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第二篇《装在套子里的人》
课标分析
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高中语文课程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应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
因此,高中语文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要求
教材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教材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中的第二篇。这个单元学习小说,重点是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和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把握小说主题和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提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也常常表现主题。通过小说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领略语言文字丰富多彩的表现力,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即通过阅读小说这本“小书”,来翻阅人生这部“大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即可以借助语文课学习读书提要或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又可以了解世态人情和立身处世之道。这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人文性。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反映了 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以大部分谈话节选内容,塑造了“套中人”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形象。这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诙谐幽默中透着严肃悲哀,可以说令人百读不厌,不愧是经典名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
理解领悟以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2022年 6月 20日著名词作家乔羽逝世,消息一出,万人网上祭奠,表达悲痛。但是在百年前的俄国,一个人的死亡竟让大家“大快人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走进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探究竟。
分析课文
通读课文,填写人物档案
细读小说,走进人物
这是一个________的别里科夫?
(阅读 1---5自然段)
提示:可以从别里科夫身上的特征入手,寻找他的性格。
学生边读边画,
有形的套子:衣着 出行 用具 住处
无形的套子:思想
胆小多疑 思想封闭 怀旧保守 狭隘孤僻
如此胆小多疑的人为什么能辖制这个中学整整十五年?
参考材料:(PPT展示)
19世纪末的沙皇俄国,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密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研读小说,探究怪相
小说中,别里科夫遇到了哪些非常规情境?别里科夫有无变化?(阅读 6-37,概括情节,分析别里科夫的反应。)
埋葬別里科夫“本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我们却为什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补充材料: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明确:别里科夫之死大快人心,表明人们对他的厌恶、憎恨,表明人们对完全自由的无比向往。但像他这样的爱打小报告的沙皇政府的鹰犬还大有人在,所以,“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我们”嘲笑、厌恶别里科夫,而“我们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套中人”,每个人都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质疑思辨,拓展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该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各式“套子”?
明确:别里科夫走后,给世人留下一个“套子”的话题,这“套子”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套子。虚荣是一种套子,名望是一种套子,金钱是一种套子,考试是一种套子,升学率是一种套子......可以说“套子”无处不在。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与别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社会为维护一种秩序,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套子(规矩),宣传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念,以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别反思,跳出洞穴,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
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结语: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无论外界给我们的压力有多大,只要内心还有一线阳光,心灵就不会荒芜。所以希望你们将来无论是功成名就,位高权贵,还是平平淡淡,都是在走出自己设置的“套子”后,踏踏实实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