路边的鲜花都凋谢了。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以及词语造句。
(1)本题主要考查用多义词造句。
“新鲜”表示食物没有变质:超市里,各种各样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格外诱人。
“新鲜”表示不含杂质:早上,山林里的空气格外新鲜。
(2)本题主要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本句去掉“不是”,去掉语气词“吗”;最后,问号变句号。即:你说买菜回来就走。
(3)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例句是比喻句,仿写时,需要注意。如: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4)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
“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金黄的麦穗。”例句把时间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仿写时,需要注意。如:时间在学生笔墨的流淌中,绘出了美丽的画卷。
(5)本题主要考查补句子。
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①心情好时:开学第一天,我背着书包去上学,路上的小鸟向我招手。
②心情不好时:开学第一天,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天空上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4. 匆匆 朱自清 1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 轻烟 薄雾 16.将来的日子,如冰渍,被温暖融化了,如干冰,被空气升华了。
17. 人出生时什么也没带来 生命结束时什么也没带走 18.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解析】14.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选段出自朱自清的《匆匆》。《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1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选段中的“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去的日子”比喻为“轻烟”“薄雾”。
16.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题目要求仿写比喻句。仿写时要注意上题句子本题有一个,喻体有两个。如:过去的日子如梦境,被现实打碎了;如黑影,被灯光照亮了。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指的是作者刚出生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来。““赤裸裸地回去””指的是作者在生命结束时什么也没带走。
18.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匆匆》一文主要写了作者的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青年人开始觉醒,对前途不明的忧郁的心情,告诫时间来去匆匆,宝贵易逝,需珍惜宝贵时间。
19. 父亲摘花送给邻居 “我”把玉兰花送给老师和同学 父亲每天将花插在母亲的耳际 20.D 21. 香气能令人喜悦 人们在要花送花的过程中增进友谊 22.B 23.我曾在笔记本上画了一棵玉兰花树,每年在图画的枝干上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坐在树下,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要热爱生活,关爱别人。 24.(1)与家人的“大气”形成鲜明的对比。(2)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我”的“小家子气”符合“我”的年龄特征)。 25.花雨伞。 有一天放学后,突然下起了大雨,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妈妈一手打着伞,另一只手拿着那把花雨伞来接我了,我非常感动,母爱真是伟大啊!
【解析】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进行概括,从“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可以得出作者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乡情、友情、亲情,这些美好的情感作者是融入:父亲摘花送给邻居;“我”把玉兰花送给老师和同学;父亲每天将花插在母亲的耳际等事情的叙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20.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就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荫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从父亲这些摘花的过程,可以看出父亲非常慷慨热情的特点。
2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二十几年前,物质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可以得出小小的玉兰花朵的“魅力”主要表现在香气能令人喜悦;人们在要花送花的过程中增进友谊。
22.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从“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可以得出“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对这句话中的“美丽”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父母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的情景是美丽的。
23.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中的“这”指的是我曾在笔记本上画了一棵玉兰花树,每年在图画的枝干上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坐在树下,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分析,父亲带给作者“生活上的启示”可能还有“热爱生活,关爱别人。”围绕这方面来回答即可。
2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可以得出作者写自己的`“小家子气”的作用有与家人的“大气”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等。
25.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结合文段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写出自己印象深刻的物件以及原因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26.例文:
让真情流露——感动
在2020年新年之际,新型冠状病毒在不知不觉间于武汉大规模爆发了。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吃了一惊。春节时分,出入武汉的人不在少数。除夕夜,人们势必要吃年夜饭,但如果年夜饭桌上有一个人携带新型冠状病毒,一起吃年夜饭的人就都有可能会被病毒感染,如果我们不能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后果不堪设想。但随着接下来的消息,我得知各地的医护人员一批批奔赴一线武汉。他们舍死忘生、赶赴武汉的精神太可贵了,他们为了更多的人民舍小家而帮大家让我不禁有些感动。
我发现小区的大门只开了一扇,而且开始在门口搭了一个小棚,一开始几天要用出入证,后来改用绿色的健康码并测体温才能出入。有许多志愿者自愿去小区门口站岗测体温看健康码,共同守护小区这一道防线。志愿者们用他们的爱心,用他们的行动,温暖了阴沉的天空,也温暖了大家的心,这让我受到了鼓舞对抗疫有了信心。
更可贵的是钟南山爷爷去武汉研究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已经84岁高龄,却再次出山,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有效防止病毒在国内更大规模爆发。我在对他的惊叹与钦佩之余,又多出了一份感动。
随着复工复产,出门口罩数量不够又成了问题。但有一些人,他们把自己家中不用的口罩捐献给了政府,给更多需要口罩的人,送去了自己的心意。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坚决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决心及对抗疫终究将会胜利的信心,连成了一座牢不可破的精神长城。
医生奔前线,小区共留心。院士赴武汉,口罩献爱心。这一切共同让我感动,让我感受到了全民一心的力量感受到了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
在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我深受感动——
【详解】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以“让真情流露”为话题,印象最深的感受的事,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叙事作文首先要注意叙事六要素,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叙事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