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最苦与最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最苦与最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2 10:5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的进行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2.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作者简介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写作背景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
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文体知识
读准字音
揽( ) 契约( ) 悲天悯人( )
lǎn

mǐn
词语理解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悲天悯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死而后已: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3):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能尽责的观点。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生应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2.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分总结构
3.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设问,排比。引发读者思考,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水到渠成之效。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一部分
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
凡属承诺未完、欠钱未还、受人恩惠未报、得罪人未赔礼等,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如释重负——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作用:引用古语、俗语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第二部分
3.“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里讲了苦与乐的什么关系?
人责任尽完时的快乐程度取决于负责的日子,日子越长,责任越重大,到结束时快乐的程度就越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4.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1.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
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呀!
2.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说说这些话的含义及作用。
君子有终身之忧: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
引用名言的作用:有力的证明了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第三部分
3.最后一段中“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引用名言,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结论: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深入研讨
1.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①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运用了比喻论证,将“该做的事没有做完”时的感受比作“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责任未了时的痛苦情态。
②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承诺未兑现、欠钱未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未赔礼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具体情况,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运用了对比论证,将不尽责任之苦与尽责任之乐进行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
④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曾子的话,举“仁人志士”“诸圣诸佛”的例子,论证了君子的终身之忧实际上是一种“真乐”,具体有力的论证了尽责任的快乐,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文章主旨
本文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不能躲避责任,要勇于背负人生、社会的大责任,体会人生的快乐。
人生最苦事背负责任
事未办、钱未还
尽责任
享至乐
恩未报、礼未赔
对他人、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
人生最乐事尽责任
处处尽责任,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时时快乐
人生应勇
于负责任
正面:责任越大,快乐越大
反面:躲避责任,自投苦海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再见